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3亿,“每4.6人一辆车”催生汽车知识热

教授开课、院士直播……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正在成为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不仅专业学术类知识门槛被降低,生活类泛知识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数据显示,仅在抖音和懂车帝等平台,#汽车知识#话题的播放量已近300亿次。

在4亿汽车兴趣用户的庞大需求下,一批专注汽车科普的创作者火了起来。短短一年内,有95后汽车科普作者一年涨粉500万,有汽车主持人转型知识达人,单期短视频最高播放2000万。他们既科普汽车品牌、用车常识,也不时为用户讲解与开车有关的生存技能,比如今年夏天河南出现汛情后,抖音#汽车落水如何自救#的话题播放量高达1.1亿次。

有车没车都爱看,看起来只是“常识”的汽车科普,是如何火起来的?

“同质化没有价值,有用才会火”

成为百万粉丝汽车科普主播前,沙奔是一家汽车电台的资深主播。他四五岁就能认出大部分车标,但真正对车有系统认知是中学时期。“互联网没这么发达,最大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杂志,仅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两块一本的二手或过期杂志。”沙奔说,家里人认为他不务正业,但迄今为止他的工作都没离开过汽车。

2020年,在一期节目中,有位听众点名要沙奔帮忙选车,并真的按照他的建议买了车,沙奔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另一种价值。电台只能靠声音的方式传递,大部分人都是伴随性收听,他希望用更多元的方式立体展现汽车知识,决定尝试短视频,“沙奔的汽车笔录”账号由此诞生 。

沙奔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创作选题。他早期独创了“审讯式评车”,如今又转换为“脱口秀风”,风格嬉笑怒骂、敢说敢怼,但选题只能慢慢试。“我自己认为的用户需求很可能是伪需求,火的那些视频往往都是意料之外。”不过,在懂车帝几期爆火的视频中,无论是“香港人只认大面包子(埃尔法)”,还是“雪天开车没那么多事”“车上几个灯不是白亮的”等等,沙奔发现,有趣、有用是更多数人的共同关注点。

沙奔的视频风格独特,早期独创了“审讯式评车”,如今“脱口秀风”也大受欢迎。

比沙奔更为年轻,拥有500多万粉丝的“车事纪”主播杨坨出生于1996年,成为汽车内容创作者之前,他在泛知识科普上已经小有名气。

杨坨对汽车并不陌生,上高中时家里通向学校的路是一条长长的汽配街道,对汽车的兴趣就来源于每天的往返中。2020年,疫情爆发让杨坨从泛知识聚焦到汽车领域,他创建了“车事纪”账号。杨坨的风格有点像简化版的汽车类《百家讲坛》,不做外观、内饰、动力的汽车评测三板斧,而是专注汽车知识。

“同质化没有价值,有用才会火”,杨坨说,互联网相当发达,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轻松获取,但最难的是建立汽车知识体系,让大家听起来有用。“车事纪”坚持了自己的风格,即便有汽车品牌投诉,他也坚持说真话。一年多的时间粉丝超过500万,这远远超出杨坨的想象,但他表示,“我如果借鉴那些顶流的创作者,可能会一无所成。”

对汽车品牌知识的系统普及,成为杨坨“车事纪”账号的最大的特点。

从拿到驾照到掌握汽车常识有多远?

动辄百万级别的粉丝背后,是汽车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亿辆,平均每4.6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已经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懂车帝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兴趣用户已接近4亿。

尽管汽车兴趣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但普通人拿到驾照和熟练掌握汽车知识还有很长的距离。

河南暴雨后抖音#汽车落水如何自救#话题播放量高达1.1亿次。

“2020年,哪怕在疫情影响下,中国的汽车销量仍然达到2531多万辆,都说数字是冰冷的,但这代表着2531万个消费者要拿出家庭积蓄,更方便地去生活。”同样从电台主持人转型汽车内容创作者的郭韬说,不少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比较浅,需要普及很多常识。

80后、90后是和中国汽车消费以及移动互联网并驾成长的一代,如今他们正在把汽车知识输出给00后甚至10后,只不过方式从杂志变成了懂车帝和抖音等平台。

而为了跟上更年轻一代的需求,这些大V们也必须不断努力。比如创立400万粉丝账号“汽车系超老师”的王超,每次做视频都会坚持查阅大量论文,再向汽车工程师查漏补缺。虽然他每年要带700多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做视频只是兼职,但他笃信,“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

沙奔也一直抱着用户比他更专业的心态做内容,每天必须用各种渠道获取更新鲜的知识。“和粉丝互动其实是给自己查缺补漏的机会。”沙奔观察到,汽车市场的关注群体和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95后甚至00后成为主体,他们学历阅历都超过上一代,在观点上不愿意趋同,“他们对于汽车认知的开始,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时候。”

截至目前,抖音平台上#汽车知识#话题的播放量已近300亿次。杨坨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我们的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需求繁荣才会有行业繁荣。但大浪淘沙之后,那些最终沉淀下来的,肯定要有趣更有用。”

(责任编辑:郭健东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