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府办发〔2021〕33号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自贡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自贡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2021—2023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2日
自贡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2021—2023年)
为持续巩固我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成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为目标,以健全网络、建设队伍、提升能力为重点,全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质量,不断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为健康自贡建设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目标
到2023年,全市建立以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科为支撑,中医诊所(门诊部)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管理更加规范,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能较好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一)强健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1.加强中医医院标准化和内涵建设。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国家、省、市有关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强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信息化建设、设备配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市、县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特色优势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中医医院。到2023年,每个中医医院新建设1—2个特色专科,新建成1—2个市级及以上重点专科,开展1—2项科研课题研究。
2.提升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开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推进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煎药室标准化建设,妇幼保健机构设置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到2021年底,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科室、中药房和煎药房,并能提供规范的中医药服务。
3.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示范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支持基础好、服务量大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开展示范中医馆、示范中医阁建设。全覆盖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中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23年,打造示范中医馆、中医阁各10个;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4.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专科医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支持举办传统中医诊所,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保障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与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级医院评审、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一视同仁、同等对待。
(二)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5.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加大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中药学、针灸推拿等专业招生力度。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允许非中医类别医师通过中医学习考核后提供中医药服务。完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和师承人员考核办法。到2023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0.6—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本地卫生院校培养中医类毕业生超过1000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比例达到3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
(三)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6.提升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中医药诊疗能力。中医医院积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业务指导,通过紧密型医联(共)体、对口支援、远程会诊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能力。到2023年,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到47%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到12%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到16%以上。
7.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人群预防和早期介入、全程诊疗的机制。建设完善中医药应急队伍。规范设置市、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提升中医医院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识别、转运能力。到2023年,市中医医院建成传染病区,富顺县、荣县、自流井区、贡井区中医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全市建成50人的中医药应急队伍。
8.增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对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等提供预防保健、养生指导等多元化医疗服务。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比重和质量,加强传染性疾病中医药宣传、预防和诊治工作。推动适宜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3年,每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至少配备一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健康宣讲比例达到50%以上,治未病工作群众知晓率达到90%以上。
(四)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建设。
9.强化中医药服务质量管理。完善中医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强化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加大对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监督力度。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监控,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督促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制度规定,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10.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进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强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全分级转诊网络体系。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持。到2023年,全市所有中医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电子病历达到4级水平,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并实现医联(共)体内医疗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中医药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暨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指导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按照分工履职尽责,共同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传承创新发展。
(二)落实各项政策保障。财政部门要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评价激励,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保部门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支持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动态调整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教育体育部门要制定本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传播工作计划,推动落实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在中医医院建设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经济和信息化、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充分利用多媒体、公益广告、中医药专家科普巡讲和义诊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社会知晓率。加大新闻媒体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加强中医药防病知识传播普及,努力营造全社会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