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枣庄市委:
贵单位在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贵单位对我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注。市乡村振兴局高度重视,召开会议认真研读了建议,感到建议中肯且有建设性,对进一步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现就建议内容,答复如下: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市扶贫系统咬定决战决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各类扶贫政策落实落地,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排查整改,脱贫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力开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保障,有效衔接平稳有序推进。市委、市政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第一位任务,将市扶贫办重组为市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培育创建10个乡村振兴特色镇,重点帮扶10个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的镇。不仅明确了推进衔接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引领有序高效衔接,而且形成了龙头带动、全域提升、全面推进、高质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稳定政策,脱贫成果得以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攻坚期内出台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养老、产业、就业、金融、保险、兜底救助、残疾人帮扶等政策措施进行梳理,保持总体稳定,继续对脱贫村、脱贫户进行帮扶。特别是在兜底保障方面,印发了《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将低保标准提高到628元/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817元/月,落实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22456户、50417人,占总贫困户的57.81%;同时积极开展临时救助,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并提高了补贴标准;为5791名符合条件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全部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通过集中供养、邻里互助、亲情护理等模式,对全市5039名失能脱贫人口进行护理照料,确保失能半失能脱贫群众衣食无忧。
(三)强化监测帮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建立完善了“三四五三三”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针对三类监测对象,采取四种监测方式,严格五个纳入程序,强化三道帮扶措施,落实三项告知制度,织密筑牢返贫监测帮扶防线。今年以来,全市梳理排查纳入监测帮扶对象178户546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25户39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5户109人,脱贫不稳定户18户47人。对梳理排查发现的监测帮扶对象即时发现即时纳入即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
(四)突出产业就业,管好用好扶贫资金资产。今年,全市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28963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部下达区(市),各区(市)收到的各级衔接资金已全部落实到项目。全市共支出雨露计划、产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巩固拓展项目资金2804.0753万元。保持扶贫信贷政策稳定,今年发放富民生产贷4800万元,带动脱贫享受政策和即时帮扶人口960人。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和服务三农,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各类产业项目416个,现已基本全部开工。在精准管护老项目方面,继续推进“兼并重组”和“强企托管、合作社托管、强村托管、专业机构托管”四种扶贫项目托管运营模式,推动产业扶贫项目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继续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资产保险及收益保险,完善扶贫产业项目“专班负责、部门协调、监管预警、安全保险”保障机制。目前,脱贫攻坚期实施的912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运行良好,资产安全,收益稳定,已全部用于无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分红,或开发公益性扶贫专岗。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施精准稳岗就业措施,强化“点对点”“站到站”帮扶,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帮助脱贫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免费培训脱贫享受政策劳动力1746人次,免费就业指导97人次,免费推荐岗位1096人次,免费创业指导服务51人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7311人。对不能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和弱、半劳动力,根据脱贫人口的需求和能力,合理确定岗位类型和任务量,落实岗位补贴,帮助脱贫人口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开发公益性扶贫专岗12300个。
二、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提案中指出的贫困户整体素质偏低、部分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部分贫困户脱贫还很“脆弱”等问题。下步,将统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以更加务实扎实的进取态度和有为有效的工作措施,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工作,奋力书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枣庄篇章。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逐级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间、确保整改到位。同时对所有脱贫享受政策户、监测帮扶户和退出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以及2016年至2020年度的所有财政资金产业扶贫项目进行一次全覆盖自查自纠。对于脱贫户,按照市统一制定的《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户核查对照表》,对巩固脱贫成果的各项措施全面梳理,确保应享尽享。对收支变化明显的,加大产业就业帮扶,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稳定。对于重点村,全面排查“五通十有”情况,结合衔接资金项目,补齐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对于扶贫项目,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类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扶贫资产彻底清查登记,厘清产权归属,分类、分项、分年度摸清扶贫资产底数,确保经营类资产运营正常收益稳定、公益类资产管护良好,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持续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四五三三”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定期监测、动态管理,持续跟踪收入水平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情况。加强部门联动和筛查预警,推动低收入农户常态化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即时发现按程序纳入的三类人群,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进行兜底保障,提高保障水平,做好应纳尽纳、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三是持续加强衔接资金项目监管。严格按照省、市关于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充分发挥区(市)乡村振兴局牵头抓总作用,指导好镇(街)以镇域为单位,统筹搞好产业振兴规划。整合乡村振兴资金、资源,立足打基础、补短板、惠长远、可持续,围绕服务三农,促进产业振兴和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目标,统筹规划布局,精准选定实施产业项目和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实现项目早完工、早验收、早见效,努力推进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四是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市委组织部继续选派第五轮第一书记,聚焦《枣庄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2021—2023年)》攻坚突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改建、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提升乡村风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对于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重点扶持村,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开展全面排查,重点围绕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等仍然存在的短板弱项,对照“五通十有”标准,查缺补漏、巩固提升,不得出现损毁、缺失等情况。
五是持续提升履责能力。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政治责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议,进一步压实区镇主体责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衔接政策及业务知识的培训,认真研学中央、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省市关于动态监测、资产管理、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办法要求,切实提高各级乡村振兴干部,特别是镇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执行力,精准做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
联系单位:枣庄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人:刁强
联系电话:8667169
抄报:市政协提案委、市委督查室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