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18日电 题:估值压缩已告一段落,权益市场未来依然是增量流入方向
作者 国泰基金
临近年末,许多专业投资者在总结2021年的投资历程时,纷纷用了“难做”一词。相较前两年的良好收益,2021年以来偏股基金的收益率确实可以成为“难做”的有力证据,更遑论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在2021年的收益表现。不过,我对市场表示乐观,并希望投资者朋友们“等待信号落地时,不要轻易离场”。
“滞胀”会发生吗?
过去一段时间,许多投资人因为担心“滞胀”的来临而做出了一些卖高买低的风险规避动作,但我个人认为“滞胀”在中国不会发生,大家更多是心理上的担忧。
如果我们看“滞涨”的经典意义,应该是“双高”,高物价以及高失业率。高物价是一个同比持续螺旋上涨的概念。根据我们的推演,到2022年4月份,PPI基本上会回落到同比4%-5%的涨幅以下,到2022年下半年,PPI同比涨幅会回落到较低水平。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很多产品紧缺状况都可以得到缓解,而且国内的价格调控手段很丰富,所以物价持续螺旋高涨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另外一个“高”是高失业。因为物价高企,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下行,进而导致失业高企。但我们可以看到2021年出口非常给力,每个月的数据都在超预期,同时对就业形成了强力支撑。2021年1-10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处于较低位置。因此,我认为哪怕2022年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但国内或会有一些刺激消费端以及投资端总需求的动作,很难得出2022年国内失业率会快速上行的结论。
综上来看,我认为,市场近段时间担心滞涨而做出的卖高买低的战术性动作,可能只是阶段性的。
等待信号“落地”
最近市场的大部分板块都处在区间震荡的行情,为什么会走出这样的形态?我认为可归因于全市场对两个信号何时落地的关注。
第一个是宽信用。A股的估值水平跟整个信用环境高度相关。总体来看,2021年可以说是社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收缩的一年,社融增速从2020年末的13.3%回落到2021年10月份的10%。显然,这是一个紧信用的环境,所以大部分个股的估值都是压缩的。可能2021年10月份已是整个社融同比变化的低点,我认为信用的底部已经看到了。究竟社融、宽信用能够反弹到什么水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决定了市场的估值弹性究竟有多高。
目前来看,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特别多宽信用的抓手,如果后续可以看到更多宽信用工具出现的话,可以对市场的上涨幅度更乐观一些。
2021年出口非常给力,但我认为2021年11或12月份至2022年1月份,出口增速会有一定的回落。在此情况下,不可避免要刺激国内总需求。因此,或早或晚,宽信用总是会看到的。
第二个是地产风险的落地。地产风险的有效释放,可能要看两种情况。其一是政策定向给地产一些机会。比如一些类似因城施策的措施,缓和地产当前态势,以防连片暴雷或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二是,整体政策依然比较有定力,没有出现明显的放松。在此背景下,市场可能会有一波下行,但下行后只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地产风险的解决或能给市场提供一个快速上涨的动力。
这两个信号落地之后,市场的方向如何选择,可能会出现答案。
对市场保持乐观
我个人对市场是偏中性乐观的,至少我目前认为,市场没有系统性的风险。
信用方面,我们认为信用的底部已经寻到了,这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市场,估值持续被压缩的风险是比较小的,由此看,无须担心市场有崩塌性风险。
货币方面,消费和投资对2022年A股市场的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利率水平会压在较低位置。2022年可能是一个汇率贬值但利率平稳的过程,从这个层面看,对估值也无较大风险。
从货币、信用这两个框架上看,对市场整体环境的流动性是友好的。
此外,大家可以看到,2021年市场的估值离散度是很大的,有一部分板块景气度比较高,同时有很多板块的估值,经过一年调整,已经回落到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沪深300跌幅约在6%。这主要归因于估值压缩。业绩增长但是估值压缩,这跟2019、2020年这两年是相反的。2019年是估值和业绩双升,是比较舒服的阶段;2020年是业绩小幅下滑,但是估值明显抬升的一年。
我认为,2021年估值压缩基本上已告别一个段落。展望2022年社融增速,跟2021年10月份相比,下行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简而言之,市场没有系统性估值压缩的风险,或者说估值快速或阶段性持续压缩的过程已经结束。
从股债比来看,预计基本处于0.75的位置,比较靠近1倍的正标准差。一般,权益市场在股债比正1倍的标准差以上买入的话,两个季度的胜率可以高达80%以上。目前虽然还没有到正1倍标准差的位置,但是距离负1倍标准差是比较远的。因此,我觉得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有吸引力。
另外,从全社会的大类资产配置看,从大宗商品、黄金到房产,2022年的机会可能都不如股票市场。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投资机会越来越少以后,从大类资产转移以及财富配置的角度看,权益市场依然是一个增量流入的方向。
看好的机会
市场机会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偏稳健的机会,一类是偏弹性,或者说贝塔系数(风险系数)更强一些的机会。
稳健的机会,主要在三个方向寻找,其一是财富管理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券商这些标的。在2022年股票市场不差的情况之下,它们的非息相关业务以及财富管理相关业务的持续推进,可能会提供比较稳健的收益。
其二是稳定当中还具备一定弹性的疫后泛消费。未来全球会走向正常化,从2022年开始,以两年的维度来看,2023年很可能是疫情后周期的正式开始。包括2021年受海外疫情“缺芯”影响的汽车行业,以及可选消费里的啤酒、酒店、住宿、旅游等等,都可以纳入疫情后周期消费的范畴。这可能是未来一两年大家都会关注的机会。
其三是偏公用事业里跟绿电运营相关的。“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我们依然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电力紧张可能会是常态。绿电相关的运营商,在未来5到10年可能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偏弹性的机会,我通称为“双碳”政策的两头。一端是“双碳”政策需求侧。随着政策推进,总需求扩张,比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等产业的占比会提高。这些具体行业会持续且有弹性地高增长。
另外一侧是“双碳”的供给侧,可能会存在难度和争议。在整个周期板块比较强的时候,从长期看,包括能耗双控、碳排放指标等约束依然是存在的。短期内,周期板块可能会有一个无差别的下跌,无论是否具有阿尔法系数(超额回报)的公司都跟随贝塔系数下跌了。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具有长期价值的公司被错杀,一旦经济增长预期和市场信心企稳之后,其涨幅也不见得小。
此外,关涉国家安全的可能会是一个财政投入加大、总需求较稳定的方向。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一是进口替代,包括新材料、装备等的进口替代,无论宏观经济怎么波动,该方向都会持续推进;二是涉及国防安全的军工方向,其总需求会很稳定。
如果在合理的估值阶段买入这些标的,在估值被压缩风险较小的2022年,可能至少会取得EPS(每股盈余)。因此,总体看,我们要积极把握市场,寻找结构性机会,积极做配置,不要完全回避权益市场。可以控制你的仓位水平,但如果因为担心风险而离开市场,则可能会面临上行风险。
专家简介
郑有为,曾任西部证券(002673,股吧)投资管理总部行业研究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行业研究员、股票投资经理。2018年12月加入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经理。擅长混合型基金,偏好价值均衡投资。(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