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莎莎 通讯员 程兴忠 但启虎
近日,35岁的西乡县返乡创业青年付天斌,驾车从大河镇电商服务站赶到120公里外的西乡县标准化分拣仓物流中心,在这里把蜂蜜、辣椒等土特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第二天,他又将200多件快件运回大河镇,送到客户手中。电商让付天斌成为大河镇和外部世界相连的纽带。
这是电商产业如今在西乡县“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近几年,西乡县搭上了电商产业发展的快车,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放下了“锄把子”,搞起了“时髦”的直播带货。
10月28日上午,返乡创业青年刘沛创办的城北电商服务站里人头攒动,40多名农村妇女围着他听他传授电商营销经验。在他的直播间里,直播员陈芳举起了刚剥青皮的核桃,向全国网友推荐。“目前核桃已经销售6万公斤。”刘沛高兴地说。
刘沛2016年返乡创业,在县电商办帮助下创办了电商服务站,如今每年通过电商销售产品300多万元。他还创办了电商培训学校,培训学员500多人,带动了很多人就业创收。
2017年,西乡县成立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年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在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中,西乡县在线上建成“西农优选”助农商城并进驻“京东特产馆”,线下在西安建成中国西乡陕西交院电商扶贫体验馆、在南通建成“消费扶贫”特产馆。在建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后,通过专业运营团队负责管理,已入驻电商企业22家,展示展销农产品730余种。
西乡县在电商人才培训方面不断发力,开展电商普及培训150余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电商专业人才500余名。
10月20日,西乡县首条日产3万袋、年产900万袋的面皮生产线试生产销售。开袋即食、真空保鲜,让汉中面皮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各地。
生产线建设方西乡县巴山荞园茶业有限公司通过直播促销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后,敏锐捕捉到汉中面皮的巨大商机,立即投资380万元引进了面皮清洁化生产线,年生产面皮900万袋左右,产值可达9000万元。该公司未来将通过网络电商平台线上和传统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销售。
近年来,西乡县采取“龙头企业+站点”“合作社+站点”“商超+站点”“返乡创业青年+站点”的模式,在全县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点137个,逐步融入金融、物流、代购代销等功能,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
围绕电商品牌推介,西乡还打造了“汉韵西乡”公共品牌,申请全品类商标,专题举办“汉韵西乡”区域公共品牌西安、深圳发布会,广泛开展电商扶贫宣传,提升了电商品牌效应。
在西乡县城北街道办十里社区,大学毕业生严蓓蓓返乡创办了汉中市软黄金粗粮开发有限公司,可生产出的杂粮一时销路不畅。通过西乡县电商办开辟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她闯出了一片天。如今她投资300万元扩建了生产线,吸纳社区30多名脱贫群众在企业务工,企业即将成为规上企业。
电商在西乡县迅速发展壮大,拼多多“多多买菜”陕南片区区域配送中心仓成功落地,辐射汉中所有县区和安康市乃至四川省,配送服务涉及25个县区近2万个家庭。目前,瓜果蔬菜日均发货量近7吨,与中心仓合作的各类企业20余家,年销售额过500万元的有3家。
通过整合,物流服务质量提升。西乡县建成县域物流仓储分拣中心,整合县域6家快递企业组建联运公司,在镇村整合快递运输资源规划设计线路5条,初步实现快递“当日即达”,快递价格由之前的3公斤以内6元降至3.5元。
电商销售的效果十分明显。西乡县充分发挥“京东特产馆”“西农优选”商城消费扶贫作用,大力实施直播带货。目前,全县电商销售农产品2.4亿元,年均增长30%。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