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引擎”,备受关注。在青岛高新区,工信部批复的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体验中心之一——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已于去年落户。目前,该体验中心汇聚的示范应用覆盖15个行业,已经初步形成跨行业全场景资源池,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贡献“高新”力量。
衣服、汽车都能个性化定制
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位于青岛高新区汇智桥路的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走进这里,可以深切体验一把工业互联网全场景赋能带来的“科技盛宴”。
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全场景案例展区展现服装从棉花种植到面料生产、制衣、门店销售的全流程,呈现出工业互联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场景。“棉花种植过程中包括棉田的温度、每亩的出苗率等信息,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唐旖浓介绍道,通过智能试衣,从用户端发布需求开始,整条产业链便跟着动起来。机器纺纱织布,根据客户需求实现私人定制。顾客拿到成衣后扫码就能实现追本溯源,制衣用的是哪块棉田的棉花、在哪儿织的布、由哪条生产线加工等,实现了全链条的数字化管理。
在微缩生产线展区,通过模拟汽车生产线,人们可以直观展现出汽车生产中的关键工序,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赋能,只要在操作屏上选择喜欢的车型,便可实现汽车的个性化定制。
青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唐旖浓介绍工业互联网创新场景案例
5000家企业入驻赋能平台
“企业可以了解各种赋能场景,如果觉得可以赋能企业发展,可直接通过我们对接服务商。”唐旖浓表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是他们的目的所在。除了线下对接,他们还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海量需求、服务以及人才资源,实现供需双方线上精准对接。
青岛前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属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过分依赖人力,生产效率低,在平台上发布转型需求后,迅速精准对接到合适的服务商——由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为其进行改造和服务。“根据前哨的运营和管理模式,海克斯康为其提供了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和智慧质量管理系统,帮助他们顺利转型升级。”唐旖浓表示。
目前,该平台已汇聚了纺织、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智慧交通等行业的优秀服务商500多家,近5000家需求企业入驻。平台启动以来,已有60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生态
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其中就有海克斯康、华为等优秀的服务商。唐旖浓表示,他非常看好青岛高新区在工业互联网方向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目前,青岛高新区已落户宝佳自动化、科捷机器人等机器人企业100多家,占青岛市机器人企业总量的80%以上。与此同时,集聚了华为、中译语通等10多家国内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数据分析支撑。
成立于2009年的宝佳自动化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企业立足自身优势,逐步发展为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中译语通青岛公司从2017年开始涉足工业互联网,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生产数据检测等,帮助纺织、服装企业打造智慧工厂,并为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等细分行业研发大数据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大机遇,青岛高新区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让技术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新生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垒土筑基,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孙丰欣 肖玲玲)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