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医保目录谈判落地“保基本”逻辑不变

   投资要点:

  本期行情回顾

  本期(11.08–11.12)上证综指收于3539.10,上涨1.36%;沪深300指数收于4888.37,上涨0.95%;中小100收于9916.64,上涨1.04%;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10872.84,上涨0.82%,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药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11月9日,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并于11月11日结束谈判,为期三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在京落下帷幕,最终结果有望于11月底公布。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显示,今年共有271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其中2016年以后新上市的药品占93.02%。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作为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药款价值超百万元的阿基仑赛注射液于今年6月刚刚获批,虽然出现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但并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环节。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调整环节的资格。按照《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要求,目录调整包括准备、申报、评审、谈判、公布结果等多个阶段。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较低,从现阶段医保制度整体发展状况、群众疾病治疗需求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疾病治疗保障,着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历次药品目录调整中,国家医保局始终牢牢把握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重点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自2000年起,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先后经过6次调整,目录内药品数量从1535个增加到2800个,优化医保目录结构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医疗保障范围。

  核心观点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本期上涨0.82%,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7个二级板块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药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疫情方面,海外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维持在50万人左右,目前美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确诊病例数量居前。国内疫情零星散发,辽宁、黑龙江等地发现多名本土病例。新冠疫苗接种方面,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工作稳步推进,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我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计23.73亿剂次。

  本周医保目录谈判工作顺利开展并于11日结束,在271个通过初审的药品品种中,超过93%的品种为2016年以后上市的药品。结合此前五轮的医保目录谈判情况来看,第五轮医保目录谈判中的国产PD-1药品的全部入围,确认了政府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以及进口替代逻辑的自我强化。2016年国家卫计委组织第一轮医保目录谈判后,我国医保目录保持每年更新一次的谈判节奏。医保目录谈判多次明确了腾笼换鸟的策略方向。通过药品品种和价格的调控,对医保基金支出进行适当调控。从历次医保目录谈判的趋势来看,谈判药品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的大趋势下,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将会愈来愈大,医保目录的更新调整趋于常态化,我国医保目录谈判已经成为推动医保基金节约的有力手段。同时,在我国目前医保目录谈判框架基本已定的前提下,医药公司针对谈判准备越来越充分,产品管线丰富、创新能力强的生产企业将会在医保目录谈判中更具竞争优势。此外,从国家医保局透露的消息来看,我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通过初审,但未进入医保目录谈判阶段,整体来看依旧符合我国医保目录谈判“保基本”的底层逻辑。我国人均医疗支出约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比重的5%,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20%,叠加2020年人均医疗支出增速下滑,医保目录谈判会维持满足我国人民基本医疗需求为主的逻辑。伴随景气板块增长边际放缓和基数效应常态化,在市场整体增速回落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医药市场将会加速分化,一方面,国产替代提速;另一方面,龙头效应将会加剧。医药行业估值分化加剧,中长期来看处在阶段性相对低位,业绩确定的低估值二线蓝筹或迎来买入良机。成长和估值在一段时期内会向合理的范围动态匹配,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成长的可持续性。长期来看,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长期推进逻辑不变,安全边际相对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信立泰、恩华药业、科伦药业、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等;

  3)对药械降价免疫的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和盈康生命等;

  4)不受医保约束的消费类医药企业,包括成长消费类、疫苗类和保健类等领域,建议关注华兰生物和片仔癀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