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蒋艳:加快标准引领持续做好两化深度

编者按: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发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中国电子报约请相关行业专家就三个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深度解读,敬请期待。本期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陈立辉对《“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解读。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 蒋艳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协同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两化深度融合走深向实的战略机遇期。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四五”时期两化融合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谋划了新蓝图。

一、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重要战略部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两化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脉相承,为新时期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两化融合是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发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了融合发展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通过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加速新经济成长壮大,就是顺应这一重大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实体经济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价值机理的系统性转变,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进。

(二)两化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仍然面临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等问题和挑战,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变仍然任重道远,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融合应用,实现研发制造服务环节的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和智能主导,进而加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升级,从而转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增长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两化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一方面,可通过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促进传统产业效能变革、提升新兴产业创新活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供给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可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挖掘需求潜力,以信息消费模式引导需求升级,以线上线下融合拓展需求空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两化深度融合对于构建中高端供给体系、挖掘内需潜力,缓解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平衡不匹配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打造柔性、灵活、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二、标准是引领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融合发展,标准先行”。多年来,我国探索形成了一条以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标准化领域由融合发展的通用方法,延伸拓展至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供应链等方方面面,标准对于两化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一)标准指明产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

基于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我国提出了两化融合领域首套自主研制且实现大范围应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累计发布7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系列标准在全国3万余家企业应用实施,引导企业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构筑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竞争能力,带动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4.6%、69.8%和74.2%,“十三五”以来分别增加9.2、14.9和12.2个百分点。

(二)标准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平台既是工业互联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又是工业互联网的中间件、资源池和应用部署方式,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关键。近年来,依托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等标准化组织,我国先后推动研制工业互联网平台相关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近20项,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术语、参考架构、应用实施、测试验证、绩效评价、设备上云等相关领域,有效推动了广大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资源挖掘、信息技术导入和模式业态创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质量建设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指引。

(三)标准引领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未来的产业竞争不仅是个体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产业链、供应链间的竞争。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转型升级,以客户为核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平台为依托的数字化供应链全新形态应运而生,成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产物。近年来,依托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我国组织起草了《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国家标准,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系列国家标准立项和研制,为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方法,改善优化供应链业务活动,构建柔性、透明、稳定的数字化供应链提供了路径指引。

(四)标准输出两化深度融合“中国方案”。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的同时,国际标准化工作也不断取得突破。近年来,基于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与成果,我国先后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2项国际标准、推动1项国际标准立项。两化融合国际标准化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理念和路径成功走向国际舞台,为全球各国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输出了“中国方案”,对于提升我国标准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标准化为抓手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下一步,需贯彻落实《规划》对于两化深度融合标准的工作部署,做好“十四五”时期融合发展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与应用推广,以标准为引领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数字转型和创新发展。

一是编制“十四五”融合发展标准体系。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与融合应用的新需求、新趋势,推动编制“十四五”时期的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围绕两化融合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孪生、设备上云等核心领域,厘清标准界限与构成,明晰标准化顶层设计,锁定标准化重点方向和建设路径,确立标准建设“时刻表”和“任务书”。

二是绘制融合发展标准资源知识图谱。聚焦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供应链等重点方向,系统梳理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化成果,挖掘分析重点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配套关系,抽取标准的核心内容和重点条款,绘制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的标准资源知识图谱。

三是加快研制融合发展关键亟需标准。依托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充分调动科研院所、高校、骨干企业、技术服务商和咨询机构的优势力量,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供应链、生产设备上云和工业数字化仿真等关键标准研制。围绕钢铁、石化、建材、机械、电子等重点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行业标准研制。充分释放社会团体的标准化工作热情,创新标准工作机制,支持推动融合发展领域团体标准的编制与发布。

四是深化融合发展重点标准应用推广。充分发挥标准对于融合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借助行业协会、央企集团、龙头企业、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创新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广,推动融合度评价、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等重点标准的宣贯培训、贯标试点和验证应用。依托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等组织专业优势,结合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与需求,推动供应链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架构工程技术人员等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制定、联合发布与培训推广。

五是拓展融合发展标准化国际合作。挖掘整合相关研究资源、专家队伍和推进力量,深化与ISO、IEC、ITU、The Open Grou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交流,适时推动筹建围绕两化融合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推介我国两化融合标准化最新成果,不断增强我国两化融合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