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经济开发区“瘦体强身”

  本报讯 (记者 章卫平 通讯员 郑浩哲) 近日,常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片区内,停产闲置多年的“僵尸企业”博士达药业被“出清”,代之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小微园的全新规划重构。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丽兵说:“截至目前,区内第一批提质转型企业已有63家完成签约,签约率达96.92%。通过清理整治,不仅提高了土地亩均产值,也为新项目腾出了优质发展空间。”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常山工业经济涅槃重生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常山县有8项指标增速好于全市平均,其中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9.2%,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列全市第一。

  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由于历史原因,常山县经济开发区新都片区招商缺乏系统的产业规划,造成入驻的产业散乱。一些企业在土地出让价相对便宜时,一次性购得相对较多土地,受制于外部市场等因素变化,许多企业只使用了一部分土地,造成围墙内大片土地闲置。“‘产业为王、工业强市’,对常山开发区来讲,就是要以重整旧山河的勇气,向闲置低效企业开刀,有效盘活一批低效工业用地。”周丽兵说。

  今年4月,开发区管委会系统梳理了建园以来停建、停产项目及闲置企业清单,确定了第一批整治宗地企业37家,租赁企业55家,合计92家。针对每个项目不同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施策”,逐一有序盘活。“以博士达药业为例,企业占地49亩,‘出清’后,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小微园。同时,对占地83.81亩,入库税收46.11万元,亩均税收约0.55万元的三家低效企业进行‘瘦身健体’后迁入,达到产业集聚的目的。”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建祥说。

  “腾笼换鸟”并非简单的企业替换,还要吸引适合产业定位的“金凤”入驻。在开展企业“三服务”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了解到园区内浙江富丽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上海温嘉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嘉公司”)供应商之一,经过全面调研,发现温嘉公司潜力大、效益好、符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便锚定目标,迅速出击,双管齐下引“金凤”。开发区管委会一方面多次赴上海与温嘉公司对接洽谈,且多次邀请企业高层来常实地考察;另一方面聚焦聚力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主动上门对接了解建筑设计方案,并积极提供场地排水设计等合理性、可行性建议,仅用2天时间完成100亩建设用地的清表工作。

  总投资超20亿元的“小乔”科技智能制造项目,引进开工更是神速。今年4月入驻签约,5月开工,11月安装设备投产。如果按照传统做法,至少要两年时间。凭借优质的产业集群、齐全的要素保障、高效的对企服务等多重优势,实现了超预期的落地服务。

  “力争到年底,处置低效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通过腾笼换鸟、提质转型,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集群集约集聚发展。集中打造金属加工小微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小微园、钢琴产业小微园等产业集中地。”周丽兵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