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晶华微营收突增现象难维系,技术过于薄弱或成企业成长拦路虎

红周刊 见习记者 | 胡家铭

10月25日,杭州晶华微电子(600360,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华微”)正式披露了科创板招股书,拟募集资金投向包括智慧健康医疗ASSP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工控仪表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高精度PGA/ADC等模拟信号链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总投资金额为7.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晶华微成立于2005年,最初从事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的设计及研发,从2009年开始,公司主要研究方向转向高精度ADC及模拟信号链,主要产品为温控RTC芯片及DAC芯片等。2014年,公司开始从事智慧健康衡器和红外测温SoC的研发,主要产品为脂肪秤芯片、红外测温枪专用芯片等等。2018年至今,公司又把人体参数测量SOC等医疗健康及工业物联网SoC作为新的研发方向。

《红周刊(博客,微博)》记者发现,晶华微在报告期内的营收和业绩表现是并不稳定的,相较于报告期内前两年表现,其2020年的营收和业绩的大暴发纯粹是具有偶发性的,因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公司医疗健康SoC芯片中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终端需求得以激增。目前,随着疫情的渐趋平稳,公司销售的主力产品的产销比已经出现了持续下降和供过于求状况,尤其是2020年为公司营收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客户深圳市科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上半年的采购已经明显缩水,这一情况或反映出大客户对医疗类温控芯片需求的热度已经有所下滑了。

“暴发户式”业绩或难持续

据招股书,晶华微的营收在报告期内(2018年~2021年上半年)获得了持续增长,分别录得5027万元、5983万元、1.97亿元和1.01亿元。就细分产品收入贡献来看,公司的医疗健康SoC芯片销售收入贡献度最高,从2019年的4145.78万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7145.42万元,同比增长313.56%。若剔除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影响,2020年公司其他芯片产品的销售收入为6964.24万元,则较2019年的4844.58万元同比增长43.75%。

在净利率指标上,公司2020年以前的净利率分别为11%和18%,而到了2020年则高达50%,究其原因是测温枪芯片需求暴涨所导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568万元、1112万元、1亿元和4892万元。

对于营收和业绩在2020年的突然暴发,公司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一栏中明确表示,其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新冠疫情拉动的产品需求,如果未来随着新冠疫情逐渐缓解,公司来源于医疗健康SoC芯片中的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的销量或毛利率下降,而医疗健康SoC芯片的其他系列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及智能感知SoC芯片等销量在短时间内亦无法获得快速增长。

招股书还披露,2020年之前,公司的主力产品医疗健康SOC年产量基本维持在5700万颗左右,而产销率也稳定在97%~100%之间。可到了2020年,虽然这项产品因为疫情的缘故,销量陡增至13000多万颗,产量也超过了14000多万颗,但产销率却从97%降至95%。

图1 晶华微2020年以来主要产品产量及销量(单位:万颗)

如果说2020年出现产销率下降可能是因为公司在备货策略上不够合理,那么在2021年公司生产了1亿多颗芯片,仅销售了8375万颗,产销率下降至80%左右的情况则说明,其主力产品测温枪芯片的市场需求已经随着疫情渐趋平缓已经有所缩水了,此时若募资进行扩产似乎有些盲目,一旦达产后而疫情又明显好转,则很可能一方面会导致公司产品大量积压,造成一定的资金被占用,而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产能利用率的明显下滑,形成实质性的产能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上市标准的选择上,也与2020年业绩的暴涨高度相关。据招股书,晶华微选择的上市标准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二章2.1.2中规定的第(一)条: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而由晶华微历年业绩可知,其在2018年和2019年的净利润还仅为568万元和1112万元,如果没有2020年的新冠疫情的突发事件影响,其营收和业绩不仅很难出现暴增,且累计净利润也很难达到5000万人民币这个进入标准的。

事实上,这种突发性的增长在2021年上半年已经有所退坡了。就2021年产销率的指标来看,晶华微医疗SoC芯片的产销率从2020年的95.5%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79.72%、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的产销率从2020年的105.17%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95.45%、智能感知SoC 芯片的产销率从2020年的101.01%下滑到今年上半年的96.88%。

因此,晶华微把某一年的突然暴发业绩作为自己上科创板的参考标准,其合理性显然是值得商榷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如果疫情未来得到终止则需求又明显下滑,不仅公司的业绩成长性让人担忧,且其募资进行的大幅产能扩展(是现有产能的数倍规模)又该如何消化同样是让人担心的。

研发实力仍显薄弱

除了营收和业绩的未来成长性让人担忧,《红周刊》记者还发现,晶华微在研发实力上也存在一定的短板,让其与同业竞争中很难占据优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虽然晶华微在成立初期有过一些专利,但很多已经过了有效期,而公司在2010年到2017年期间则没有申请过任何专利,直到2017年之后才有了实质性的专利产出。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公司拥有核心技术10项,已取得授权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取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24项。

图2 晶华微专利申请年份趋势

《红周刊》记者发现,这一技术储备情况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比较,晶华微是无明显可比性的。以2012年成立的思瑞浦作为对比公司,可发现该公司截至目前已经申请了超过140项专利,其中仅有7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其余均为发明专利。要知道这还仅仅只是与成立时间相近的公司作对比,如果与行业龙头对比,这种技术储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

虽然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截至2020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为55人,占总人数比例达到61.80%,满足了科创属性指标的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的要求,且公司也自认为隶属热门的集成电路设计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研发产品技术性与先进性与国际上的集成电路巨头亚德诺、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及美信等,甚至中国境内的芯海科技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松翰科技、盛群、富晶半导体及纮康科技等相比,在整体资产规模、资金实力等方面却依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更何况,公司所研发的芯片方向受众面也相当窄。据招股书,公司四种主要芯片应用于三个主要领域,每种领域至多四种终端产品。可见公司的产品线并不算特别丰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公司多年来业绩为何一直表现平平。

同时,如果没有2020年突发的疫情,以技术含量并不高的红外线测温枪芯片为主要收入的晶华微很可能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而一旦疫情带来的红利期消失,则公司届时该如何维持经营的稳定增长显然是存在一定悬念的。

大客户选取合理性存疑

或影响公司内部控制

据公司招股书,公司的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产品用途广泛,涵盖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公司的客户主要为终端应用整机厂商、模组厂商以及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方案配套能力的方案商等。

这意味着,公司的下游客户最起码是拥有满足晶华微产品标准,以及有一定的设计研发能力的企业。但根据晶华微前五大客户的销售及占比情况可知,其大客户入选的标准似乎比较随意。譬如在公司报告期第一年就成为前五大客户的缙云县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据企查查数据,志合电子成立于2018年,在当年即成为公司第四大客户,而后销售额年年攀升,及至2021年,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当年销售额达1605.86万元,占晶华微当年销售额15%。

据招股书解释,志合电子在成立之初,受竞争格局、资金限制等因素影响,亟需外部资金投入以扩大其生产经营。有基于此,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汉泉在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向志合电子提供了882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746万元系吕汉泉通过公司员工亲属陈晓玲对志合电子进行的借款,另外136万元系吕汉泉委托陈晓玲持有志合电子40%的出资额。

吕汉泉虽然不参与志合电子的任何经营管理,其实际生产经营始终由志合电子三名共同实际控制人管理,其投资的时间也仍处于报告期,二者的业务往来在事实上构成了关联交易。截至目前,虽然志合电子向吕汉泉归还了前述全部借款,并支付了相应的借款利息,从经营关系上切断了二者曾经的关联关系,但晶华微在关联交易上的混乱并不止一例。譬如在公司股改前,基于款项结算的便利性以及工资保密等因素考虑,存在使用个别员工或其亲属的个人账户,代为收取货款、支付员工部分工资薪酬及支付费用的情况。另外,公司部分销售收入存在回款方与合同方不一致的情况,主要系客户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回款、客户股东或其亲属或其员工回款、集团内统一结算等原因所致。

公司虽然已经在财务内控方面做出了相应整改,但这种前科其实也是家族企业的重要弊端之一。截至目前公司实控人吕汉泉及其一致行动人仍然是其第一大股东。如果公司在后续经营中仍然不注意回避这类明显的问题,则很可能会为公司后续的经营带来更多的麻烦,甚至不排除有利益输送的可能性。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