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 itlaoyou-com
来源|地歌网
作者|周宇浩
继每日优鲜后,叮咚买菜也交出了新一季的“成绩单”。
11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达61.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增长率111%;GMV达70.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7.7%。
同时,截至三季度末,叮咚买菜的自营前置仓数量已达1375个,同比增长93%。此外,叮咚买菜的订单量也达到新高:月均下单用户数突破1000万大关。
营收、规模双增长下,叮咚买菜还表示,在精细化运营和对供应链长期投入的回报下,叮咚买菜的用户规模和黏性、以及经营效率在本季度都实现了明显提升和优化。
不过,成绩单看似喜人,但叮咚买菜的市值却在缩水。
财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起,叮咚买菜的股价一度上涨至33美元,随后便一路下探;截至目前已跌至24.6美元,市值不到60亿美元。
本季度,叮咚买菜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扩张放缓:叮咚买菜在三季度仅进驻1座新城市(300778,股吧)。但在敲钟上市时,叮咚买菜曾表示,公司还会追求更大的规模,持续扩张。
反观外部,面临持续亏损的每日优鲜,在上市前就主动暂停大扩张;近期美团买菜虽在拓展新城市,但也只是“重开”武汉,以及进驻距离上海很近的苏州。
前置仓主流玩家纷纷放缓扩张步伐,曾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叮咚买菜,莫非也要“认怂”?
急转直下
上市敲钟仪式前,梁昌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叮咚买菜并不想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所以盈利并不是叮咚买菜目前的首要追求,下一步,公司还会进一步扩张,追求更大的规模。”
追求规模,也一度是叮咚买菜发展过程中的主旋律。
2019年,在上海站稳脚步的叮咚买菜开启大扩张,一年内接连扩张到江浙地区及深圳、北京市场;而在2020年下半年起,在疫情爆发、生鲜电商风口的作用下,叮咚买菜“乘风而起”,扩张速度堪称“大跃进”。
有过12年军旅生涯的梁昌霖深知,商场如战场:“战场到底什么要素最重要?要炮火猛,反应快。”
大扩张之下,叮咚买菜保持着每季度扩张5座以上城市的速度,并在去年6月至今年6月期间,将运营城市从7座拓展到36座。
在第二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梁昌霖再次表示,叮咚今后将不断地扩区域,中国有16个城市群都是叮咚未来计划扩展的区域。“我们相信通过区域扩展,我们会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而叮咚买菜与每日优鲜的差距由此展开。
每日优鲜总营收同比增长47.2%至21.22亿元,为近11个季度以来的单季最高收入,但与叮咚买菜61.89亿元的营收相比,依然差距明显。
在用户规模上,根据Questmobile数据,在2019年1季度,每日优鲜的MAU(月活跃用户数)为680万,叮咚买菜为81万;而到今年9月,叮咚买菜的MAU达3471万,同比上年增长94.2%;每日优鲜MAU为900万,同比增速仅15.5%。
叮咚与每日优鲜在营收、用户上的规模差距,也直接反映到了资本市场。
今年6月底上市之时,叮咚买菜的市值是每日优鲜的3.4倍,但其后每日优鲜市值一路缩水,叮咚买菜的市值一度超过每日优鲜的7倍。叮咚买菜的数据水涨船高下,市场纷纷为其“亏损换市场”的发展逻辑买单。
延续着大扩张的步伐,叮咚买菜有机会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但在今年三季度,叮咚买菜突然踩下“急刹车”。
本季度的三个月内,叮咚买菜仅进驻1座新城市,而在对外的宣传上,叮咚买菜的战略重点同样开始转向,从“规模优先,兼顾效率”调整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
梁昌霖也表示:“第三季度,我们主动调整了战略重点,使其为‘效率第一,适当考虑规模’。因此,我们迅速提高了效率,并大幅缩小了非公认会计原则净亏损幅度。我们相信,我们将在第四季度进一步大幅降低非公认会计原则的净亏损幅度。”
不难理解,上市后的叮咚买菜也面临着业绩报表的压力,“放缓扩张,减少亏损”的策略实属正常,但如此快速地收缩,尤其是在GMV、营收持续提升时,叮咚买菜为何在此时踩下“急刹车”?
天花板
实际上,叮咚买菜不是第一个踩下刹车踏板的前置仓玩家。
在2019年6月,每日优鲜曾宣传,其在全国20座城市拥有超1500个前置仓;而在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中,每日优鲜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在全国16座城市共有631个前置仓,数量大幅锐减。
而背靠巨头的美团买菜,自去年7月起至今,再未进入任何一座新城市;去年8月,美团买菜还将OKR从追求订单量转为注重收窄亏损;更早之前,盒马也曾试水前置仓模式“盒马小站”,但不到一年也全部转型盒马mini。
彼时,盒马CEO侯毅高呼:前置仓就是伪命题。
相似的选择背后,是商业模式本身有着难以逾越的“天堑”;地歌网在此前文章中也多次提及,前置仓存在着“上限低”的行业之困。
在品类上,农鲜、生鲜品类是前置仓售卖的主力,但这类商品损耗大,如果平台周转效率慢,经营生鲜的毛利也并不高,尤其叮咚、每日优鲜都是全国扩张。
前置仓平台每扩张一座新城市,都需要重新搭建供应链和物流,并且要不断开新仓,来保障前置仓覆盖密度,否则就难以保障服务效率并逐步“抵消”运营支出。
而在不断开城、开仓时,平台的各项费用也持续增长。叮咚买菜第三季度的总运营成本支出就高达82.08亿元,同比增长117.3%。
种种困难叠加,叮咚买菜也深陷亏损漩涡中。
尽管营收一路增长,但叮咚买菜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50亿元;每日优鲜同样不好过,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超30亿元。
推广新城市和站点运营的成本高,但平台在全国扩张时,订单量、销售额难以全面覆盖各链路成本,盈利自然也成为难点。
更何况,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白领居多,对即时性购物有着广泛需求;而在二三线城市,较慢的城市生活节奏,导致对“即时到家”消费需求的人群占比并不高。
显然,从二三线城市到更下沉的市场,前置仓的受众不断收窄,需求本身就有一定天花板。
例如美团买菜进驻的廊坊市,订单量、销售额比重仅占美团买菜全国数据的0.4%,其余五座一线城市则贡献了98%的订单量。
需求与规模本身的钳制,也倒逼前置仓玩家寻求新的出路。
叮咚买菜成立四年来,一直深耕前置仓模式,并已经覆盖37座城市,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生鲜到家的需求飙升,前置仓行业因此站上风口,叮咚与每日优鲜都快速发展。
但到今天,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双双上市,后疫情时代的生鲜红利也几乎被吃尽,资本市场对社区电商赛道也处于观望中,曾经的热潮难再重现。
因此,为提升造血能力,叮咚买菜也必须“向内找答案”,去增强运营精细化程度。
今年三季度,叮咚买菜的履约费用达23.08亿元,同比增长120.8%,占到同期总经营成本的近三成;前置仓数量上,叮咚的前置仓个数从二季度末的1136个增长到1375个。
增加前置仓站点数量,提高单座城市的运营及服务效率,这也是扩张放缓的叮咚买菜,所必然采取的运营策略。
另外,叮咚买菜也在大力发展“自有品牌”,以不断提升产品毛利率。但自有品牌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例如本季度末,叮咚买菜的自有品牌占比仅5.8%;而发展自有品牌数年的盒马,占比也不过20%。
于叮咚买菜而言,“出路”并不容易觅得。
梁昌霖认为,公司的整体增长要从“长x宽x高”三方面进行考量。其中,“长x宽”考验的是业务的复制能力;而“高”则是指既有城市的渗透率、用户下单频次及GMV贡献,这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盈利的前提。
JefferiesGroup也在一份报告中表明,随着叮咚买菜的单位经济模型得到改善,其毛利率将从 2021年的17.7%上升到2024年的29.7%,并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实现正向净利润率。
理想很丰满,对目前单季度亏损超20亿元、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不足70亿元的叮咚买菜而言,止损任务依然紧迫。
况且,竞争对手也没“闲着”。
据地歌网了解,今年9月,在上海,美团买菜的销售额超过了每日优鲜;而在北京、深圳,美团买菜9月的销售额数据,甚至超越了叮咚买菜。
而为逃避“规模不经济”的魔咒,每日优鲜也开拓出“第二曲线”,将发展模式定位为(A+B)*N,其中A指前置仓即时零售,B是智慧菜场,N则是零售云,即前置仓业务仅是其业务的小部分。
与此同时,社区团购也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盒马则大力发展自提店及会员店业态,社区电商的竞争十分胶着。
商业模式与外部竞争的难题相互交织,而现阶段,叮咚买菜还难以跳脱“黑洞”。
地歌网&IT老友记法律顾问: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
注: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T老友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