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谁在“割韭菜”?

 

文/张晓阳

编辑/子夜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今天正是双十一。

早在10月20日,双十一便以预售的形式正式打响,手快的消费者,已经下过定金、付了尾款、收了包裹,而今天凌晨正是第二波预售的尾款日。

双十一的战线越拉越长,热搜上过几轮,也出现了不少负面消息。就在昨日,包括斐乐、匡威等在内的品牌旗舰店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因消费者付完定金发现,参加预售比现卖更贵。

黑猫投诉上关于斐乐的投诉信息

在过去的30天,关于商家先抬价后打折、满减之后商品反而更贵、保价服务形同虚设等来自消费者的投诉,几乎席卷了微博、B站、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而在此之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下发文件,规范促销经营行为。

这是中国消费者第13次迎接双十一的到来。最早11月其实属于销售淡季,但2009年时任淘宝商城总裁的张勇将11月11日选定为“购物狂欢节”,开始五折促销。不久后,淘宝、京东、苏宁易购(002024,股吧)、当当等电商平台都开始参与双十一混战。

当时电商平台为了获取线上流量,不惜亏本促销的现象并不鲜见。

十余年过去,流量增长放缓、行业竞争格局已定、平台商品结构逐渐多元化……诸多因素影响下,双十一也不得不顺应时代,走向新的阶段。

双十一的战线长至数月;从预售、定金膨胀、跨店满减,再到通过游戏获得红包,玩法越来越复杂;规则越来越多,优惠却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许多商家趁机“割韭菜”。

部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感受,从囤货省钱,转变为“不买立省百分百”。战线太长、规则太复杂,也让许多消费者少了耐心。对于电商平台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