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我们收获了什么?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今年3月我国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为什么要开展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了哪些进展?将对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农业农村部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关司局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详细介绍。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组织过两次全国农作物和畜禽种质资源征集调查,但距今已过去30多年和10余年,水产种质资源迄今还没有开展过全国性调查。农业种质资源在种类数量和区域分布上,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资源消失的风险。新形势下开展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据了解,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市、区、旗、团场)的普查与征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盖率达到97.6%,水产方面普查覆盖率超过95%。

通过普查,发现了一大批新资源,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新发现鉴定畜禽遗传资源18个,新收集水产养殖种质资源3万余份。同时,抢救保护了一批珍稀资源,中山麻鸭、上海水牛等濒临灭绝品种在这次普查中重新发现并得到妥善保护。

“这些资源有的年代久远,有的珍稀濒危,有的承载了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孙好勤说,此次普查填补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空白,水产普查也发现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

青藏高原气候独特,资源丰富,但条件也相对艰苦。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表示,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展的两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都没有完全覆盖到这些区域。今年在全国面上普查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作为重点,提前开展系统调查鉴定,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资源。

他举例说,分布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海拔超过4000米的荒漠草场的帕米尔牦牛,对极度干旱适应性强,善爬陡峭山路,是当地塔吉克族人民乳、肉、毛等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高海拔地区边境巡逻的重要交通工具;新发现的多玛绵羊分布在西藏安多县海拔5000多米的草场,羊毛色泽美丽、毛绒厚密整齐,是藏族群众制作手工毯的优质原料。

帕米尔牦牛(农业农村部供图)

我国今年是首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几十年来,地方水产品种质资源消失的风险在增加,特别是一些水电设施阻断了河流水生生物的恢复通道。”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说,通过普查可以加快摸清水产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的新资源。

比如,在我国南方分布的黄唇鱼,历史上资源丰富,但近年来资源量严重衰退,濒临灭绝。“通过普查,为今后相关人工驯养繁殖提供条件。黄唇鱼已经保存下来,人工繁殖也已经成功,为下一步的增殖放流和养殖创造了条件。”他说。

黄唇鱼(农业农村部供图)

除了畜禽、水产,在此次普查获得的众多优异种质资源中,农业农村部还遴选出10大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主要涉及粮、棉、果、菜等作物类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看来,这对于促进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种质资源是种业创新的基础,有了好的资源才会有好的品种。种质资源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钱前说,通过对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明确优良特性,找到对应基因,并通过杂交组配、辅助选择等手段,将优异的性状结合在一起。此外,还可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定向进行种质改良和品种创新,实现新品种培育的目标。

孙好勤说,普查收集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最终目的还是要再利用。下一步要通过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性状、共享和开发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为筑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种质根基提供有力支撑。(记者胡璐、于文静)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