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了 今冬明春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保障
11月3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可用天数达到20天,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已无缺煤之虞
北方多地采暖季进入倒计时。过去几个月,全球能源短缺引发连环效应,煤电油气成本一路飙升。特别是煤炭价格非理性猛涨,不仅大幅推高下游行业生产成本,也对冬季电力等能源供应保障和群众温暖过冬产生不利影响。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近期密集调控,煤炭产能进一步释放。据监测,11月3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2亿吨,可用天数达到20天,达到常年正常水平。其中,东北三省统调电厂存煤可用32天,“两湖一江”存煤可用25天,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存煤可用天数均在20天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电厂存煤天数达20天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这意味着已无缺煤之虞。综合来看,今冬明春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均有保障。
重拳调控 推动煤价理性回归
煤炭是重要基础性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且基本依靠国内生产、主产地集中。
为了保供稳价,自10月19日起,国家发改委密集采取行动,对于煤炭价格超出需求基本面的上涨、市场投机炒作等行为进行引导调控。梳理时间线,国家发改委平抑煤价的决心和力度,一目了然。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官方公众号连发三文,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组织召开煤电油气运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座谈会;在郑州商品交易所调研,强调依法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资本恶意炒作动力煤期货。
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连发三文,分别组织赴河北秦皇岛港、河北曹妃甸港督导煤炭保供稳价工作;在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鹤壁园区调研,强调严厉打击煤炭现货市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组织开展煤炭生产流通成本和价格调查有关信息。
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的政策措施;组织召开工业重点企业合理用能座谈会,研究工业领域合理用能和保供稳价工作。
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再表示,派出多个调查组,实地开展煤炭价格成本专项调查。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称,依法加强对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依规对煤炭等能源价格指数行为启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当晚披露,赴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等央企调研,逐一研究近期具备增产潜力煤矿的卡点堵点和解决举措。
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正在研究建立规范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引导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
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煤炭价格干预的具体措施。当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称,和市场监管总局组成4个联合督查组,分赴晋陕蒙煤炭主产区和秦皇岛港等北方主要下水煤港口,开展煤炭现货市场价格专项督查。
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研究煤炭企业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界定标准。
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对煤炭生产成本初步调查结果,称煤炭生产成本大幅低于目前煤炭现货价格,煤炭价格存在继续回调空间。
……
除了国家发改委,多个部委也纷纷推出相应政策。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银保监会等相继表态,守住7天存煤安全底线,抑制过度投机、杜绝资本恶意炒作,督促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煤电、煤炭、供暖等企业和项目给予合理信贷支持等。国家税务局也发布消息,对煤电和供热企业四季度应缴税款全部办理缓税。
接连出台的政策让煤炭市场显著“降温”。日前,国家发改委称,各有关方面有力有序推进落实能源保供稳价,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煤炭增产增供取得明显成效。11月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延续高位增长态势。据调度数据,11月3日,全国煤炭产量再次突破1170万吨。随着各项增产增供措施持续落地见效,煤矿月初计划性检修陆续结束,全国煤炭日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
全国统调电厂存煤水平快速提升。11月3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2亿吨,可用天数达到20天。尤其是10月19日以来,电厂供煤屡创新高,供煤大于耗煤最高达到230万吨,电厂存煤快速攀升,将有力保障发电供热用煤需求,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煤炭价格猛涨势头也得到遏制。重点煤炭企业以实际行动积极稳价。内蒙古伊泰集团、蒙泰集团、汇能集团和兴隆集团等多家民营企业主动下调坑口煤售价,随后,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国有企业也相继主动下调煤价。在近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召开的会议上,全国10多家主要煤炭企业纷纷表态跟进,主动下调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售价至1000元/吨以下。从市场监测情况看,10月下旬以来,全国坑口、港口煤价均大幅下降。
国家发改委预计,随着后期煤炭产量提升,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将进一步改善,煤炭价格将加快向合理水平回归。
改革破题 市场化手段缓解煤电矛盾
价格作为“看不见的手”,始终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必须通过市场来平衡供给和需求并进行资源配置。
“短期看,强力调控是必要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煤电领域市场化改革,在统筹协调上下更大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正在开展行业成本效益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并加强与燃煤发电市场化电价机制的衔接,引导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推动煤、电行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火电是我国电力供给的最大来源。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需矛盾带来煤炭价格高企,而动力煤和电价倒挂使发电企业亏损,火电产量受限。9月多地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深层次原因还是在煤炭。
煤价上涨,倒逼电力市场化改革提速。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以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通知提出,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的限制。近日,江苏、山东等多个省份开展的电力市场交易,燃煤发电市场交易电价已上浮接近20%,辽宁、内蒙古等多个地方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上浮超过20%。
“用电价限制高耗能企业,可能会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厦门大学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说,“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电价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肯定会有短期阵痛;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高电价会降低一些企业的用电需求,从而倒逼煤价回落,用市场化手段来缓解煤电之间的矛盾。”
持续好转 柴油供应大幅增加
自9月份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加之是我国传统消费旺季,个别地区柴油资源供应偏紧。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由于今年国际煤价的高涨,导致部分发电厂和民用设备选择改用柴油来发电,这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对柴油的需求,推高了柴油价格。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公司采取措施,增加成品油供应,目前已有效缓解柴油供应紧张局面。
中石油通过增加原油进口、提高炼厂负荷、调整产品结构、停止成品油出口以及挖潜降库存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柴油市场投放。中石化炼油企业已满负荷开工生产,并通过调整生产工艺等手段,全力增加柴油供应量。9月、10月柴油供应量连续两个月环比增加近20%,预计11月、12月供应量将比1月~8月平均供应量增长近50%。
“销售环节优先保零售、保民生、保终端用户,加大供需偏紧地区资源投放,确保油站不脱销、不断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凌逸群说。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近日开展年度性国家储备成品油轮换工作。根据近期国内成品油供需形势,针对部分区域保供稳价需要,本次轮换出库的汽油、柴油用于增加市场资源、缓解供应紧张,发挥国家成品油储备市场调节作用。
“底气”十足 确保居民安全温暖过冬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民生用电用气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事实上,民生用能占整个供应的比重并不高。据统计,居民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15%左右,民生用气占全部用气的比例不到50%。国家发改委表示,这些民生用电和用气全额保障没有问题,将指导地方和企业坚持民生优先,必要时“压非保民”,科学制定有序用能方案,确保限电不限居民,限气也不限居民。
今年3月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高。但国际气价上涨对我国影响总体是可控的。底气来源于,一是冬季保供气源有明显增加;二是组织上游供气企业和各地全面签订全年和供暖季合同;三是调峰保供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对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保障范围,冬季高峰期,对个别地区、部分时段出现供应偏紧情况,将及时加强调度,确保民生等重点用气需要。
对于大家关心的电价改革会不会拉高居民电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此前回应说,“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仍然是由电网企业保障供应,还是执行目前价格水平不变。”
居民安全温暖过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能源保供的底线。“随着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直保全覆盖,北方地区农村取暖散煤价格下降,以及针对居民用气用电供暖,科学制定有序用气用电方案,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科研外事处处长苏铭表示。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