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华清 “我曾经问过我自己一个问题,是我选择了机器人行业吗?不一定,也可能是机器人行业选择了我,因为我们一直坚守在这个行业。”11月初,在经济观察报的专访中,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腾机器人”)创始人之一、副总裁陈洪波说了这么一句颇有辩证色彩的话。
陈洪波出生于1977年,是湖南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刚毕业的时候还当了一年的语文老师。他用“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来介绍自己进入机器人行业的原因,并不巧合的是,自2005年进入到机器人领域后,嘉腾机器人已经成长为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中国十大工业机器人品牌商之一,2020年11月,嘉腾机器人入选工信部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在创业的路上,陈洪波不是单打独斗,嘉腾机器人的创始团队有4个人,但他们都是白手起家,有的人还来自农村。与众多创业者的经历类似,陈洪波也经历过创业初期的煎熬,一度亏损到几乎要赔上全部身家,幸运的是,嘉腾机器人活下来了。说起创业初期的资金捉襟见肘,陈洪波说,他跟其他的创始人想得很清楚,但凡还有一点资源能支撑下去,就不会放弃,因为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真的支撑不下来,成为机器人行业“壮烈牺牲”的先驱、后来者的垫脚石,也是幸福的。
“怕死打什么仗,怕破产创什么业?”陈洪波反问道。在专访中,陈洪波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精髓是,认定了一个行业就要勇敢地坚守下去,能为了自己的企业奋不顾身。他认为我们中国并不缺少这种为了某个行业或某个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这些人成了大众心中的“符号型”人物,例如袁隆平、钟南山。
在陈洪波的办公室里,靠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字,这是他的朋友请书法家写下来送给他的字,他很喜欢,将字挂在访客坐下跟他聊天时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那副字是8个毛笔字:“民族情结,共进共赢。”
陈洪波也将嘉腾机器人的文化总结为8个字:“彼此忠诚,相互成就”。陈洪波解释,这个“忠”是忠于国家、忠于自己、忠于事业、忠于客户,而之所以能坚持做到“忠”,背后离不开爱。
“忠”和“爱”,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陈洪波认为,正是因为热爱机器人行业、忠于机器人行业,嘉腾机器人才能挺过这么多年的坎坷与挑战,成长为年营收过数亿元的民企,甚至想要从“小巨人”成长为“大巨人”、冲击全球移动机器人老大的宝座。
从教书匠到企业家
在创立嘉腾机器人之前,陈洪波与他的小伙伴还有过两次创业经历。
2000年,辞掉教师职业的陈洪波搭乘绿皮火车,一路人挤人地从湖南挤到了广州,再换乘大巴车从广州到佛山顺德。在国道上,陈洪波看到一块路标,吃了一惊,佛山还有地方取名“伦敦”吗?定睛一看,原来是“伦教”。陈洪波之所以离开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顺德,是因为陈友的招徕,陈友是嘉腾机器人的董事长,也是嘉腾机器人创始人之一。而陈友还是陈洪波哥哥的高中同学,陈友和陈洪波两人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陈友在20世纪90年代就来了顺德,他想创业,叫上陈洪波一起。
陈洪波陈友两人一开始做贸易,珠三角一带电子厂云集,两人就买卖电子厂所需用品,例如元器件、治具、夹具等。低买高卖的生意风险低、门槛低,利润也微薄,攒了点钱后,陈洪波跟陈友开了个小厂,制造治具。治具相当于一个模型工具,需要做到既轻薄又耐高温、防静电,对材料的要求高,当时治具的材料——合成石,几乎被欧美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生产治具,绝大部分成本就是材料成本。
直到现在,陈洪波还记得跟欧美企业买合成石的艰辛。欧美企业不收人民币,陈洪波需要把人民币换成港币,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港币;欧美企业也不愿意把材料裁小了再卖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拿到的货,通常是像门板那么大的一块料,陈洪波就带着这些大块头材料,在虎门大桥等朋友的顺风车,连厕所都不敢去上,怕丢,一块材料就要几万元。回到海珠桥,还要换乘公交车,大多数公交车司机都不欢迎带着“门板”的乘客,偶尔等来一辆公交车愿意让陈洪波带着“门板”上车,陈洪波打心里感谢司机。
为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陈洪波等人与高校合作,2003年推出自主研发的合成石材料,获得发明专利,一举拿下亚洲地区合成石材料市场。
做合成石材料生意时,在定价上,陈洪波陈友摸着石头过河,差点犯了两个错误。一开始,陈洪波陈友想给材料定价为每公斤200元,因为自己的成本是每公斤100元,陈洪波觉得,就算是定价200元,利润都是百分百,已经是暴利了。但顾问告诉他们,定价的依据是市场情况,当时市场上合成石材料的价格是每公斤400元,建议他们定价每公斤350元,再慢慢降价,总会有回到每公斤200元的时候。
陈洪波等人采纳了顾问的意见,材料卖得红火,避免了“右倾”错误,最后却犯了“左倾”错误。陈洪波复盘合成石材料生意时觉得到后期对自己的价位过于自信,给山寨厂留下了生存的空间。“如果我们降价快一点,山寨就起不来了,我们就能多赚点,第一桶金就足一点,机器人事业也起来得快一点。”陈洪波说道。
做合成石材料后,陈洪波等人过了一段很滋润的日子,但没多久,他们就意识到危机,一定要转行。一来是合成石材料的市场空间小,二来是合成石材料的核心竞争力是配方,就算别人研发不出来更好的配方,模仿现有配方并不难,这个行业很容易从蓝海市场变成红海市场。
“没有人能靠一件产品打天下,企业家如果不持续创新,很快就面临一个问题,五年后你卖什么,你能提供什么价值?”陈洪波感慨道。
机缘巧合之下,陈洪波等人决定做移动机器人。这一想法源于有工厂老板跟陈洪波等人说,你们的治具做得挺好的,但是你们能不能让你们的治具自己过去指定地点自己再回来?一天搬运治具几百趟好累人呀。
陈洪波吃过搬运之苦,觉得这是个商机,而且市场空间大,试问世界上哪个工厂不需要搬运东西?而且移动机器人技术门槛高还可以一代代更新升级,上升空间大,这个赛道可比合成石材料大多了。
说干就干,陈洪波等人停掉了原来的治具生产,把全部精力以及做治具积累下来的几千万元资金投入到移动机器人行业,2005年,嘉腾立项开发无人搬运车。
创业路上的五味杂陈
转行到移动机器人行业后,陈洪波等人很快就遭到了现实的“毒打”——前五年都陷于亏损,将先前积累下来的数千万元赔了进去还贷了款,拉不到新投资,最难的时候,作为老板,发完工资后口袋里只有几十元,想回家过年却最终没成行,在工厂里跟自己的机器人一起过年。
2021年的陈洪波跟本报记者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对困局背后的原因看得很透彻,一是自己的产品确实拿不出手,谈不上智能化、自动化,只有两个按钮,按一下左边的按钮,机器人往左走,按一下右边的按钮,机器人往右走,而且走得摇摇晃晃,客户或领导来参观时机器人“罢工”这种尴尬场面也发生过;二是目标客户还没认识到“机器换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智能制造、工业4.0这些概念还未深入人心,想教育市场尚且很难,更不用说开拓市场。
“以前大家会有个观念,谁的厂子大、谁招的人多,谁的老板就大,人还没那么难招,人力成本也没那么高,谁会听你说什么机器人。”陈洪波回忆,创业前三年,嘉腾机器人每年卖出去的移动机器人数量是个位数,时间久了,连妻子都不是很理解陈洪波的事业,问陈洪波,你为什么要葬送掉原本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陈洪波和陈友却对移动机器人行业很坚定。“做企业就是这样的了,都是积累的过程,没有任何的产品或者技术会从天上掉下来,也没有种子一下去就能成参天大树,你很明白是要坚持的。”陈洪波分析道:“而且我们觉得它(指移动机器人)是有前途和价值的,也可以看到那些机械手臂企业是怎样过来的,更明白要坚持。”
以上是在理性层面给出的坚守理由,从感性上来看,陈洪波等人也很难中途放弃移动机器人。陈洪波经历过自家移动机器人从简陋的状态慢慢变好,内心欢喜,他觉得这跟养宠物、养小孩一样,养着养着会养出感情,别人看到的是,嘉腾的机器人长这个样子,他看到的是,嘉腾的机器人得经历过什么才能长这个样子。
直到今天,嘉腾机器人总部的二楼展示大厅里还摆放着嘉腾创业之初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看起来笨拙老旧,但陈洪波很欢迎访客去参观他的“幼儿园时期”产品。
2010年后,嘉腾机器人的日子好过了起来,这得益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的普及也得益于旗下产品的改善。嘉腾机器人步上正轨后,陈洪波开始直面常让企业家头疼的一个问题——人才招聘。
嘉腾机器人的创始团队里,陈友是技术出身,管研发,有一个人是汽车工程出身,管生产制造,陈洪波对外负责销售、沟通,对内负责组织建设。
嘉腾机器人需要高层次人才,例如博士、硕士,但这些人并不好招。嘉腾不是知名大企业,陈洪波深知高薪招人不是嘉腾的杀手锏,嘉腾给得起的薪水,大企业也给得起,更不用说机器人行业被看好后,有的跨界者携带大量资本杀进这个行业。在招人上,嘉腾需要另辟蹊径。
陈洪波列举了几个要点,例如尊重和善待人才,知人善任,给人才留足发挥作用的空间,让其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从而死心塌地留在嘉腾或者留在移动机器人行业。陈洪波觉得这是可以做到的,“我误打误撞进了这一行,都可以坚守下来,他又为何不能留下来呢?”而事实上,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对于人才,嘉腾的姿态放得很低。陈洪波还记得,创业初期,嘉腾想要招聘广州的一名专家,专家告诉陈洪波,我不想去你们顺德总部办公,我想在广州靠近地铁口的地方办公,陈洪波就真的给这名专家在广州租了近地铁口的办公室。
虽说“广佛同城”,但直到今天,嘉腾依然在广州的CBD珠江新城租了办公室,陈洪波知道,有的人就需要广州的社保、公积金或者家人在广州,不想在广佛之间通勤,没必要为了省一点租金而给想加入嘉腾的人设置障碍。
在招人方面,成功招到一名清华毕业生且这个人在嘉腾工作至今的故事,让陈洪波得意了很久。这名清华毕业生曾经是佛山南海的高考状元。一开始对于入职嘉腾机器人犹豫不决,问陈洪波:“我只会做数学题哦,我能为机器人做什么?”陈洪波宽慰他说:“没关系,你到嘉腾来,也做数学题就好了。”后来,这名毕业生的一个算法,让嘉腾的机器人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速度提升了一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招聘尽如人意,嘉腾也曾碰过壁。在清华做招聘宣讲时,陈洪波曾被一个学生发问:“顺德在哪里?”陈洪波一听,心里凉了大半截,人家连顺德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可能会愿意到顺德来定居、生活和工作?陈洪波将这个情况告诉当地政府后,当地政府将顺德的美食、音乐会搬进了清华校园。
在创业的路上,陈洪波敲开过很多原本并不向嘉腾机器人开放的大门。陈洪波还记得,2015年,他去德国汉诺威参加工博会,这算得上是全球工业的盛会,他是抱着学习和增长见识的心态去的,结果逛了一圈,发现没多少中国企业参展,更不用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参展。2016年,嘉腾机器人决心参展汉诺威工博会,但拿不到展位。
陈洪波出马跟工博会主办方沟通,他问对方:“你们展会是有工业机器人,但是你们有会移动的工业机器人吗?你们是有机械手,但是你们有机械脚吗?你听说过佛山‘无影脚’吗?我们这里的机械脚,做得很厉害的。”这段沟通经历,被陈洪波用“该说的、能说的、想得到的,都说了”来总结,最终嘉腾机器人拿到展位,成为首家走进汉诺威工博会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回想起跟汉诺威工博会主办方沟通的经历,陈洪波觉得还是不够幸运,如果够幸运,早几个月拿到红点奖,就不用费那么多功夫。2016年,嘉腾机器人旗下的大黄蜂和小白豚机器人双双获得有“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奖。
冲击“大巨人”
经过16年的发展,目前嘉腾机器人已经推出了6代AGV(自动导引小车),服务了超过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拥有佛山和重庆两个生产基地,年营收规模达两三亿元,年销售移动机器人数千台。
参观嘉腾机器人佛山总部生产线时,嘉腾机器人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嘉腾佛山基地的设计产能是年产一万台机器人,而陈洪波介绍,随着产线的优化和更多地应用自动化设备,佛山基地的产能有望扩容到年产两万台机器人。与本报记者印象中的产线不同的是,嘉腾机器人的产线人员较少,目前嘉腾机器人的员工规模仅有五百多人。
这跟嘉腾机器人的生产模式有一定关系。陈洪波介绍,嘉腾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和设计机器人,图纸出来后,向上游采购传感器、钢材等组件组装成移动机器人本体再导入系统,调试完成后机器人下线。
现阶段的嘉腾并不热衷于从零开始制造机器人,陈洪波认为虽然软硬件对于移动机器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术业有专攻”,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可以让嘉腾采购到物美价廉的组件,嘉腾希望能集聚产业链上最优秀的企业在自己的身边,形成移动机器人生态。
陈洪波下了一个判断:“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甚至生态之间的竞争。”
着眼当下,陈洪波认为包括嘉腾在内的移动机器人企业都需要克服的一个障碍点是在非标准服务中寻找标准,尽可能给行业客户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扩大自己的规模。
陈洪波认为自己不是卖机器人的,卖的是交钥匙工程——解决客户的搬运需求。而不同行业的工厂布置、生产工艺各有特点,嘉腾需要先熟悉客户的生产流程和厂房设置,才可以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嘉腾机器人的产品种类已经达到300多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产品种类还将继续增加。
眼下,算得上是嘉腾机器人成立以来的最好发展时期。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以来,嘉腾机器人获得了资金上的奖励,也获得了关注,给了陈洪波等人很大的信心和鼓励。
“(嘉腾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说明国家不光关注机器人行业,还关注嘉腾,意义非凡。”陈洪波说,他希望嘉腾机器人能逐年提高营收规模,在业内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现在政府给嘉腾钱、给嘉腾政策扶持,移动机器人在全球都还没有老大,嘉腾有什么理由不去争当这个老大,长成‘大巨人’企业呢?”陈洪波说道。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