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籍籍无名到前20强科技铺就合肥崛起之路

“合肥未来科技城概念总体规划设计”11月初一经公开招标,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人们对这座新兴的省会给予更多的想象。

近年来,展开科技创新策源和新兴产业聚集两翼的安徽合肥,依托长三角,一路开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四个千亿台阶,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20位。

10年前,合肥市并入分拆后巢湖市的2个县(区),人口一下子从500多万跃升至700多万,进而又吸附人口200万,合肥都市圈核心初步形成。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长三角向中西部延伸的重要枢纽和西大门。

“城市框架拉大为体,科技和新兴产业为两翼,合肥自身的积极进取与国家经济的区域协调同频共振——这就是合肥10年间迅速崛起的密码。”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教授告诉贝壳财经。

图/IC

科技基因赋能城市发展,科技人才有“一席之地”

11月初,合肥高新区建设发展局一份招标文件,引爆安徽“朋友圈”,这个标的为1100万元的项目正是“合肥未来科技城概念总体规划设计”。合肥未来科技城位于合肥市西部,规划面积约64平方公里,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合肥高新区自身特点,高起点谋划布局高端产业,构建富有特色的产业布局新模式” 。

事实上,自从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入合肥开始,科技就与这座新兴的城市密不可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离子体物理所、固体物理所相继成立,并最终合并成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此同时,中国电子第十六所、三十八所、四十三所相继迁入。“有机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合肥汇集了近百个科研院所,其中国家级的就达10所,省级的超过50所,科研院所从业人员近万人。“胡艳教授表示。

在全国40来个大科学装置中,同步辐射加速器、HT-6M受控热核反应装置、环流器HL-1装置、合肥HT-7托卡马克、合肥EAST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7个大科学装置集聚合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也落户合肥。

贝壳财经梳理发现,合肥的科技之路绝非一时兴起,已经一步一个脚印,走过40多年:

1989年,合肥市乘势而为,提出“教育为本,科技立市“的发展计划。

1999年,合肥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2004年,合肥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2021年3月,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央视的“对话”节目中表示,目前在该市工作的两院院士135名,各类人才已经到190万人,科技人员超80万。仅仅2020年,合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800家,在21家新增的上市企业中,有7家在科创板上市,这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事实上,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就对点产业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及新来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工作的博士、硕士和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给予3年不同面积的免费公寓或一年1.5万-6万元不同标准的租房补贴。

今年6月,合肥市更是发布“技术工人租赁住房安居工程计划”,对在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就业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按照90平方米、7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免费提供3年免费租赁,让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够有“一席之地”,能“一展所长”。

新兴产业支撑合肥崛起,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近六成

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 VC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如今,这些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合肥人耳熟能详。而这成了合肥已成燎原之势新兴产业的火种。

合肥市统计资料显示,合肥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四大件产量达到7000万台套,占国内近15%的市场份额;此外,以合肥为主力的安徽新能源汽车“十三五”时期累计实现产量49.5万辆,占全国比重9.8%;而以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兴显示屏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

“科研实力带动了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合肥经济社会的发展。”胡艳教授表示。

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合肥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89户、累计突破3300户,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4件。”十三五“时期,合肥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4%,占规上工业比重51.6%。2020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45.7亿元。

据合肥市经信局信息,当前合肥战略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的占比已达57.3%,近六成,对全市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69.4%。

在合肥针对重点产业链科技人员的安居工程中,明确规定这些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创意文化产业等。

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近年来,合肥市围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和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做了很多“无中生有”“新题大做”的文章。这些新兴产业被当地总结为“芯屏汽合”和“集终生智”,即芯片、显示屏、新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的终端产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产业的背后除了政府的产业政策,还有真金白银。合肥市政府通过其城投公司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对企业和项目进行了直接投资。

2020年初,疫情中深陷困境的蔚来汽车找到期待合作的第19个城市合肥。被网友戏称为“2019中国最惨的男人”的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回忆这个牵手时表示,“把我们从重症监护室抢救了出来,并且让它重新恢复了健康”。

这个被媒体称为100亿元投资的汽车项目,让合肥市“获利颇丰”,合肥投资蔚来汽车并承诺会把资本收益用于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2021年4月29日签约蔚来汽车一周年的时候,合肥推动了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的开工,这将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智能汽车产业园区,会有几百家企业入驻。

“通过对一个企业的投资,来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是合肥在投资中的一个思路。”李斌在央视《对话》中表示。

京东方也是从2008年最困难的时候遇到合肥的。当时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对3条生产线一共投资465亿元,目前前两条线已经实现盈利超200亿元。合肥到目前为止为新兴显示产业投资1500亿,整个新兴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吸引企业110家。

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李宏卓表示,“目前,该集团在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已经完成932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作为国有资本,抓住资本进退的风口期间,并且累计获得盈利315亿元。”

此外,合肥产投集团也是投资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平台,长鑫12吋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中国声谷项目、中科离子装备公司、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项目等都是该集团投资的。

都市圈建设推动经济腾飞,科学精神与城市发展共振

“一开始,合肥属于东部城市,错过了国家‘三线’建设,后来合肥又划成中部城市,错过沿海开放,”提起过往,胡艳教授十分感慨,“就这样,曾经排名七八十位的合肥还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进入前20名——其中的缘由值得全国很多城市研究。”

据合肥统计局数据,2004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为700亿元,而同期规模相当的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31.2亿元。201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2702亿元,2020年达到10045.72亿元。10年增长3.7倍。

“抛开科技和产业,城市扩容是一个大前提,”胡艳教授说,“曾经的合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所以十几年前时任安徽领导就提出了东向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长三角,并且作为‘泛长三角’的一员,有幸成为沪宁杭的‘旁听生’。”

在北方做企业的葛先生回忆,“以前回一趟合肥,要到安徽的地级市蚌埠换乘,火车开到合肥就没有路了,只能掉头。而现在,米字型铁路,四通八达。”

“如此以来,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承东启西,南联北引的区位优势终于有了现实的载体。”胡艳教授认为,让合肥快速崛起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城市扩容,“2011年,巢湖市分拆后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划入合肥,至此合肥都市圈初步建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湖之城’。”

10年来,安徽省一手牵长三角,一手牵广袤的华中腹地,各大城市分批次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性地开发新兴产业。“从一名旁听生到正式生,再到优等生,”胡艳教授总结,“合肥能有今天,首先得益于国家区域的持续发展,第二就是政策持续有力。”

“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区域,合肥的发展也是全国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的结果。”胡艳教授说。

“合肥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虞爱华书记坦言,“合肥通过这几年的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产业,懂市场,懂政策’的干部队伍。“

不仅如此,合肥还把科学施政放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

胡艳教授告诉记者,伴随着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安徽合肥省市两级也建立了对等的科学研究机构,她所在的安徽大学先后同省市及有关部门联合创办了“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不同于其他“盖章式”研究机构,他们的“有人员编制,有经费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员还可以全程参与到合肥乃至安徽各地的重大项目当中。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合肥从当地20来所高校中选派教授、副教授到市直部门挂副职,使得学者的“对策变成决策,文章变成文件,计划变成规划”。

胡艳教授把这解释成“科学精神在政府施政中的具体体现”。此外,长三角学界、商界的各种交流活动也一直在进行。

在胡艳教授看来,搞都市圈尤其需要科学论证,因为都市圈内的城市错位发展、产业的衔接与互补、城乡的协调与平衡等都需要跨越多个行政区充分研究,最后服务于都市圈的发展。而这终将决定一个都市圈是否有凝聚力,能否获得根本性发展,值得那些“摊大饼”式都市圈警醒。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张彦

联系邮箱:bhbty@126.com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