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州工业园区:27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创业与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苏州报道 说起苏州,很多人想到是绵延千年的园林文化、古城老街的小桥流水,耳畔低吟的吴侬软语。
古城以东的苏州工业园区,人们看到的则是别样的生机盎然。27年间,一座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
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近3000亿,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不仅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国家高新区,区域内分布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苏州纳米城、苏州国际科技园等高科技园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虽名为“工业区”,但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产城融合”的理念。当地也有“金鸡湖畔谈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畔宜养生”的说法。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园区提出到2035年建成引领前沿的国际化创新高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投资服务的策源地。
今年9月底召开的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流自贸试验区,成为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和愿景目标,即“双一流、新中心”的发展定位。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园区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是园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战略。
“2+3+1”特色产业体系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
这里已经形成了“2+3+1”特色产业体系:两大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以及现代服务业。
根据当地政府披露的数据,苏州工业园区在202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7.3亿元,进出口总额94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
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五连冠”,国家高新区排名中跃居第四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如今,园区已进入“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区叠加的新发展阶段,正在全力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0年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幅,实现总产值达2494亿元,增长22.9%。
尤其是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一号产业”,目前已集聚企业1800多家,产值突破千亿。同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沈觅介绍,苏州工业园区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编制出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规划”,并升级优化形成了“1+8+X”的创新政策体系,聚焦技术、产业、企业、人才、开放、生态等“六个维度”,系统推进“六大行动”。
力争到2025年,园区的上市企业、国家高企、独角兽与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人才等数量均实现翻番,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重要枢纽。
园区科创成绩单
“苏州我常去。”对于国内的VC投资人们来说,长三角是重要的项目来源地。尤其于医疗投资人而言,“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时常出现在他们的行程表里。
过去的10余年中,随着政府打造整个生态、投资机构的加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苏州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苏州地区生物医药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自然非BioBAY莫属,截至今年10月底,园内上市企业数量已达19家。
记者在走访后发现,BioBAY只是苏州工业园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冰山一角”。
2000年以来,园区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分别投资了生物医药产业园、纳米产业园、国际科技园等创新孵化载体,以充分发挥出功能园区集聚创新要素、扩散知识技术、溢出产业信息的巨大作用。
创业投资机构启明创投从10年前开始关注、投资苏州的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是启明创投的福地。”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团队在园区内找到了非常多符合机构投资策略、投资方向的优秀企业,例如生物医药公司、半导体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这些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在前述新兴板块的良好发展。
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0年苏州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
“苏州潜在独角兽企业的赛道特征非常明显,有20家分布在创新药与医疗器械。”长城战略咨询总经理武文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苏州入选的20家创新药与医疗器械潜在独角兽企业,有七成来自苏州工业园区,说明这里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创新集群已经形成。
此外,以第三代半导体为代表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加速发展,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中,有一半在苏州工业园区,园区也跃居“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第一名。
除了在创新药与器械、集成电路等既有产业优势明显的赛道,2020年苏州亦有多家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出现。
共筑创新生态
今年9月底,百余位医疗行业企业家、学者、投资人来到金鸡湖畔,共同讨论全球医药创新、投融资政策和发展趋势。
“这两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进步。现在,大家都知道除了美国,生物医药就看中国的了。”亚盛医疗创始人杨大俊在前述活动开幕的现场活动上表示,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俱齐,是创业者的天堂。
这一年,亚盛医疗发起了规模为2亿元的生物医药天使基金,专注生物医药产业早期投资。这支基金获得了苏州工业园区天使母基金的出资。
“位于苏州,是我们的‘地利’。‘地利’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更希望能‘人和’。”这场活动上,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在发言中表示,希望更多投资人共同参与到早期投资中,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一起讨论、共商对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包括产业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参与到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生态建设中。
今年9月底,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的新一轮融资。这家企业在2016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已获得五家主机厂旗下多个车型的量产订单。
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宋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政府在初创企业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外,苏州工业园区还通过‘苗圃工程’为我们对接了很多来自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资源。”
本报此前曾报道过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东沙湖基金小镇(见本报2019年5月9日报道《基金小镇两年考:“东沙湖”的新经济产业版图》)。这片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截至2021年9月底已累计入驻基金管理团队243个、设立基金491只、集聚资金规模超266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沪苏同城化也正在给苏州工业园区带来更多创新资源要素的聚集。
从地理区位上看,这里距上海只有一小时车程,乘高铁到达上海只需30分钟。苏州城市航站楼建设完成后,人们将可以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上海机场,更大程度优化出行体验。
“上海和苏州的工业规模都很大,企业、机构、高校、院所已经在这里。两地可以在创新场景上形成互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一位政府部门受访者告诉记者。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