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又有大动作。
11月7日,有部分网友发现,支付宝的“借呗”名称变为了“信用贷”。产品截图显示,“信用贷”页面会在显著位置展示“由XX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信息。进入借 款页面后,在“借 款详情及协议”中,还可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总利息金额等信息。
根据官方的解释,信用贷是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为用户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会展示消费信贷服务提供方,用户的额度、利率等都是该金融机构独立审批的结果,用户申请的贷款资金也由该金融机构发放。
你的信用贷是与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独立为你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
Q:我在页面上看到的金融机构都提供哪些服务?
A:页面上展示的金融机构是你的消费信贷服务提供方。你的额度、利率等都是该金融机构独立审批的结果,你申请的贷款资金也由该金融机构发放。
Q:我享受的服务是否会受到影响?
A:本次调整后,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为你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原有的借 款、查账、还款等服务不会受到影响。
Q:我的征信是否会受到影响?
A:你的征信记录不会因为本次调整受到影响,调整后将由为你服务的金融机构继续上报。请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征信记录。
根据报道,7日深夜,借呗方面对此回应称,借呗正在逐步推进品牌隔离工作,包括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将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小额消费信贷服务。未来,借呗将由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并成为蚂蚁消金公司的专属品牌。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在品牌隔离过程中,用户的服务体验不会受到影响,开通、查账、计息、借还款等核心流程不会发生变化。
此前的今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并公布整改方案。
其中第一项内容即是纠正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银保监会非银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银保监会要求蚂蚁集团采取有效方式,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
今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
今年9月,#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曾引发关注。
在9月22日的公告中,花呗明确称:花呗所属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作为与银行同列、同受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服务记录信息也需像银行借 贷信息一样,纳入征信系统。该公告称,花呗已引入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也就是说,蚂蚁花呗运营主体已由“网络小贷”变更为“持牌消金”,即已由重庆市蚂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其实花呗一经推出,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简单地说,花呗就是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本质上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信用卡十分类似。
而对于很多大学生或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花呗既免去了银行办理信用卡的繁杂手续,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信贷服务,是一种既方便又安全的消费选择。
而近日,有多位花呗用户都表示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不少用户担心,突如其来的改变会影响到他们对花呗的使用。而此前还有传闻称,个人花呗被纳入征信后会导致在银行贷款困难。
其实,信用消费已经存在很久了,它的本质始终没有变过。
最早的信用卡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的服装业发展出了最初级的具有短期赊账功能的卡片,说白了就是给顾客应急用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类似会员卡的“消费凭证卡”出现了,这就是信用卡的前身。
这种卡片的出现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时美国金融家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的一家烤肉店请百货公司的名人艾尔弗雷德·布卢明代尔吃饭。酒足饭饱后,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去结账,一摸口袋,心里一紧,自己竟然没有带钱包。
尴尬之下,他只好打电话叫妻子送钱包过来店里结账。之后,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就创立了大莱俱乐部会员制,向会员提供一种能够证明其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可以在纽约的两家大饭店和27家餐馆实行记账消费,再由大莱公司做中介,在消费双方之间进行账务清算,这种“先消费,后还款”的理念正式出现,信用卡的雏形也由此产生。
但这种会员制看上去似乎只是富人的专属,“信用卡”是怎么走寻常百姓家的呢?恐怕就要看看20世纪的整个经济和商业背景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随着新技术的崛起,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各种产品极大丰富。新品新款层出不穷,就需要有人来买啊。问题来了,大部分人买不起这么多新产品,怎么办?
有些精明的商家就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分期付款。比如,你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买汽车?没关系,你可以分12个月支付。这样既促进了销售,提高了生产,同时也促进了就业。
到1951年,我们刚刚讲到的“大莱俱乐部”在诞生后的短短12个月里,就发展了42000名会员,同时还被330户商家所接受。生意火起来之后,美国的银行们迅速动了起来。其中,美国银行在1958年率先发行了一种允许消费者推迟还款的卡片,当然代价是支付相对的高额利息。
相比于必须当月结清的大莱会员卡来说,这个创新正中消费者痛点。一年之内,这种卡就扩展到了加州的主要城市。但代价也是惨痛的,该卡发行后,出现了大量的消费者违约,美国银行第一年的损失就达到了2000万美元。三年之后,这张卡才终于开始了盈利。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业务。而普通的消费者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先消费后付款的理念。
当我们的消费从“信用卡”刷卡的时代走到万物网购、随时随地“扫码”的互联网时代,信用消费的范围极大地扩展,媒介也可能从一张实体的信用卡和POS机变成了第三方支付给你提供的透支额度和账面数字变化,但它的本质依然是依靠一个人的信用获得额度,以及为推迟还款而支付高额利息。
从这个角度上讲,珍惜自己的信用和量入为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互联网时代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随着央行征信系统对互联网交易的逐渐全覆盖,我们的各种信用消费行为最终都将纳入到征信体系中。如果你一直按时还款,可能什么影响都感受不到。而对于那些可能因此受到很大影响的人来说,你首先要做的可能还不是关心覆盖时间表,而是学会量入为出。
来源:何小桃 易启江,市井财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