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J煤炭周报》总第35期(20211030—20211105)

附件:《CCAJ煤炭周报》总第35期(20211030-20211105).pdf


热点聚焦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煤炭行业8项成果获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煤炭行业再获佳绩,共有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由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申报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科协公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

  

  11月4日,中国科协公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煤炭领域共有59种期刊进入分级目录。2019年以来,中国科协指导支持所属全国学会,按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同质等效”原则,面向各学科领域国内外科技期刊,试点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截至目前,共有50家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工作,23家学会正式发布首版分级目录。(点击标题下载完整目录)

  

基础探索 

  

【走近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专辑

  

  2017年7月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 项目。该项目联合了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中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浙江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共12 家国内优势单位,组成“产、学、研”的研发团队,以宁夏煤业400 万t/ a 煤间接液化装置为平台,以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开发创新性技术为导向,实现所开发的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中试、工业示范,甚至商业应用。

  

  2020年,《煤炭学报》在第4期组织策划“ 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专辑,专辑汇集了“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团队的优秀研究成果。(点击标题查看专题)

  

“深下地幔关键物质循环过程及其效应”项目指南

  

  11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深下地幔关键物质循环过程及其效应”项目指南,拟从深下地幔的俯冲水循环及其机理、深下地幔物质循环引起的新化学重组、深下地幔与地核的物质交换机理等5个研究方向开展资助。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资助经费总强度为1500万元。

  

矿大(北京)侯公羽提出常规巷道支护设计的内容、原理、方法与流程

  

  11月2日,矿大(北京)侯公羽团队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发表研究成果,在分析、综述现有的巷道支护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从巷道支护设计的基本特征、巷道开挖的力学原理入手,提出了常规巷道支护设计的内容、原理、方法与流程。

  

浙大方梦祥团队揭示高温热解煤气放电性能影响因素

  

  11月4日,浙大方梦祥团队在《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发表研究成果,探究高温环境下热解煤气在电除尘器中直流放电特性的影响因素,在线管式放电装置上考察高温热解煤气在不同温度、不同气氛、添加水蒸气调质以及不同电源极性下的放电特性,为解决高温热解煤气电除尘技术的关键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刷新 

  

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投用

  

  近日,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半煤岩巷道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标志着该矿智能化掘进技术的又一次飞跃,该套设备的应用,破解了一号煤矿复杂地质条件巷道掘进存在的高瓦斯、半煤岩、破底岩厚、硬度高、顶帮支护任务重、瓦斯粉尘威胁大等难题,可有效提高掘进效率、减少作业人员、保证安全生产。

  

我国首套冰川实时监测系统成功研发 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

  


  10月29日,从武汉大学获悉,我国第一套冰川实时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该系统由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激光测距、相机、气象、冰温、地震仪等监测模块组成,通过4G实时传输观测数据,通过网络在线发布,可随时借助浏览器、手机在线查阅,极大减轻高海拔冰川人工监测的工作强度和潜在风险,提升数据采集的连续性、精确性、时效性及在线可视化。

  

四川首个百万等级火电厂投运

  

  10月31日19时56分,四川天明项目2号机组圆满通过168小时试运,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四川省首座两台超超临界100万千瓦机组电站全面建成投产。至此,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公司在运火电装机达566万千瓦,成为四川区域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

  

胜利油田发现页岩油 首批预测储量4.58亿吨

  

  11月3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近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部署在东部探区的4口页岩油专探井获高产油流。其中,樊页平1井峰值日产油达171吨,创国内页岩油单井日产最高纪录。目前,胜利油田已上报首批预测页岩油地质储量4.58亿吨。据初步测算,该地区页岩油资源量达40亿吨以上,将成为我国东部增储建产的现实接替新领域。

  

一线智慧 

  

郑煤机:高可靠薄煤层液压支架顶梁关键制造技术

  

  薄煤层液压支架顶梁箱体高度很低、长宽比较大、结构强度低,板件加工(切割下料、坡口加工)和焊接过程中加工变形量大,使得此类顶梁的加工制造难度加大。近日,郑煤机孟贺超等发表成果,从结构设计、板件加工和部件焊接三方面系统介绍了高可靠薄煤层液压支架顶梁的关键制造技术。

  

新庄选煤厂:重介中煤破碎再选最佳技术方案

  

  改造后生产工艺原则流程

  

  为提高新庄选煤厂精煤产量,该厂对重介中煤进行了破碎研究。通过将重介中煤分别破碎至6、1、0.5、0.25 mm以下,再进行筛分、浮沉试验以及分步释放浮选试验分析,确定了中煤再选最佳技术方案。2021年2月完成改造后,每年可多回收精煤1.93万吨,年创效益949万元。

  

企业巡礼 

  

中国煤科4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煤科4项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初步统计,煤炭领域共有7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近年来,中国煤科全面落实“1245”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持续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

  

中国煤科牵头起草的3项“双碳”相关能源行业标准计划正式下达

  

  近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下达2021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由中国煤科·煤科院负责牵头起草的《动力煤选煤厂智能化分选系统》《动力煤选煤厂智能化加药系统》《煤炭加工企业碳排放计算标准》3项行业标准正式列入计划。该3项标准均针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首次提出制定。

  

发改委: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量创历史新高

  

  11月4日,发改委发布消息,按照国家能源保供工作的总体部署,国家能源集团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认真抓好煤炭增产增供工作。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的各煤炭生产单位通过科学组织、深度挖潜,切实落实核增产能,超额完成月度保供任务。2021年10月,国家能源集团共完成煤炭产量5064万吨,首次突破5000万吨大关,同比增加421万吨,增长9.1%。11月前3日,日均产量环比增加7万吨。11月3日,日产量达到177.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为国内煤炭市场充足稳定供应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管理 

  

国开行:设立677亿元专项贷款支持煤炭煤电保供

  

  11月5日,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为支持今冬明春煤炭煤电保供,开发银行已设立专项贷款,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支持供电、供暖重点地区重点电力企业电煤储备,努力缓解煤电企业经营困难,全力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金融服务工作。截至10月末,已向148个项目授信专项贷款677亿元,实现发放215亿元,及时为重点企业平稳运营提供开发性金融支持。

  

应急管理部:严禁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矿井增产增供

  

  11月1日,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黄明主持召开的部党委会和部务会强调,突出重点确保冬季安全生产。毫不放松抓好矿山领域安全监管监察,紧紧盯牢大班次煤矿,严禁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矿井增产增供。

  

两部委发布《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

  

  11月3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梳理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水平,结合不同煤耗水平煤电机组实际情况,探索多种技术改造方式,分类提出改造实施方案。统筹考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外送和就近消纳调峰需要,以区域电网为基本单元,在相关地区妥善安排配套煤电调峰电源改造升级,提升煤电机组运行水平和调峰能力。

  

山西:煤矿发生事故后不搞“一刀切”式区域性停产整顿

  

  11月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应急部门解读《山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煤矿安全综合处处长樊建强介绍,山西明确提出保供安全措施,煤矿发生事故后,不搞“一刀切”式区域性停产整顿,节假日期间,严禁下达不合理的行政性停产限产措施等。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严禁对上传数据进行篡改、过滤

  

  日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强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严禁未携带标识卡、人卡不符、一人多卡等人员入井。《通知》特别强调,严禁篡改、过滤上传数据。煤矿应当确保系统数据与上传数据一致,严禁煤矿和系统生产厂商采用软件、插件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篡改、过滤。

  

观点智库 

  

王国法:建设柔性煤炭开发供给体系

  

  近日,王国法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国家碳减排碳中和要求,煤炭行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安全智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新产业和新业态。王国法认为,建设以煤矿智能化为支撑的柔性煤炭开发供给体系。一方面,构建高质量煤炭供应体系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原煤生产区域不平衡趋势加剧了煤炭供应的区域性和时段性紧张局面。

  

“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态保护修复方法, “再野化”(rewilding)逐渐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一种新理念和新途径。但是国内尚未对再野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清华大学杨锐教授研究和评述了国际上再野化的概念与实践, 进而探讨再野化对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意义, 提出基于再野化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对于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实践探索均具有积极意义。

  

厦大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能源金融研究前沿方向

  

  11月4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科研人员联合发表研究成果,首次较全面地梳理了能源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 从能源价格驱动因素、能源市场建模与预测、能源资产定价与套期保值、能源-商品-金融市场相关性、能源行业投融资以及能源公司金融等六个方面描述了能源金融的研究进展, 凝练出各方向的研究热点。进一步, 提出了大数据能源金融、人工智能+能源金融以及能源金融与能源安全三个前沿研究方向。

  

“30·60目标”

  

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讲话整理(32篇)(20211104更新)

  

  11月4日,“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讲话整理”专栏在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上线,专栏综合整理中国政府网、新华社、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媒体发布的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讲话,为行业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点击标题查看专栏)

  

全球碳计划组织:2021年全球碳排放将接近疫情前水平 

  

  财联社11月4日电,根据全球碳计划组织周四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碳排放已经反弹到接近疫情前的水平,电力和工业部门的燃煤和燃气排放量激增,而运输领域的排放量仍然较低。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创纪录的19亿吨,降幅为5.4%。该报告预测今年的排放量将上升4.9%。

  

面对面 

  

【视频】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宣传片

  

【视频】谢和平:煤炭行业碳中和发展战略与科技创新路径

  

【视频】赵阳升:岩体力学发展的一些回顾及其未解之百年问题

  

【视频】顾大钊:我国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战略与工程科技


拓展阅读:

《CCAJ煤炭周报》总第1-35期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