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家能源局组织举办山东海阳核能供暖二期工程投运暨“暖核”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以此为标志,供热面积达450万平方米、覆盖海阳全城区的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全面投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正式落地海阳,广大居民在率先享受稳定、清洁“核级温暖”的同时,也为我国北方地区核能清洁供热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方案”。
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心肺之患”,山东聚焦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坚定不移抢占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高地,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018年底、2019年初,国家首批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相继建成投运,山东核电实现“零突破”,进入“双核时代”。截至目前,累计发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1800余万吨。
为放大“核电+”效应,推进核能综合利用,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2019年11月建成投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两个供暖季为周边小区持续供热266天,有效替代标煤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2020年11月,海阳核电“水热同传”试点工程投运,作为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项目,实现供水、供热跨界整合,降低了用能成本,提高了能源效率;2021年5月,海阳核电“水热同产同传”科技示范工程投运,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的三级高效利用,在全球率先实现“零碳”供热、“零耗能”制水。
从核能发电“零突破”到国内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投入商用,从世界首创“水热同传”实践项目落地到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运……山东敢为人先,一路探索、一路创新,开创了国内核能综合利用先河,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向全国推广,海阳核能供热案例作为中国唯一案例入选2021年《世界核电厂运行实绩报告》。
据了解,海阳核能供热二期工程,在全面总结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一期建设、运行经验基础上,于去年11月启动规划建设。项目首创“多级物理隔离”先进技术,采用“只有热传递、没有水交换”核能供热模式,从核电厂机组抽取高压缸排汽作为热源,经多级独立供热环路进行热交换,最终将清洁热力供到城区居民家中。
“经第三方评估,海阳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安全、稳定、清洁、高效,技术上有效提升了核能利用效率,经济上与燃煤供热具备同等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共赢。”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项目二期投运后,海阳核电1号机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电联产机组,城区居民住宅取暖费每建筑平方米下调1元,热力企业购热成本较燃煤价格降低,核电机组热效率由36.69%提高到39.94%,核能替代当地12台燃煤锅炉,每个供暖季可有效替代标煤7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000公顷。
下一步,山东将认真总结示范工程二期建设经验,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扎实推动后续核电项目开展热电联供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全力把核能综合利用推向纵深,力争胶东半岛具备条件的区域早日实现核能供暖“全覆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