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房地产融资恢复银行股压力缓解

   房地产板块走强提振银行股表现:近期房地产融资形势转暖,央行罕见公布单月按揭投放数据,10月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481亿元,同比多增1013亿元;交易商协会召开房企代表座谈会,房企债务融资增量扩面;央行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受情绪面回暖影响,本周房地产板块大涨8.6%,涨幅居各行业板块首位;银行指数相应上涨1.47%,跑赢沪深300指数0.52pct。个股表现上,涨幅居前的有瑞丰(+6.0%)、宁波(+4.6%)、兴业(+3.9%)、平安(+3.6%)、苏农(+3.3%)等。

  房地产融资进入恢复期,底线思维推动“一揽子”政策发力。10月份以来,部分房企债务违约压力加大,现金流风险突出,叠加销售放缓、回款减速、受限资金监管等因素,需要对债务违约行为进行阻断,避免风险进一步传染,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在底线思维安排下,房地产融资条件将持续向好,通过各融资管道“一揽子”支持性举措发力,重组房企融资性现金流来缓解压力。具体而言,政策发力方向可能包括:

  ①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无论是缓解现有压力,还是解决既有问题,都需要销售端的稳定,因此后端进一步放松的确定性强、共识度高,按揭贷款将进一步“量增价降”,料11月房贷将进一步多增,用以对冲需求萎缩;②开发贷作为维持企业连续运行的中间环节,将由持续萎缩态势转向规模稳中略升;③直接融资体系债券发行或放量,突破原有“借新还旧”限制,鼓励优质企业债务融资;RMBS证券化产品发行提速,ABS等发行约束放松;④鼓励兼并重组,给予并购方适度政策优惠;⑤更加谨慎对待中资美元地产债市场风险,进一步顺畅还款资金汇划通路,鼓励企业债务回购,在符合境外政策条件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债务重组展期;⑥土地前融等业务料放松概率较低,过度依赖银行表外融资的高杠杆房企现金流压力可能仍大。综合看,“一揽子”维稳政策旨在重塑房企现金流,避免风险无序传染,但不同房企感受或将会“冷热不均”;同时,政策传导也可能存在“时滞”。

  银行股投资分析:相对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因素并存,优质银行仍有望获α收益相对确定性主要体现为:1)基本面稳健有支撑。结构性宽信用推进,4Q信贷同比多增,广谱利率阶段性触底反弹,NIM有压力但可控,房企融资形势趋暖有助于缓释潜在不良压力,银行业经营在跨周期安排下料将保持稳定;2)优质银行将“强者恒强”。三季报12家银行盈利增速突破20%,主要为a.零售业务特色突出、经营质地好的全国性银行,b.位于江浙、成渝等优质区域的地方法人银行,业绩主要受到“信贷增速高+息差韧性强”支撑。这些银行有望持续受益客群优势带来的信贷需求和定价能力,盈利具有可持续性;3)银行板块配置风险极低。当前A股银行PB仅0.65倍附近,为近十年较低值;主动型基金3Q银行股持仓份额占比低至3.3%。估值低位叠加配置比例偏低,银行底部效应较为明确,配置风险较小,如果资金轮动更有助提升估值。

  优质银行有望获得α收益。当前银行股投资的相对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并存,板块中期可能维持偏震荡走势,β收益或不明显。但在区域分化特征大概率延续情况下,江浙等优质地区经济仍处于景气期,稳增长压力相对更小,银行处于“亲周期”“正循环”过程中;预计区域法人房企风险较小、我们继续看好优质区域中小银行,推荐江苏、南京、常熟、杭州四家银行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