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上岗”记(三)变现篇:此“吸金”非彼“吸金”,规模化发展存挑战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医疗AI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近两年发生近百起融资事件,企业们也纷纷排队上市。不过,由于医疗AI的商业化尚处于初期,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变现成为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疗AI的社会效益更大于经济效益,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平衡,这个行业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近两年,医疗AI企业融资的消息不时传来,可见资本有多么热衷这个领域,以科亚医疗、鹰瞳科技、数坤科技、推想医疗等为首的企业更是吸金热点。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国内AI+医疗领域共发生了89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总计达到175亿元,其中医学影像约占总融资数的1/3。

除了融资,这些医疗AI企业还将目标移向了二级市场,数坤科技、科亚医疗、鹰瞳科技和推想医疗等公司先后递交了上市申请表,其中,鹰瞳科技已经于本月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资本对医疗AI的热衷,源于这个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市场红利。中金公司研报称,我国医疗行业存在资源相对稀缺且分布不均等痛点。AI能够在健康管理、医疗影像、医院管理、医疗机器人等多场景赋能医疗行业,助力医疗领域的效率提升及公平实现,2025年有望带来345亿元的市场空间。

投资方对医疗AI企业的考察要参考很多因素。一家医疗AI公司的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投资方首先会看创始人团队的战略是否清晰,是否具备极强的原创能力,能否通过差异化的临床路径,在不同场景领域实现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突破性创新。

“从整个公司层面,投资者会看AI技术介入能否带来以下几个结果:团队中是否有医工结合能力非常强大的人才;优质供给,实现倍增效应;技术产品不仅适用于一线城市的顶级医院,是否能够给海量长尾医院、诊所带来帮助;产品本身是否具备好的大规模商业化能力。”这位内部人士说。

行业普遍面临亏损

然而,此“吸金”非彼“吸金”,医疗AI在前期的确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但这种青睐能否持久还未可知,因为医疗AI企业当前普遍处于亏损阶段,变现能力不足。

“目前AI医疗公司在商业化探索上仍处于早期阶段。头部公司正在不断迈入从单一产品向产品多样化扩散、产品功能垂直深度加深,全栈式的解决方案、单任务模型向多任务模型发展、不断拓宽医疗服务边界、整体解决方案与平台化等阶段。”上述内部人士如是说。

推想医疗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第一季度的营收虽然分别达到662万元、2770万元和2212万元,但对应的亏损额也分别达到了4.02亿元、5.87亿元和 1737万元。

数坤科技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录得年内亏损(净亏损)9129.8万元、1.29亿元,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8742.4万元;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数坤科技2019年、2020年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6941.6万元、7474.8万元,2021年上半年其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7516.5万元。

在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看来,医疗AI的难点在于其本质是一个2B的产业,但又不像医疗信息化那样是医院的刚需,毕竟医院的运营现在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而技术能力毕竟无法替代人工,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就导致医疗AI始终很难获得规模化的收入。“未来发展还是适合捆绑医疗器械提供整合服务,但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大型器械厂商都有自己已经整合进来的技术,所以单纯的医疗AI厂商难以真正成长。”

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收支不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发投入大。以数坤科技为例,该公司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4268.9万元、6293.3万元和8118.8万元。

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

那么,资本和医疗AI公司们,要如何获得商业化利益,保证这个产业健康发展下去呢?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和产出,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判断。“医疗和教育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民生要素,资本看好是非常正常的,但也不能抱有过高的期望。医疗AI更能体现的是社会效益,对于解决民生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不看社会效益,只是盲目布局经济效益赛道上的医疗AI,这个算盘很难打得好。”

而对于企业来说,提升自身技术的使用价值才是关键。

鹰瞳科技相关人士对于医疗AI的商业化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医疗AI的价值在于让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医疗AI在临床上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我们要如何定义问题,问题必须要能够聚焦临床需求,具备解决和改善现状的能力,比如提高服务可及性、落实指南和临床路径,提高通量、降低漏诊、误诊率等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在临床应用场景,为医生、病人带来足够的价值,才是当下医疗AI真正解决商业落地难题的方向。”

除了商业化难题,医疗AI公司们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因为不少医疗器械公司也在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探索。

对此,另外一家医疗AI公司内部人士认为,医疗AI是一件改变全人类的事情,靠一家公司去推动是显得非常势单力薄的,只有全社会的力量都在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才会真正地成功,除了医疗器械公司,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积极涌入这条赛道,他们可能非常熟悉互联网模式。但所有的企业对医疗,对于非常专业、深入的医工结合,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AI医疗企业的优势是,可以对所有的医疗设备进行适配,在不改变诊断科室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解决医生的临床痛点。”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