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其实,谁都知道,“鹅”的保暖功能对许多购买者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标功能”。
木木
老刘移民加拿大二十年,去年底才开始学着炒股票。今年九、十月份的时候,客服建议老刘买点儿“加拿大鹅”,说赚钱的概率很大。老刘回家随口跟两个儿子(一个读大二,一个读高中)念叨了,没想到,俩孩子强烈反对,原话是“赚钱也不能买”,理由很简单:我们要保护动物,而“加拿大鹅”对鹅很不友好。
于是,很听儿子话的老刘,在十一月上旬的时候,就很懊悔了几天。这也可以理解,半个月时间,股价上涨50%,任何一个错失者的心弦很难不被撩动一二。不过,世事无常。前几天,老刘又为自己当初的听话而庆幸万分了——从11月17日起,十几个交易日内,“加拿大鹅”的股价跳水般狂跌,被打回到这波行情的起点。
无论是懊悔还是庆幸,都是人们面对未知时的正常反应;绝大多数人都非圣贤,心为物役,不能知前知后,面对“意外”之事,情绪就难免随波逐流。对许多人而言,这些天来,“加拿大鹅”股价的急速下跌,无疑是“加拿大鹅”怠慢中国消费者事件持续发酵后,资本市场的一种“自然”反应。如此理解,当然问题不大,不过,如果再联系一下同期美国股指的跌幅,“大鹅”迅疾“东南飞”,恐怕也有“顺势而为”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至于哪一种因素的权重更大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肯定也不一样。站在中国消费者的立场上,将心比心,当然希望这是资本市场对“鹅”之怠慢行径的惩罚,不但感情正常、正确,蕴含其间的逻辑也能站住脚:“加拿大鹅”增长最快的市场在中国,不公平对待中国消费者,搞“看人下菜碟儿”那一套,中国消费者不满意了,“鹅”的业绩肯定受影响,进而对股价产生消极作用。
如果站在理性投资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结论或许就有不同:“鹅”价的下跌,或许正是买入的好机会——哪怕是阶段性买入、暂时性买入呢?一方面,市场急跌,一般会有短期修正的内在需求,跌得越急,需求往往越迫切;另一方面,“鹅啄人”事件也一定会像其他热点事件一样,终有降温、变冷的那一天,尤为重要是,中国消费者普遍忘性大,不会“一朝被‘鹅’啄,十年记此痛”,“讨伐”一阵之后,往往一切照旧,因此,“加拿大鹅”的销售,大概率不会受影响。
投资者的理性推论,虽然听起来有点儿“冷”,但不幸的是,既往许多类似的事情,一直在反复证明着这个推论。“加拿大鹅”之所以能够、敢于在中国市场上玩儿“双标”,显然是自认拿捏住了中国“爱鹅者”心中的执念,自认不怕。也是,一个人若心存这种执念,许多事情的演进,恐怕就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
按照常理推断,“鹅”之热销,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确实显得有点儿无厘头,因为“大鹅”的基本卖点据说是擅长应对极寒环境,中国虽然确实不缺这种极寒环境,但又有多少人一定要在“彼时”身处“彼地”呢?而真正需要的人恐怕也伺候不起这只“鹅”。在气候渐暖的背景下,在不太冷的时候和地方,硬把一只“大鹅”套在身上,恐怕一忽儿就是一身白毛儿汗,穿着体验、展示体验都不佳。
其实,谁都知道,“鹅”的保暖功能对许多购买者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标功能”,即在人堆儿里把人区别出来的功能;具备类似功能的商品还多得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鹅”在中国市场将继续大卖的前景,就让人格外有信心。执念的力量即在于此。毕竟,许多事情都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思之念之,渐成执念,要想在短时间里发生变化,就实在难得很。
这实在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如果说也有什么外力能帮帮忙,或许,也只能从规范“鹅”们的行为做文章,起码不能搞“双标”:一方面,要对“鹅”们有要求,另一方面,恐怕也要对自己有要求。除此之外,恐怕就需要消费者自己下功夫了,自己没要求,别人怎么可能主动有要求?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