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应急管理部今日发布2021年1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1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风雹灾害为主,地震、洪涝、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52.2万人次受灾,13人因灾死亡,2900余人次紧急转移安置;近400间房屋倒塌,1.1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1亿元。
1.寒潮过程偏多偏强,东北局地雪灾较重
11月份,我国先后经历3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4日–9日寒潮具有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等特点,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4强,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
仪器仪表的防寒防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些大型的仪器仪表用户更是纷纷提早做好准备应对,比如电厂、石油、化工、水厂等都制定了适合于自己企业的仪表防寒防冻工作的制度,并对仪表的进行防冻、排污处理等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冬天,仪表工巡回检查应观察仪表保温状况, 检查安装在工艺设备与管线上的仪表,如椭圆
齿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旋涡流量 计(涡街流量计)、涡轮流量计、质量流量计、法兰式差压变送器、浮筒液位计和 调节阀阀等保温状况,观察保温材料有否脱落,有否被雨水打湿造成保温材料不起作用。个别仪表需要保温伴热时,要检查伴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西部地区发生中强地震,未造成较大灾害损失
11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1次、4.0–4.9级地震7次,主要集中在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宁夏等西部地区。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由此规律即可求出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即震中距。
值得注意的是,地震仪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3.全国旱情总体偏轻,森林草原火灾形势平稳
11月份,全国土壤墒情总体适宜,西北东部、华北西北部、西南中部等局部地区土壤中度以上缺墒,广东、广西和山西有零星旱情。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大面积、实时动态地获取干旱地区旱情资料,随着遥感传感器的发展,利用不同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计算各种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干旱情况的参数或指标,已形成了很多种方法,归纳如下:
(1) 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数据提取地面覆盖物植被指数进行旱情监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应用较广的典型植被指数之一,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枯叶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因此,NDVI广泛应用在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等方面。
(2) 利用热红外波段建立地表温度模型估测土壤湿度
土壤中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到植被生长发育,同时也是土壤干旱情况的重要表征指标,利用热红外遥感温度和气象资料来间接地监测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是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AVHRR资料计算土壤有效水分和热惯量,认为土壤水分受到干旱区情况以及干旱区地形等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