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软件涵盖了基础软件、平台软件、工业软件等,深入应用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皇冠,支撑着当代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构成了未来社会运转的中枢,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硬科技。
由于核心软件所解决问题的通用性,以及软件天然具备的易复制性,导致研制核心软件的投入大、难度高、周期长,并且普遍遵循“赢者通吃”的规律,即在细分应用领域通常只能有一家软件企业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由于国外企业起步早、积累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核心软件的技术和产品均被国外企业所垄断,鲜有中国品牌出现。以新兴平台软件为例,谷歌推出的TensorFlow是人工智能开发框架方面的主流平台,OpenStack是各云计算企业所依赖的主要软件平台,而Hadoop和Spark则深入应用在通用大数据分析任务解决上。
最近几年,国内软件企业在开发框架、云平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离世界主流技术和产品生态建设等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传统的互联网头部企业,如百度、阿里、腾讯等,在核心软件上的建树不多。例如,百度正在推广的深度学习开发平台飞桨是国内最早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中,但离主流开发框架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内一些新兴软件企业,对国内核心软件技术发展的推动不足。甚至,鉴于这些软件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用来规范算法推荐领域的行为。
中国作为高速发展中的世界大国,核心软件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自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在贸易摩擦的过程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一现状对国内科技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所带来的问题,比曾经的想象要严重得多。当美国展现全方位手段对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和技术发展以及科学研究进行限制时,我们在核心软件技术方面的弱点便显现出来。例如,2020年美国MathWorks对列入美方实体名单中的高校禁用其流行的一款工具软件MATLAB,对我国工程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突破核心软件方面的发展瓶颈,打造核心软件的中国品牌,我们国家亟待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发扬科学家精神。
打造核心软件的中国品牌,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努力维护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打造中国品牌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科学家精神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培育和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所带来的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恰是当前研发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的急需。我们应总结这些科学家精神,形成指导国内核心软件技术、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宝贵精神财富。
打造核心软件的中国品牌,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年轻人中传播、厚植科学家精神。年轻人是打造核心软件中国品牌的生力军。教育工作者须在总结前人的科学家精神的基础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这一育人目标,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育人环节,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建立青年学生在打造核心软件中国品牌的使命感和荣誉感。2020年6月,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为体系化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家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国内数十所大学的软件学院教学工作者通过举办研讨会等活动,深入探讨了人才培养方向选择、育人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搭建等,在培养具备优秀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软件青年人才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培养了包括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首席科学家在内的一大批优秀的核心软件人才。
打造核心软件的中国品牌,需要广大的核心软件研发人员践行科学家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在国外全方面围堵、国内经济极度困难的恶劣环境下,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人造卫星,打造了成体系的国防重器,从技术上切实地保障了国家安全。当前核心软件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存在着相似的发展环境,遭遇了国外一些政府和技术寡头的疯狂围堵,且国内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的核心软件研发人员努力践行科学家精神,通过技术攻关、产品突破、生态打造等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核心软件的中国品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中坚作用,持续发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呈体系化的拥有中国品牌的核心软件。
(作者: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韩伟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