上游硅料涨价带来情绪博弈光伏板块持续震荡

新能源汽车发展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哪些投资机会?博时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基金经理郭晓林为您解读。

郭晓林表示,明年看好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功率半导体、IOT和穿戴设备等细分领域。

今年新能源汽车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郭晓林表示,随着产能逐渐开发出来,明年部分金属会有所缓解,但是锂的产能仍然不足,供应会持续偏紧。

由于上游材料涨价,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有一定受损,不过,郭晓林表示,在下游汽车厂商迫切转型的背景下,锂电池产能仍然比较紧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池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节。

光伏板块近期持续震荡,对此,郭晓林称,这是上游硅料涨价导致情绪博弈的结果。从未来一年来看,硅料会出现确定性的产能释放,使价格回归至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往下走,使得需求能够如期释放。

备受关注的氢能未来将如何发展?郭晓林表示,目前氢能产业链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受限于核心技术和产业配套问题,国内的氢能源汽车难以发展,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工业用氢以及氢储能具有较大的发展机会。

1

明年半导体看这三个方向

展望2022年,郭晓林看好半导体和新能源两个方向

郭晓林表示,重点关注三个半导体细分板块,一是半导体材料,首先,材料逐渐走到国产化将要爆发的阶段,其次,从行业景气度来看,今年晶圆厂进行了扩张,明年需求端会有所增长,行业供需偏紧。

二是芯片设计方面,看好功率半导体、模拟芯片和射频芯片。新能源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模拟和射频芯片类别上,中国企业渗透率不高,仍有很大的空间,一些优秀的企业竞争力变得很强,进入了正循环轨道。

三是下游有特殊增长的板块,比如IOT、穿戴设备等,为这些领域提供芯片的公司有望出现好的增长。

2

锂的供给仍会非常紧张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未来涨价是否可持续?郭晓林表示,明年随着产能逐渐开发出来,部分金属会有所缓解,但是锂的产能仍然不足,供应会持续偏紧。

郭晓林指出,锂分为矿山锂和盐湖锂两种类型,矿山锂开发相对容易,但是有很多新工艺属于盐湖锂,盐湖锂工艺开发周期较长,产能投放常常低于预期,所以在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锂的供给仍会非常紧张。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上游企业的难点在于价格周期与股价周期并不完全匹配,在某个节点,大家看到确定性的未来需求和供给可以释放,即使上游价格仍在上涨,股票可能会提前停止上涨,甚至拐头向下。

3

电池竞争壁垒较高,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机会跑出来

郭晓林表示,电池是整个锂电池产业链中壁垒较高的环节,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复杂电化学反应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从阶段性来看,由于上游材料涨价,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有一定受损,不过,郭晓林表示,在下游汽车厂商迫切转型的背景下,锂电池产能仍然比较紧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池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环节。

在锂电池产业链,哪些环节有望跑出大市值公司?郭晓林指出,主要集中在电池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环节,拉长时间来看,锂电池材料是偏同质化大宗的产品,材料公司要想持续成长,核心在于具备成本优势,或拥有上下游垂直一体化的产业整合优势,这种能够维持并扩大优势的企业,未来有望成为大市值公司。

4

光伏板块持续震荡,上游硅料涨价带来的情绪博弈

光伏板块近期持续震荡,对此,郭晓林称,这是上游硅料涨价导致情绪博弈的结果。

今年硅料供应紧张,持续涨价,导致下游光伏组件一路上行,郭晓林表示,光伏企业的投入成本和收益率都是固定的,当投入成本大幅上升,而未来收入无法大幅上升时,大家认为投资光伏的收益率将下降,很多厂商和户用光伏持续观望价格,使得需求受到一定阻碍。

最近由于观望情绪过于浓重,整个行业需求在短期出现了环比下降,产业链价格有所下跌,导致大家担心企业利润受到影响,再加上前期涨幅较多,所以出现了股价大幅波动的情况。

郭晓林表示,长期来讲,上游价格会逐渐回归正常,目前的价格确实处于非正常的极端状态,上游特别赚钱,中下游完全不赚钱的情况并不健康。未来一年来看,硅料会出现确定性的产能释放,使价格回归至相对合理的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价格往下走,使需求能够如期释放。

4

国内氢能源汽车发展难度大

备受关注的氢能未来将如何发展?郭晓林表示,目前氢能产业链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对于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他认为,首先,行业技术不掌握在国内,其次,整个产业链配套没有起来;第三,在城市里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需要普及加氢站,氢是高危化学品,在推广过程中比较困难。

相比之下,他更看好氢能的工业应用,首先,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减少碳排放,用氢替代碳是未来趋势;其次,氢能是很好的储能手段,比如光伏发电过多,可以通过光伏制氢进行储能,未来还可以发展大型氢燃料电池发电站。

往期精彩回顾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证研。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