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向世界传递青海声音!
分享前沿观点,畅谈能源未来,共谋合作共赢,这是一次能源的盛会,也是一次发展的盛会!11月27日,“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重量级的智慧与思路的碰撞。他们分享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实践探索、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方法路径,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建言献策,一个个情真意切的真知灼见,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厘清了脉络,贡献了智慧,为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擘画美好未来。 (记者 芳旭)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青海贡
献演讲嘉宾: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
举办这次论坛,是我们落实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的具体行动。
依托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优势,青海全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清洁能源发展持续向好。青海有决心有信心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碳达峰方面先行先试,在碳中和方面提前谋划布局,为服务全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
第一,全力推动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发展清洁能源,平抑光电、风电间歇性波动,调峰能力必须配套、必须先行。为此,我们将有序实施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提高灵活电源调节比例和供电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和风电开发基地化、规模化,形成以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依托,辐射海北州、黄南州的新能源开发格局;多元化布局光热发电,推动地热、干热岩等清洁能源实现试验性发电及推广应用。在国家面向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的总布局中,总装机1090万千瓦的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15个项目落地青海,建成后,我们的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47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装机达到1亿千瓦以上,占到全国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0%。
第二,率先打造零碳电力系统。我们有一个理想,就是逐步打造工业煤电电量清零,存量煤电仅在电力系统发挥支撑调节和紧急备用功能,燃气发电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全面应用,全网“绿电”时间持续延长的引领性、示范性新型电力系统。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建设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智能电网,致力打造西北区域电力调蓄中心,建立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和交易机制,形成清洁能源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争取尽早实现丰水期全网“绿电”,2030年建成全国首个省域零碳电力系统。
第三,全面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对实现“双碳”目标而言,消费端的清洁能源替代与生产端的清洁能源供给同等重要。我们将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化石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持续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和规模,全面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广泛推广绿色交通工程,积极打造清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能源体系、绿色循环的乡村振兴能源体系,率先实现全省供暖清洁化、全省汽车电动化,切实提高清洁电能占终端消费的比重,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以绿色共享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
第四,积极建设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储能技术是关键一环,储能基地是关键支撑。着眼于充分发挥储能在荷、网、源各环节的综合效应和风、光、水各要素的关键作用,我们将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科学配置新能源多元储能体系,合理布局黄河上游梯级储能电站,挖掘水电调节潜力,促进水电二次开发利用;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现电力系统中长周期储能调整;支持发展新型电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分别配置一定规模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促进多能互补、高效协同,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和应用规模走在全国前列。
第五,聚力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我们有一个计划,就是率先在全国建设零碳产业示范区,开展零碳足迹、低碳产品、先进模式、认证标准的集成。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数据、智能化快速发展,壮大以新能源发电成套装备、关键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培育新能源汽车装备、光伏治沙、农光牧光融合等清洁能源衍生产业。 (记者 樊娅楠)
让青海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探路者
演讲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马建堂
青海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应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生态保护优先,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绘好一张图,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四地共建”。
第二,大胆先行先试,努力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上率先取得突破。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还存在各种痛点、堵点。比如,由于风光出力不可控不连续,部分风光装机占比高的地区源荷不匹配、结构性缺电、系统安全风险等问题已经凸显,如何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亟待破解。
第三,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基于绿电的近零排放特色产业集群。青海应在“绿电”开发利用上继续下功夫,力争全域都100%使用“绿电”,力争在清洁能源开发方面走到全球领先位置。把充足的零碳电力和丰富的盐湖资源结合起来,打造能源、锂、钾、镁等绿色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集中整合力量,努力推动零碳产业园建设尽快取得实效。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零碳产业园率先打造成零碳技术综合利用的试验田,零碳企业及产业的孵化器,与国内外开展零碳技术和产业合作的新平台,引领全域、全国乃至全球零碳能源技术、标准及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第五,内外互联互通,努力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国际合作新窗口。青海是畅通东西、联通南北的重要枢纽,也是“一带一路”东西双向重要的商贸物流承接点、接续地。在良好区位加持下,青海需要坚持全球视野,开门谋创新、开门搞建设、开门求发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第六,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新典范。青海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应积极发展碳汇、筑牢生态财富、服务人民幸福,在更好改善环境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为百姓谋福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青海的实践探索在全国都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也会成为建设更加清洁美丽世界“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芳旭)
未来清洁能源的出路关键在绿氢
演讲嘉宾: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
未来清洁能源的出路在何方?我认为,“绿氢”最为关键。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其实现碳中和、打造碳中和示范区提供了绝佳平台。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青海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青海碳排放强度降幅居中国首位,绿色转型加快推进。
“碳中和”并不意味着要实现“绝对零排放”,而是使碳排放量和清除量达到平衡,即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碳排放对自然产生的影响降低到净零程度。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变革,是青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中国长期以来都在发展煤化工,用煤炭、氧气和水来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产出传统上需要石油制造的化学品。其缺点是需要消耗水,并排放一定的二氧化碳。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氢气,用高效的催化剂和智慧的化学反应过程,就能对煤进行“精准剪裁”,用更少的水、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来获得需要的化学产品。
氢气不光能够帮助煤化工,还能用来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实现能量的储存与集中释放。氢燃料电池技术可以用比内燃机更高的效率释放能量,氢气完全有潜力取代当今的汽油,成为社会运行中,能源的“搬运工”。
氢气在自然界不存在,需要人工获取,还要储存、转换和应用。“精准剪接”煤分子,完成煤炭清洁利用,实现这一构想离不开先进、高效的催化剂,同时还要摒弃传统的氧助气化过程,有“绿氢”的帮助才能做到。氢能利用效率高、无污染,还能与多种能源耦合,可以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当今能源体系是由化石能源产生电力、液体燃料,再到达最终用户。在未来能源构架中,氢能将与电力一起居于核心位置,为终端用户供能。
未来,青海应按节点落实好国家确定的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稳步开展二氧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重点关注水电解科技创新和资本投入,尤其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大规模水电解,生产更多“绿氢”,探索大容量、安全、稳定的储能技术。
(记者 樊娅楠)
助力打造青海特色零碳产业示范区
演讲嘉宾: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江毅
国家电投拥有光伏发电、风电、水电、核电、煤电、气电、生物质发电等全部电源品种,电力总装机达到1.9亿千瓦,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目前国家电投在青总装机223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88.2%,占青海省电力总装机的55%,占青海省年发电量的60%以上,是青海省最大的发电企业。
助推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家电投将从五个方面作出新的贡献。
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家电投依托黄河公司组建了集团公司光伏创新中心和储能创新中心,构建包括关键材料、储能器件、储能系统集成、先进测试平台和储能实证平台在内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技术集群。
充分发挥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对拟建水电站开展新设备研发、枢纽布置优化等工作,将每一座水电站建设成为支撑新能源发展、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服务的清洁能源调控枢纽,为2030年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4亿千瓦提供支撑。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确保清洁能源开发深度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定量开展水电、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影响机理、调控措施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坚持外送电力和就地消纳并举,建设一批零碳智慧能源基地,助力打造体现青海特色的零碳产业示范区。探索建立绿色电解铝的指标平价体系,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项目,推动电解铝产业绿电替代,发挥绿电成本优势,释放低碳附加值红利。在夏日哈木镍钴矿打造绿色零碳矿山,在青海盐湖和青海油田打造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创新商业模式,支持零碳智慧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新能源及配套调节性电源,向青海零碳产业示范区供应零碳绿色电力,打造零碳智慧能源供应新标杆。
共享清洁能源发展成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提高民众生活品质。大力实践“光伏+生态+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光伏电站内种植经济作物,推进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多赢发展,融合发展。 (记者 芳旭)
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青海能源保供
演讲嘉宾: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在青海举办“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对于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聚力打造青海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大美青海是美丽中国的一张绿色的亮丽名片,也是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当前,绿色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速构建,能源领域绿色转型备受瞩目,清洁能源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清洁能源产业迈进了高比例、高效能、高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等特点趋势,特别是技术进步支撑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进程显著加快,大基地建设和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崛起,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一体化加速发展,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孕育了综合能源、虚拟电厂、云平台等新能源综合利用新业态、新模式、新系统。
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近年来,我们与青海在清洁能源、氢能、储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取得了地企合作丰硕成果。“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度对接青海发展规划,继续深化双方友好战略合作关系,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推动玛尔挡水电、海西清洁供暖、海南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海东零碳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投资600亿元以上,实现在青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储备1000万千瓦以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青海能源保供,积极推动疆煤入青,充分发挥煤电根本兜底调节电源作用,守住民生用能底线,为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行动方案,着力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能源产业智能化、生态碳汇、国际合作共建共享等专项工程,力争到2025年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到40%以上,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勇做清洁能源、智慧能源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记者 樊娅楠)
今后还需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力度
演讲嘉宾:青海师范大学校长、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史培军
青海该如何放眼全球、立足全国,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黄河流域协同发展中,青海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青海的生态屏障建设优势突出,水源地保护,冻土碳排放控制等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黄河流域整体碳排放总量占全国1/3,其中青海碳排放最低,山东碳排放最高。二者的碳汇与碳排放比分别为1.1757、0.0043。
一直以来,传统能源建设碳排放强度大,清洁能源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明显。如何权衡“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环境、生态与碳风险,已经成为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科学依据。
近日,我的调研团队走访了西宁、海南、海西、海东相关地区的近50个部门、10个企业、完成了2000多份居民问卷。调查显示,青海在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上已有良好基础,2020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9%。青藏高原的水、光、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44亿千瓦,目前开发比例仅2%左右。到2030年,预计青藏高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可新增约1.2亿千瓦,年新增发电约5000亿度,年新增CO2减排量3.2亿吨。
走访调研中,我也发现,在青海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进程中,受当地经济制约,地方政府和民营投资明显不足。建议加大投资力度,为大量民营投资创设更宽松的投资环境,也可放开境外投资限制。另外,储能是未来十年风光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加大对储能技术实证实验研究,加大储能工厂、抽水能电站建设,带动清洁能源开发实现水风光等多能互补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要加大全国特高压“高速电网”投资建设,提升可再生能源输送能力与占比,突破青海清洁能源外送瓶颈,提升现有“青豫直流”通道送,推进“青豫直流”二期建设,提高青海绿电外送消纳量结合,清洁能源发展规划,部署青海与黄河下游高煤电高排放省份间的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尤其是与山东跨省的清洁能源外送通道。
(记者 芳旭)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