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米值得来一场“价值重估”?

11月23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Q3财报。同往年相比,此次营收达到了781亿元,同比增长8.2%,经调整后净利润可达52亿元,同比增长25.4%。

分板块看,各业务呈现稳健增长。其中,互联网业务增长势头强劲,营收达73亿元。AIoT取得重大突破,MIUI全球月活用户突破5亿,AIoT连接设备数突破4亿。境外市场成绩亦十分亮眼,总收入达409亿元,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0.0%,创历史新高。

主营业务方面,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390万元,全球市占率为13.5%,在全球11个市场市占率中排名第一。

晦涩的数字之外,走过大半个2021,小米整体的表现究竟如何,企业的下一阶段又将呈现出何种可能?

基于此,本文将借助对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全面解读小米此次Q3财报,以及未来的走向。

1. 第三季度面对不利的市场环境,小米如何调整?

2. 业务端上,小米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里?

3. 小米是否需要一个新的估值逻辑?

宏观来看,这个第三季度,起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还在延续。

首先是行业环境,今年Q3季度,行业核心零部件和芯片的全球供应紧张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之一的阿斯麦尔(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尼克近期表示,高科技产品的需求程度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即便是开足马力生产,工厂也至少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满足如今的产出需求。

受此影响,全球智能硬件品牌都在“勒紧腰带”。

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6.7%,即便是第三季度暂居销量榜首的三星,也由于供应链紧张,同比下滑幅度达14.2%。

另一边的消费环境上,前有二季度的618狂欢,后有三季度的双十一剁手,夹在中间的第三季度,也一直都是电子消费行业的“低迷期”。

相较于宏观的营收数据,外部环境的诸多不利,让小米此次的“稳健增长”显得更为艰难与可贵。

这也得益于企业在市场波动期的战略调节,在产品端,面对行业集体的缺芯困境,小米借助一系列产品结构的调整,以高端化、细分需求为推手,实现产品破圈,拓宽增量用户。

以9月27日推出的新品XiaomiCivi为例,它的整体目标用户偏向女性,在科技感的基础上,匹配这一群体的需求特点,朝向时尚、轻薄、好看的方向上设计,被不少用户赞为“2021年手机颜值天花板”。

在此之前,小米还推出了主打黑科技的MIX系列、旗舰产品11系列等在内的一众高端智能手机。这一系列差别化的产品矩阵创造了显著的拉新效果,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小米推出的包括Xiaomi MIX FOLD、Xiaomi 11系列等在内的旗舰机型新用户占比均超过了50%。

而在消费端,应对传统电子产品消费淡季的“窗口期”,小米也在抓紧补齐短板,修炼内功。

Q3财报显示,过去的三个月里,小米正在加速布局新零售,在巩固已有的电商渠道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下渠道。截至2021年10月底,小米在中国大陆的线下门店已经突破一万家。

宏观来看,也正是这种渠道上的纵深布局,使得小米可以横跨各线城市,直接同消费者接触。这种稳定直接的线下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品牌对冲线上市场波动的“定海神针”。

在此基础上,以产品和渠道为代表的革新,不仅是小米在动荡时代保持稳定业绩的关键,同样也为其描摹了未来的增长向量。

如果说,产品和渠道端的变革赋予了小米“乘风破浪”的实力,那么二者延伸下的技术研发和海外布局,则为小米的下一季度,描摹了增长的无限遐想。

从Q3财报来看,除了业绩端的稳定增长,小米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样也令人眼前一亮。

庞大的手机出货量背后,高端产品份额的增长,才是助推企业“强盈利”的关键。

据资本市场人士观察,得益于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加,Q3季度,小米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价格)同比提升了6.7%。

以海外地区为例,当前,小米的高端智能手机在拉美、西欧、中东等地区广受欢迎。Q3季度,小米境外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了180.0%,带动ASP也跟着增长。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小米在研发技术端的出色积累,另一方面,同样也离不开境外市场运营商的渠道建设。

要抢占高端市场,技术实力得首先过硬。

这一年里,小米仍然表现出了重金投入研发的决心,2021前三季度,小米研发累计支出达人民币93亿元,同比增长了51.4%。

据介绍,三季度,小米推出了自研环形冷泵散热技术,它能实现两倍于VC的散热能力。此外,小米还推出了MIUI12.5增强版,从底层框架到上层应用优化体验。这一系列战略和技术上的努力,让小米前三季度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800万台,高于去年全年的1000万台。

11月,在中国电信公布的5G性能评测榜单中,Xiaomi和Redmi品牌包揽了各价位段的第一,这也让大众直观看到了小米手机的技术实力。

不仅如此。小米同步还在强化境外市场运营商的渠道建设。Q3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在除印度外的境外运营商渠道手机出货量超过1800万台,同比增长了220%。其中Q3季度,西欧、拉美等地区的运营商渠道的手机出货量都实现了稳步提升。

未来,随着小米在国内外市场的出货增长,和高端市场的持续挺进,品牌的整体营收和利润,依然值得想象。

除了手机成功高端化之外,这份三季报带给市场的另一个惊喜,便是AIOT业务的出色发展。

客观来说,参照雷军在一年前提出的“手机X AIOT”方针,2021的前三个季度,小米的表现称得上“可圈可点”。

宏观来看,小米的产品矩阵中,一个囊括手机、电脑、平板、音响、空调、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等等的智能物联网生态已经基本构建完成,并且其中不乏明星单品。

无论是智能家电系列中的米家冰箱十字四门尊享版、米家免洗扫拖机器人、米家新风空调等高端新品,还是连续11个季度稳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五的小米电视,都佐证着小米的智能产品生态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遗憾的是,对于小米这一不断增长的业绩成果,资本市场的反应,却称不上热烈。

究其根源,是市场对于小米的估值逻辑,并未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昔日“硬件公司”的模板中。

资本市场上,属于硬件公司的PE倍数是10-20倍,这也与小米当前16.5的市盈率相吻合。

然而,伴随着小米互联网业务的高歌猛进,和AIOT端产品生态的逐步成熟,昔日的估值逻辑,显然已经有些过时。

硬件公司的估值为何长期处于低位,核心原因就在于商品不具备连续性,制造业本身的低利润又拉低了品牌的溢价空间。

纵观全球硬件品牌,为了满足投资方的要求,绝大多数企业都不得不壮士断腕,甚至削减掉主营业务,只为换来利润率的些许增长,联想、IBM都是其中案例。

在此基础上,苹果的“产品生态”模式,则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

不依赖单独的手机产品,而是借助耳机、音响等套系智能产品和软件服务,构建一个高用户粘性的产品链,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影响力和盈利水平。

某种意义上,小米的产品生态,相较于苹果的“娱乐全家桶”,覆盖的生活场景还要更广,这也正是小米区别于其他手机制造商的战略差异。

今天的小米,早已经剥去手机品牌的单一身份,而致力于让智慧生活渗透更多场景。

Q3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及笔记本电脑)首次破4亿,同比增长33.1%;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800万,同比增长42.8%。2021年9月,米家App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39.0%,达到5990万。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1.05亿,同比增长34.1%。

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背后,对于企业来说,构筑“产品生态”,难的从来不是供应产品本身,而是用户的接受意愿。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立十一年的小米,最大的财富,不是火遍全球的智能手机,而是这一台台终端背后,MIUI所链接的5亿庞大用户——这几乎等同于一个北美洲或者大半个欧洲的总人口。

围绕着MIUI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小米一边获得了远高于硬件制造的利润,也一边成功构筑了“小米手机--MIUI--AIOT产品”的消费闭环。

可以说,摘下手机品牌标签的小米,正在逐步兑现官网上的那句,“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l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的全新定义。

而伴随着这一定义的兑现,已经在经营端依靠增长和盈利证明自己的小米,也将在未来的资本市场,赢得更为广阔的前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