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及时了,解了燃眉之急。”10月29日凌晨3点,看着一车车生物质燃料安全到厂,陕煤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燃运车间主任王福政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由于今年陕西雨水较多,生物质燃料(果枝秸秆)市场陡然走俏,已改造为生物质发电的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直接面临货源紧张、收价高的问题。“幸好有咱帮扶村合作社的全力支持。”该公司燃料收购负责人介绍,近半个月,三李村合作社以低于市场行情的合作价,累计提供了5000多吨的优质燃料,确保了矿区如期供暖。
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是蒲白矿业公司振兴临渭区阎村镇三李村发展的支柱产业项目。该项目运行一年来,不但让村民兜里揣进了分红钱,还有效提升了村民环保意识,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农废摇身变“口粮”
“不烧,种不了地;拉走,还得花钱。”2019年秋收刚忙完,三李村村民李闷娃看着地里的玉米秸秆发起愁来。
农村田间地头废弃的果枝秸秆处理,一直是一个让村民头疼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环保政策趋紧,严禁随意燃烧处理农业废弃物,数量庞大的果枝秸秆成了家家户户农民甩不掉的包袱。
咋样能变废为宝,让村民既甩掉包袱又有赚头,时任驻村扶贫干部李波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当年10月,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副厂长马智勇到访三李村,寻求生物质原料。座谈中,马智勇提到一个重要信息:“要把农废当商品看,找对路子就是钱,大荔那边的热力公司烧的就是咱这里的果枝秸秆。”
“兴奋、激动。”李波峰回忆说,镇村领导、驻村扶贫队都对发展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兴趣浓厚,当即拍板走出去调研学习。
第一站,大荔热力公司。调研队全面了解了生物质燃料的供货模式、热值要求和市场前景,随后还相继去了韩城芝川、延安洛川等地,摸清了产供运销各环节。
机器跟着货源跑
经调研,目前生物质燃料加工产业主流的运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建厂等农户上门送料,另一种则是在田间地头设置固定收购点,哪里料多料好去哪里,让机器跟着货源跑。
选哪个?渭南地区户均耕地面积小,布局分散,秸秆体积松散,能量密度低,且农村剩余人口以老弱妇孺为主,运送到厂意愿不高、能力不足,如采用第一种模式,单单运输费就占了成本大头,难以实现盈利。李波峰举例补充:“以20万吨秸秆燃料为例,大概需要近10万农户上门送料,不太现实。”
而采用田间地头式的生产模式,不仅货源广、机动方便,还能省下大笔装载运输费,更受农户欢迎。最终,他们选择了更符合实际的第二种模式。
单单依靠村合作社的力量,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偏弱。在大荔热力公司学习时,调研队获得一个宝贵信息,该公司主力供货商徐之健木材公司多年在渭南区域发展,发展力、美誉度有口皆碑,且有和多家企业联营的成功案例,十分契合三李村生物质燃料加工产业需求。
产业带动多方共赢
按照“能人+项目+合作社”的模式,2020年,三李村合作社与徐之健木材公司开启联营合作,蒲白矿业公司和村合作社各出资50万元、25.6万元购买设备,村合作社收取设备租赁费,民企负责运营维护,同时签订保障当地原料收购,给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保价保量供货,以及为部分三李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等协议,让村民既有钱赚又有活干,也让蒲白矿业公司从中得到实惠获得认可,实现了多方共赢。
2020年,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生产“足迹”遍布西安、渭南、延安等地,为三李村合作社带来7.56万元收入。项目好加上能人干,帮扶产业实现了从企业“输血”到自主“造血”的华丽转变。
“耀华养猪挣钱了,前几天卖了12头小猪仔,收入1万多元。”作为首批享受三李村合作社产业分红的村民李耀华,并没“坐吃山空”,利用2000元分红钱买了1800斤玉米饲料,一门心思养猪育仔。
谈起合作社分红给村民带来的变化,蒲白矿业公司驻村干部贺鹏远打趣道:“耀华叔的致富故事治好了不少人的‘红眼病’,很多以前‘扶不起扶不动’的都找我们出谋划策要干事。”
联营合作也让蒲白矿业公司尝到了“甜头”。11月4日,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正式点火启炉,蒲白老区如期实现供暖,三李村驰援的5000吨燃料功不可没。“三李村过来的料含硫、氮、灰分极低,烧后的灰烬是优质有机钾肥,很多厂家争着要,这既实现了燃料循环利用,还节约了大笔废渣处理费。”马智勇说。
目前,生物质燃料加工项目二期正紧锣密鼓推进中,合作模式不变,预计每年可为村合作社增收6万元,满足蒲白矿业公司热电公司5万吨的燃料需求。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