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过旺,别把元宇宙的概念炒煳了

图/IC photo

前不久,Facebook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Meta”,一时间元宇宙成为互联网最热关键词。而据媒体报道,元宇宙的概念火了以后,不仅各类公司蜂拥而上,有平台推出的元宇宙培训课程更是卖出了上百万元。

元宇宙的概念,来源于尼奥·斯蒂文森1992年写的科幻小说《雪崩》。在小说中,尼奥·斯蒂文森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当然,相较于小说的文字描述,更通俗易懂的可能还是电影《头号玩家》中的那个虚拟场景。

从2020年底马化腾在内部刊物中提出“全真互联网”概念,到今年3月Roblox美股上市,借元宇宙概念市值迫近400亿美元,再到今年8月字节跳动以90亿元收购国内VR设备厂商Pico,元宇宙成为显而易见的风口。随着Facebook更名,元宇宙的“火焰”更是蔓延全球。

据报道,国内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几乎都宣布了进军元宇宙赛道,“QQ元宇宙”“天美元宇宙”“淘宝元宇宙”等商标都已被抢注。元宇宙产业委员会、元宇宙研究中心等行业协会、机构则相继落地。

资本市场更是一片狂热的氛围,和元宇宙沾边的概念几乎都是持续飘红。另外如前所述,知识付费平台上以元宇宙为主题的网课被网友争相购买。

元宇宙概念风靡,被各路资本热炒,其实并不奇怪。一方面,从桌面到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国内,全球互联网增长的天花板都日益明显,互联网科技产业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故事,一个面向未来、更具科技属性的概念,来突破增长的瓶颈。

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宅经济火热,数字、虚拟产业快速发展,5G、云、VR/AR等技术也在不断提升。这些进步让我们看到,一个沉浸式的全真互联网世界并非遥不可及。

而且,互联网科技产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它的发展一日千里,风口转瞬即逝。从企业的角度看,提前布局才能避免掉队,所以国内的大厂几乎都在第一时间下注。近段时间,还出现一些企业为开拓元宇宙领域开出百万年薪招聘人才的传闻。

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互联网和游戏领域猎头以及业内人士,发现一些元宇宙的招聘岗位描述和游戏岗位差不多,甚至就是从游戏岗位抄过去的。百万年薪招人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有一些或许只是蹭热点。

无论如何,眼下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明显有些虚火过旺了。不管是搞资本炒作,寻求接盘侠,还是打着元宇宙的幌子挖矿炒币、炒作虚拟房产等,都逃脱不了割韭菜的嫌疑,这些乱象也正在让元宇宙变得魔幻且充满泡沫。

事实上,尽管元宇宙受到全球热捧,但到目前为止,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哪怕是最前沿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要让其清晰地描绘出元宇宙的具体产业形态,恐怕也相当困难。原因很简单,元宇宙的技术条件远未成熟,现在还是概念大于实质,距离商用相当遥远。

《头号玩家》中描绘的那个虚拟世界,短短五年、十年内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元宇宙所依托的通信、人工智能、VR/AR等硬件技术,必须要有突破性的进展,将真实世界的学习、办公、娱乐等场景搬运到虚拟世界中运行,才有实现的可能。

这意味着,元宇宙是一场长跑,需要漫长的技术沉淀。眼下很多围绕元宇宙概念的炒作,说白了还是挣快钱。但在元宇宙行业前景不明的前提下,过度热炒元宇宙,风险隐患不言而喻。

比如,像披着元宇宙的外衣挖矿炒币,本身就是新瓶装旧酒,也会影响金融安全;而贴上元宇宙标签的虚拟房产,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炒到百万的价格,更是存在着巨大的交易风险。另外像打着元宇宙的旗号搞培训、卖课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元宇宙本身是一个没有明确行业共识的概念,培训课程的内容、机构的资质,又如何保证合法合规,避免各种纠纷?

而在资本市场上,一些投资机构热捧元宇宙概念股,推高股价和市值,这种常见的操作套路同样难逃圈钱的质疑。事实上,面对股价的异动,上交所、深交所日前就对一些企业发出了关注警示函,要求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虚假或误导性宣传的情况。

及时纠正元宇宙的炒作乱象,为其适度降温,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元宇宙所描绘的那个更加科幻、便利的未来世界,需要科技的持续进步才能抵达,而蹭热点、包装概念、炒作过头,无疑会让元宇宙的发展走上歧路,也会让一些普通人成为被收割和围猎的对象。

文/熊志 编辑 孙晓 校对 刘军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