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一流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为重点,推进各领域改革再突破、创新再深入、制度再完善,全力打响德州“办德好”营商环境品牌,为建成“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提供坚实基础。
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力争在“一业一证”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广容缺受理预批复制度、推动水电气热信联合报装、扩大“交房(地)即办证”覆盖面、精简税费优惠办理手续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度和吸引力,力争在推动涉企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健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优化就业创业服务质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保障公平竞争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紧紧围绕提升政府监管服务能力,力争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跨省通办”“跨域通办”、推行网上“中介超市”、打造政务服务地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要强化属地、属事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调度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检查督导,狠抓责任落实。各指标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成果形式;各配合部门要主动靠前一步,共同做好本领域创新突破行动。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统筹调度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大督导力度,严查落实不务实、不尽力、不到位等问题,持续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细。
(三)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政策惠企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及成效的宣传力度,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氛围。建设“免申即享”德州市惠民惠企“政策通”平台,解决惠企惠民政策落实慢、落地难问题,畅通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反映渠道,深入推进快速响应机制。
附件: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配套措施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开办企业
1.电子证照全面应用。在营业执照办理、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等企业开办涉及的事项,全面应用居民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8月底前,实现申请人扫描证件二维码或录入代码信息,即可通过电子证照库调取相关信息,无需人工核验,取代纸质证照证明材料。(牵头部门: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
2.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全面同步发放。9月底前,所有市场主体的设立登记和名称变更,全面实现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发放,加快电子印章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企业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平台上的应用。(责任部门: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3.实现分时分次办理。充分发挥企业开办专区功能,5月底前,实现新开办企业涉税登记(含领取税控设备)、社保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预约银行开户等功能在专区内可线下单独办理、随时办理;待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改造完成后,全面实现新开办企业涉税办理、预约银行开户、社保医保登记等业务“一网通办”、随时可办。(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 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
4.提升企业登记智能化办理水平。将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与电子地图系统对接,市场主体住所区位点选、门牌号码与房屋信息录入相结合,提高住所信息的录入效率和真实性,提高信息自动识别和智能筛查精准度,加大审管互动力度,强化虚假地址登记风险预警。(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大数据局)
5.推进企业变更、注销“一网通办”。7月底前,在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企业变更备案、注销等“全链办”业务一网办理,相关信息及时共享应用。(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
6.推广企业开办掌上办理。充分利用“爱山东”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开办“一窗通”模块,制作操作手册,全面推广应用企业开办掌上办理。5月底前,实现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掌上可办。(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责任部门: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
7.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进一步扩大简易注销实施范围,使未开办或无债权债务的非上市企业、个体工商户退出更加便利;优化注销办理流程,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6月底前,建立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同步注销机制。推进注销“一网通办”服务,企业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申请工商登记注销的同时申请注销海关注册登记的,无需企业再次申请,海关主动启动流程实施无纸化注销。(牵头单位:市审批服务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市大数据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海关)
8.深化 “一业一证”改革。5月底前,推出新增行业工作规范,实现线上办理,深入推进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通办,全面实施涉及2个以上行业许可的发放1张综合许可证,解决“准入不准营”矛盾。(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9.创新实施证照办理、变更、注销联动办理。试点推进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一件事”集成改革,实施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书“证照联办”“证照联变”“证照联销”,实施清单管理,对营业执照和许可事项的办理条件进行标准化集成,精简材料、压缩时限,实现一窗受理,合并审查程序,强化风险防控。(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1.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智能审批。5月底前,出台《德州市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智能审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通过运用“AI+RPA技术(人工智能+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比对、智能秒批、跨网抓取数据、远程踏勘,减少人工审批工作量,提升审查效率和质量。原则上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采取“无感审批”方式,非告知承诺事项采取“电子化辅助审批”方式。(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
2.实施精准分类审批。进一步细化项目分类,推出“我要建房地产、我要建学校、我要建厂房、我要建简易低风险项目、我要建医院”等更多“主题式”“情景式”审批流程。(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
3.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程审批系统”),6月底前,推进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施工图联审、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做到统一入口、统一申报、流程分类、统一出件,实现项目全覆盖、审批全流程、数据全归集,加强全过程审批信息监管。(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4.分类推进竣工联合验收。竣工验收备案核发部门负责牵头推行联合验收,住建、自然资源、审批服务、城市管理、人防、城建档案、专营公司等部门做好配合。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原则上全面实行限时联合验收。对其他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进度相似、并联打包”的原则,通过工程审批系统提供“菜单式”联合验收服务,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实际,自主选择联合验收事项,联合验收牵头部门限期组织完成。(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防办、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
5.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效率。水电气热信、道路、排水等已完工并通过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其配套建设的教育、养老、卫生、社区服务、物业服务等公益设施,联合验收牵头部门将联合验收申请推送教育、民政、卫健、街道办事处等主管部门 (单位),参与竣工联合验收。通过联合验收的项目,非建设单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移交的配套公益设施,竣工综合验收备案时可以容缺,由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或指定部门督促有关部门 (单位)限时接收。6月底前,实现通过联合验收并签订移交协议即可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等)
6.编制公布审批事项清单。在省级发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并公布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审批事项名称、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清单,制定并公布城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政府办公室;责任部门:市政府相关部门)
7.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事项办理。工程审批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工程招投标文件、文件澄清、中标结果等信息共享至住建和审批服务等部门,有关部门根据共享信息加强监管和实施审批。6月底前,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无需建设单位提供中标通知书。(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8.合并用地核准类审批事项。6月底前,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及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审批(核)”“工程建设使用草原审核”合并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原及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审批(核)”。(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
9.合并规划类审批事项。6月底前,出台规划阶段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将“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合并为“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查设计方案时,会同有关部门一并审查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建设指标,不再单独核发结建防空地下室防护规划设计方案审批文书。(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人防办)
10.合并施工许可关联手续。6月底前,完善施工许可阶段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手续”“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防空地下室)”“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部门:市人防办)
11.调整施工许可限额及管理方式。6月底前,工程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含)或者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含)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根据工程建设程序,分阶段加强施工许可管理。取得施工许可证前,可进行三通一平、施工围挡、试桩工程施工。对于通过图审告知承诺方式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根据承诺落实情况分阶段准予施工。在地基处理(含桩基、抗浮锚杆)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可准予进行地基处理(含桩基、抗浮锚杆)施工;在基坑开挖设计、施工方案通过评审(若需)后,可准予进行基坑开挖;在全部施工图审查合格后,可进行基础底板及后续工程施工。(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审批服务局)
12.合并验收备案手续。6月底前,出台竣工验收阶段流程再造实施方案,将“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备案”合并办理。建设工程城建档案验收实行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承诺在3个月内按要求提交城建档案验收材料,即可出具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书(告知承诺),可通过工程审批系统获取的材料,不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人防办)
13.合并市政设施类审批事项。6月底前,制定市政设施类一链办理操作指南,将“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工程建设涉及城市绿地、树木审批”“因工程建设需要拆除、改动、迁移供水、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审核”合并为“市政设施建设类审批”。(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4.整合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事项。5月底前,将低风险项目开工前立项、工程许可、施工许可、市政服务等事项合并为1个政务服务事项,发布统一的企业开工条件,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企业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直接发放相关证书,项目即可开工。将竣工后的验收、备案、不动产登记、市政接入等合并为1个政务服务事项,并制定操作流程。(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
15.推动水电气热信联合报装。6月底前,将工程建设项目市政公用报装申请纳入工程许可阶段“一张表单”和“联合踏勘”,在工程审批系统配置市政报装事项流程,并设置报装模块,直接将市政公用报装需求推送至市政公用服务主管部门,专营单位实时获取项目接入需求,及时提供主动服务,建设单位不再单独申请。市政设施接入涉及的审批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在政务大厅划定市政公用服务专区,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窗口无差别受理水电气热信报装。鼓励专营单位共享营业网点,具体工作人员由各单位共同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报装业务顺利开展。(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责任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16.完善水气热服务规范和评价体系。6月底前,市级及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本地区水气热等服务规范、标准,围绕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健全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内容和渠道,在显著位置公示信息公开的流程及服务热线。各级主管部门要以用户感受、体验为评价标准,制定完善详细的服务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在线监控、用户调查、明察暗访和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开展服务质量评估,评估打分结果应每月进行通报。各专营企业应逐步形成交互式、递进式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
17.简化排水接入。4月底前,市级及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优化排水接入实施方案,简化办理流程,将排水接入纳入工程审批系统“一张表单”和“联合踏勘”,接入环节不超过1个,不再单独提供材料。市级及各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对接建设单位,提供周边排水设施情况和排水接入方案咨询,并一次性告知方案存在问题,加强对排水报装工作的日常监管。排水许可事项在排水工程竣工后办理,不属于排水接入办理事项范畴,独立于排水接入流程之外。(牵头部门:市城管局)
18.设计方案审查。7月底前,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明确符合条件的项目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范设计方案审查流程,制定规委会审查项目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审查事项,缩短审批时限。(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9.缩小初步设计审查范围。6月底前,对于建设内容单一、建设标准明确、技术方案简单的政府投资中型及以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不再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对于仍需初步设计审查的工程项目,按照事权划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市、县级住建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0.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测绘事项。研究制定“多测合一”有关技术标准,建立多测合一中介超市,依托德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善“多测合一”数据存储共享管理功能,实现测绘成果从用地、规划、施工、竣工、不动产登记的全过程共享应用。8月底前,将工程建设中涉及的测绘业务整合为一个或几个综合测绘事项,实现全流程“多测合一”。技术成果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由测绘机构出具审核报告,有关部门不再进行实体工程现场核实验收。(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1.优化中介服务。6月底前,将“施工图审查”“建设项目安全评价”“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建设工程消防设施及系统检测”作为相应审批事项的办理环节,纳入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实行服务承诺制。(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
22.建立建设用地区域评估制度。6月底前,县(市、区)政府(管委会)统一组织对拟提供建设用地的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文物影响等事项进行评价,不得要求用地主体承担评估费用或者重复评估。7月底前,相应区域评估成果要关联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地块编码,纳入工程审批系统“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管理,获得地块的使用权人通过系统自动获取成果。(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3.提升建筑质量管控水平。对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推行由牵头部门开展1次联合监督检查,相关监管部门不得单独开展监督检查改革。开展差异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管理机制,9月底前,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4.探索实行建筑师负责制。9 月底前,根据国家和省授权,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设计单位探索开展建筑师负责制相关工作,在低风险民用和工业项目中进行试点并逐步推广。自工程设计开始试点,逐步推广,发挥建筑师及其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主导作用,为建筑工程提供全周期设计、咨询等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和价值。(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5.鼓励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5月底前,对小微企业投资的低风险项目审批所涉及的地质工程勘察、工程监理(若需)、全流程测绘等事项,可全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
26.统一规范政务服务标准。对于合并和优化事项,6月底前,制定全市统一的办事指南、申请表、申报材料清单(可实行告知承诺的一并注明)、审批业务流程,统一补正,发放一个证书;审批权限涉及跨层级(市级以下)、跨部门的,通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代替审批,合并后原审批事项对应监管责任主体不变。对于政府部门(含市政专营单位)协作事项,6月底前,组织统一编制协作规程,实施闭环管理。(责任部门:市政府相关部门)
27.持续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度。6月底前,在审批权限范围内进一步加大事项整合力度,报市政府备案后实施。及时修订各类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各阶段“一张表单”和服务指南,梳理事项申请材料,同步明确可以采用告知承诺制材料。持续优化工程审批系统,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各类审批事项从申请受理到发证办结全流程在线办理。(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责任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
28.依法推进改革。涉及调整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用的,11月底前,由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程序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涉及调整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适用的,市政府汇总报告省政府,由省政府统一提请国务院授权调整。(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司法局;责任部门:市政府相关部门)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获得电力
1.简化低压工程行政审批。6月底前,报装容量不大于160千瓦、管线长度不大于150米、实行“三零”服务的企业低压电力接入工程(无相关利害关系人),无需办理任何行政审批手续。涉及城市道路挖掘(快速路、主干道按原程序审批)、树木移植的,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或提前2天向道路、绿化等管理部门备案。供电企业须在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将相关施工信息和资料推送至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责任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
2.优化告知承诺备案方式。6月底前,符合采用承诺备案制的短距离高压电力接入工程,施工企业或供电企业提交《施工方案》《交通疏解方案》等材料后,通过政务服务网站填写告知承诺相关信息并在线获取备案证明,在施工地点张贴后即可开工。接入完成后,建设单位将相关信息和竣工测量成果推送行政审批部门,按标准恢复道路和绿化。(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责任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
3.降低企业接电成本。支持供电企业推行供电设施租赁模式,4月底前,开展受电工程“预装式”租赁业务,向用户提供电力设施租赁服务,降低办电一次性投资,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逐步提高低压接入容量上限标准,6月底前,对全市范围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采取低压方式接入电网,供电企业投资至电能表(小微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拥有营业执照,且注册地址与用电地址一致的新装用户,不含集团用户;执行一般工商业电价;供电企业直供;同一用电地址累计接入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各县(市、区)要积极先行先试,对辖区内1250千伏安及以下的高压用户,出台投资建设到用户红线的财政补贴政策。(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4.推行园区快捷接电模式。6月底前,在省级及以上园区推行电力设施与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园区提供基础通道(管廊、管沟),供电企业超前开展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在重点园区推广企业“入驻即送电”电力接入服务。(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
5.融合线上办电渠道。推动供电企业“网上国网”APP与“爱山东”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融合,6月底前,通过“爱山东”移动端可直接办理相关用电业务,全市实现用电业务“掌上办”。(牵头部门:国网德州供电公司;责任部门:市大数据局)
6.提升办电便利透明度。依托供电企业线上渠道,搭建办电互动平台,实现用电报装全流程在线服务。4月底前,供用电双方利用电子签章实现供用电合同线上签约。6月底前,通过平台免费向用户提供受电工程典型设计、造价查询服务,帮助用户更加直观、方便选择电力设计、施工和设备单位,实现供应商在线比价、服务质量线上评价等“大众点评”式服务。(责任部门: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7.建设“预安排零停电”示范区。选取新华工业园、夏津城区、平原城区3个示范区先行先试,7月底前,示范区内不再安排影响用户的计划停电,预安排停电减少1.5万时户。(责任部门: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8.提升不停电作业能力。试点推广声波成像检测、特高频局放检测等新技术应用,7月底前,城市和县域配网不停电作业化率达到92%以上,城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2个小时以内。(责任部门: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登记财产
1.扩展不动产登记网上业务类型。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分期新增农房和林权相关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不动产登记网上业务类型,方便群众办事。6月底前,新增农房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及预抵押转现房抵押登记等5类上线业务类型;10月底前,增加其他上线类型。(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
2.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查询。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向权利人提供开具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证明加盖电子印章服务,为权利人和相关部门应用提供便利。8月底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服务,社会公众通过不动产坐落位置、不动产权属证书号、不动产单元号任一检索方式,自主查询不动产自然状况和限制信息,满足企业和群众在交易、继承、诉讼、赠与、租赁、抵押不动产活动中的应用。11月底前,提供地籍图查询服务,方便群众浏览相关宗地、自然幢等信息。(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
3.完善司法处置不动产登记流程。相关机构向不动产登记机构发出以物抵债不动产登记协助执行法律文书,同时向税务机关提供不动产成交的相关信息。税务机关应依法征收受让方办理本次不动产登记应缴纳的税款(契税、印花税)。受让方缴纳税款后,不动产登记机构予以办理不动产登记。(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部门:市税务局)
4.优化非住房缴税方式提升缴税效率。5月底前,将非住房批量评估纳入存量房交易计税价格评估认定范围,推行企业间非住房交易税款智能审核。9月底前,根据不同的房屋类型、不同地段进行分级分类,对交易活跃地区的商铺、写字楼等商业、办公用房,推进批量评估;11月底前,对于工业、仓储用房,推进基于共享自然资源部门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信息的批量评估,实现非住房交易计税价格批量评估与个案评估相结合,提高企业间不动产登记缴税效率。(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局 )
5.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与水电气热过户网上协同办理。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新增水电气热过户申请功能,并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省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对接。兼顾县(市、区)不动产登记系统与水电气热专营单位自有系统对接现状,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为水电气热专营单位提供不动产转移登记和水电气热过户申请信息。5月底前实现用电协同办理,9月底前实现与水电气热过户网上协同办理。(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责任部门:市大数据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
6.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将全省统一的活体识别、电子签名等认证技术提供给部门和公众使用,支撑网上身份验证和真实意思表达、在线签署、部门共享信息确认、网上承诺等事项。逐步实现网上业务“跨省通办”“全程网办”。探索在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立“异地代收代办”专窗,通过网上办理和异地代收代办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部分登记业务“全省通办”。(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大数据局、市审批服务局)
7.建立不动产登记和地籍测绘投诉机制。9月底前,各地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和地籍测绘投诉机制,畅通群众对登记服务质量不高、工作流程不规范以及不动产登记结果、地籍图、测绘结果存在错误不予更正等问题的反映渠道,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投诉人反馈办理结果。(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
8.推广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机制。建立不动产登记错误赔偿和追偿机制。9月底前,市县财政支持不动产登记机构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建立责任保险制度,保护权利人依法得到赔偿,提升不动产登记公信力,降低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履职风险。(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9.扩大“交房(地)即办证”覆盖面。深化流程再造,工业企业申请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时,企业自愿申请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取得验收备案证明后即可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对新获得的企业用地和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提高“交房(地)即办证”比例,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将建设项目违规交付使用的有关市场主体纳入信用记录。(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德州银保监分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纳税
1.优化税费政策落实工作机制。5月底前,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12366纳税服务热线、“鲁税通”征纳互动平台、短信提醒等途径开展针对性政策宣传辅导,及时发布税费优惠政策,制作宣传产品,确保政策广为周知、易懂能会。利用纳税人学堂、网络直播等,开展“精品微税课 税法好讲师”优秀税费政策讲解展示活动,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内容丰富、讲解精准的课程。健全税收专家顾问制度,持续推进税费优惠政策“一户一策”,确保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2.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系统,做好本级纳税人身份特征标签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主动甄别符合享受优惠政策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7月底前,自动生成税费管理服务清单和各税费台账,定期发布税收风险提醒事项,对纳税人缴费人进行精准提醒和个性化辅导,实现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3.精简税费优惠办理手续。优化纳税人缴费人享受税费优惠方式,加大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8月底前,除依法需要核准或办理备案的事项外,推行“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享受政策红利和服务便利的获得感。(牵头部门:市税务局)
4.提升税费服务质效。8月底前,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扩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范围。继续推行免费邮寄服务,进一步优化纳税人网上申领发票配送流程,提升配送效率。整合12366纳税服务热线、96005656技术服务热线、“厅线联动”云呼叫平台等资源,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提升纳税咨询和回复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双提速。(牵头部门:市税务局)
5.提高增值税留抵退税受理效率。强化业务辅导,实行审核前置,依托山东省电子税务局,持续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流程,6月底前,实现纳税人留抵退税申请自动提醒和信息自动填报,持续提高退税办理效率。(牵头部门:市税务局)
6.提高增值税留抵退税获得税款效率。财政、税务和国库部门加大工作配合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形成退税工作合力,8月底前,畅通电子退税渠道,提高退税效率,确保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及时获得退税款。(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7.加快出口业务各环节事项办理速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加强数据共享,加大宣传辅导力度,帮助出口企业加快全环节各事项办理速度,压缩单证收集整理时间。持续推进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继续优化办理流程,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办理速度,5月底前,税务部门办理正常出口退税业务的平均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商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海关)
8.推进税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依托山东省电子税务局,全面深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提高办税缴费效率。8月底前,除个别特殊、复杂事项外,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可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可掌上办理。(牵头部门:市税务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
9.提速网上办理税费。依托山东省电子税务局,5月底前,实现在线实名认证、线上取号、在线填单、智能引导、自助更正申报和补缴税款等全流程智能服务,申报数据预填,税款自动计算扣除。(牵头部门:市税务局)
10.广泛开展问需问计。建立常态化纳税人缴费人需求管理工作机制,完善“采集-分析-响应-改进-反馈”闭环管理工作链条,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及需求实现方式,围绕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不断推出创新举措。5月底前, 聘任税费服务体验师,在税费服务产品推出前、税费服务过程中和结束后,对税费服务进行体验、评价,根据体验师反馈的意见建议改进完善服务产品。(牵头部门:市税务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跨境贸易
1.持续深化通关模式改革。尊重市场需求和企业意愿,稳步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加大对企业“提前申报”引导力度。6月底前,对符合条件“两步申报”生产型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依申请免除税款担保。与“抵港直装”和“船边直提”试点口岸密切联系配合,为企业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关模式。(牵头部门:德州海关;责任部门:市口岸办、市交通运输局)
2.优化大宗商品检验监管。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等模式,将进口棉花批批抽样送检模式调整为依企业申请实施。(牵头部门:德州海关)
3.推广第三方采信制度。推广第三方采信制度,逐步扩大采信商品范围和内容,发挥采信作用,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商品通关速度。(牵头部门:德州海关)
4.推进跨境电商监管模式改革。稳步推广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新通道,指导企业用好 “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等跨境电商监管新政策。(牵头部门:德州海关;责任部门:市商务局)
5.提升通关查验服务水平。精简海关申报随附单证,进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装箱单,出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等商业单证,海关审核时如需要上述单证再提交。推行灵活通关查验,对有特殊运输要求的出入境货物,采取预约查验、下厂查验、入库查验等方式,减少货物搬倒和企业等待时间。推广无陪同查验,鼓励企业选择“不陪同查验”或“委托监管场所经营人陪同查验”方式。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的重点民生保障货物实施优先查验。应用查验单兵和执法记录仪等智能化设备提升查验效率。(牵头部门:德州海关;责任部门:市口岸办)
6.启用原产地证书虚拟审签中心。通过虚拟审单平台和智能审签数据库,破除海关辖区界限,构建“线上智能化自动审签+人工集中分类审签”模式,推广应用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和智能审核,实现原产地签证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7月底前,按照济南海关统一部署启用虚拟审签中心。(牵头部门:德州海关)
7.加大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力度。推广宣传“单一窗口”的通关流程全程可视化、出口退税、海运口岸危险品申报、小微出口信用保险、结汇、售汇等功能和稽核检查系统,在方便企业申报的同时,助推口岸安全监管。(牵头部门:市口岸办;责任部门:德州海关、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8.实行口岸收费公示自主更新。推广应用“单一窗口”口岸收费自主更新系统,督促引导口岸服务企业,加强收费公示清单管理,对现有清单全面梳理规范、自主动态调整,做到清单外无收费。(牵头部门:市口岸办;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
9.建立口岸服务评价机制。9月底前,依托山东“单一窗口”建立进出口收发货人等对码头、船公司、货代、报关、集装箱堆场、集卡等经营服务主体满意度的点评制度。(牵头部门:市口岸办;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德州海关)
10.建立通关时效会商机制。从5月份开始,每月20日前,市口岸办和德州海关共同研究上月通关时效情况,分段分析通关时长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果,持续提升通关时效。(牵头部门:市口岸办;责任部门:德州海关)
11.加强口岸收费监管。按照省政府要求,取消港口建设费,引导涉口岸经营单位规范收费行为。加强对货运代理、报关代理等相关口岸经营企业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对口岸收费行为的巡查力度,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对口岸收费监管的高压态势。(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优化金融服务
1.落实银行差异化年度监管考核目标。推动法人银行机构年末完成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考核目标,大型商业银行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速达30%以上。提升法人银行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实现德州银行、农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较年初提升2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德州银保监分局)
2.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5月底前,在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评价。(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5月底前,选取德州银行、11家农商行,对2020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监管评价。(责任部门:德州银保监分局)
3.推动涉企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优化、完善德州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归集整合涉企政务数据信息,建立精准高效的政金企对接平台和运行机制,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持续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中国(德州)”网站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配合做好省市平台一体化建设进程。(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4.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积极配合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成立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推动地方政府开放数据资源,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做好金融信息基础数据库的稳定高效运行,优化查询网点布设和设施配备,提供安全高效征信查询服务。(责任部门: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5.支持法人银行转型发展。推动法人银行持续提升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加大外源性资本补充力度,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帮扶力度,集中力量攻坚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设立地方金融发展贡献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德州银保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加强对有发债意向且符合条件的法人银行机构的政策指导,支持法人银行机构发行小微专项金融债券。(责任部门: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6.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市、县建立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动态补充、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实施,引导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农支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信息报送机制,积极争取中央降费奖补政策支持。出台《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实施办法》,细化分配方案,引导担保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融资担保公司规范运营。引导银行机构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充分发挥融资增信作用。(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7.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挂牌企业80家。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加强对重点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政策辅导,支持更多企业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获得低成本资金。(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8.优化金融信用生态环境。结合“行业规范建设提升年”活动,加大对银行机构信贷行为管控力度,强化监管检查及违规惩处,防范和打击内外勾结、非法放贷、骗取贷款等行为。(责任部门:德州银保监分局、市公安局)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等行为。(责任部门:市公安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
1.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支持配合证监部门做好对上市公司监管工作,提高上市公司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质量,落实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求。坚决打击市场概念炒作和操纵行为。(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支持证监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监管。督促上市公司落实内部控制相关规定,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履行忠实勤勉义务,保障投资者知情权、表决权、收益权和监督权。(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3.依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支持配合证监部门依法严查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强化行政监管,适用“数错并罚”“累犯从重”原则,加大处罚力度。及时查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危害资本市场秩序行为,依法追究相关方刑事责任。(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4.提升投资者维权便利度和法律服务效能。加强投资者法律援助,组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服务顾问团,及时向投资者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服务。支持投资者保护机构通过持股行权、纠纷调解、支持诉讼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纠纷解决服务,支持投资者保护机构行使诉讼代表人职责。(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司法局)
5.提升投资者宣传工作质效。加强保护投资者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意识,做好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劳动力市场监管
1.稳定和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我市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大力组织实施“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提升我市就业创业服务质效,确保9月底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残联等)
2.打造“就好办”公共就业服务品牌。7月底前,大力推进全市就业服务领域“网上办”进程,对能够通过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上服务大厅办理的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实现就业服务“全网办”。应用好“爱山东”APP和省统一搭建的就业创业服务智慧云平台,实现就业服务“掌上办”“云上办”。10月底前,结合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大厅、求职招聘大厅建设,优化设置智能、自助服务窗口,推动线下智慧就业服务大厅建设,实现窗口就业服务便利化、智慧化。(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对非公有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取消由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的环节。依托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报到证。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就选山东”栏目建立德州招聘专区,发布招聘信息,实现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
4.完善公共就业服务。9月底前,在全市建立灵活就业、共享用工信息采集发布机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鼓励支持设立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加强对灵活就业、共享用工的就业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缺工和劳动者富余信息,免费为有用工余缺的企业发布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对接活动。(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5.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落实新业态劳动用工政策,优化新业态劳动用工服务。预防和妥善处理新业态领域劳动纠纷,切实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严格落实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扎实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信息,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工资报酬时参考。(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7.优化职称评审网上服务。依托“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发证“全程网办”,并通过申报平台,实现职称电子证书线上查验。(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8.优化工伤认定服务。9月底前,推进工伤认定网上申报,压缩工伤认定时限,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采取容缺承诺服务方式,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政府采购
1. 完善电子采购平台。6月底前,推行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使用电子签章,各类采购主体的数字认证(CA)在全省范围互认互通。依托电子交易系统在线监管平台,实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全流程在线监管。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的互联互通,7月底前,在全市实现政府采购与预算和支付的电子化联通。(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 保障供应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成全市政府采购供应商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清理工作,杜绝设置各种违反公平竞争的条款和门槛。网上商城供应商库除特殊管理要求外,实行承诺入驻制度。6月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3. 完善公路养护项目招投标规范。8月底前,调整完善公路养护项目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规范,逐步扩大公路养护工程招投标改革措施覆盖面。(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4. 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持续全面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对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上述标准以上,适宜中小企业提供的,采取预留40%以上份额或给予小微企业6%-10%(工程项目为3%-5%)的价格扣除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5. 助力供应商缓解融资难题。依托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保函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政府性担保公司和信用服务机构多策并举,发挥 “财、银、担、信”的功能叠加效应,破解供应商融资难题,在交易平台显著位置设置平台登录跳转窗口和二维码标识,全面提升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效率和覆盖面。(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6. 建立拖欠账款约束惩戒机制。8月底前,落实山东省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德州市政府采购领域诚信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将拖欠供应商账款列入不良信用行为,并向审计监督等部门通报,实施联合惩戒。(牵头部门:市财政局)
7. 畅通供应商救济保障渠道。6月底前,在交易、监管平台增设在线质疑、在线投诉功能,提供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供应商救济服务。严肃处置串标围标、虚假和恶意投诉等行为,对严重失信者,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名单,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8. 探索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在前期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试点的基础上,8月底前,完善交易系统相关功能,为进一步探索推进远程异地评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9.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实现供应商全流程通过电子化方式参与政府采购,免收投标保证金,以银行保函、保证保险替代现金形式的履约保证金,鼓励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再向供应商收取履约保证金。(牵头部门:市财政局; 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招标投标
1.规范招标投标规则制定程序。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并严格规范实行。建立向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征求机制,确保符合上位法规定,维护制度规则统一。加强规则制定前的评估论证,新出台制度规则前认真评估必要性,现有文件可以解决或者修改后可以解决的,不再出台新文件。认真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并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一般不少于30日。(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
2.开展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清理整合。市级招标投标牵头部门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招投标制度规则体系的统筹规划,组织开展督导调研,强化对县(市、区)招标投标制度环境的监督指导。开展招投标制度规则的清理整合工作。9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完成全市招标投标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整合,并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市级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网站专栏公布目录及全文(或网址链接),并动态更新,方便市场主体查阅。(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
3.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规范化、常态化应用。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地市,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部署,配备和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网络环境、硬件设备设施,5月底前完成标准化远程异地评标室建设。拓展交易系统功能应用,实现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云智监管平台、音视频监控系统、专家云签系统、专家会议系统等多系统融合对接。6月底前完成接口对接与应用场景搭建,7月底前完成联调测试工作,12月底前压茬完成房建市政、交通、水利工程各类型省域内远程异地评标试点工作。(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
4.推进市级公共资源交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行交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8月底前,制定《关于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施行交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根据告知承诺制实施要求,拓展交易系统功能应用,对接全国、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及交易证明事项在线查询核验。(牵头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大数据局、市水利局等)
5.创新交易主体身份认证方式。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多CA认证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快推进数字证书(CA)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数字证书(CA)、手机盾、SIMKEY多渠道身份认证,以及系统登录、加解密等多功能场景应用。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部署,推进省评标评审专家云签系统、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评审专家系统和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融合对接,实现专家身份信息共享应用,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进一步规范专家身份认证程序。(责任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6.畅通招标投标提出异议渠道。制定《关于进一步畅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异议渠道的通知》,明确责任部门及异议提出渠道、处理方式等内容,规范异议答复工作。指导督促在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资格预审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向社会公开各类交易项目接收异议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法定程序和渠道维护自身权益。拓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系统应用场景,实现投标人通过交易系统在线提出异议和作出答复。(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7.完善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信用制度体系。7月底前,制定《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加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管理的实施方案》;9月底前,制定《德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施行信用承诺制的工作方案》。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用信息库,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共享。(牵头部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
8.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6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完成各行业招标投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紧盯招标投标关键环节,合理确定抽查对象、比例、频次,并向社会公布。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工作。9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完成首批次随机抽查,将抽查检查结果同步至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等)
9.健全投诉处理机制。9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完善行业领域投诉处理机制,并在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网站等进行公开,畅通投诉受理渠道。依法及时对投诉进行受理、调查和处理,公开行政处罚决定;探索在线受理投诉并作出处理决定。(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10.研究制定行政监督职责分工清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职责,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快落实工业、农业农村、环保等行业领域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职责,完善监管措施。9月底前完成职责划分。(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11.探索开展水利项目招标投标大数据分析监管。依托云智综合监管平台与交易平台深度互融对接,实现水利项目全流程在线监管。对水利项目进场合法合规性、招标文件编制、信息发布、开标过程、评审过程、中标结果、合同备案等关键节点进行监管。依托智慧数据赋能分析系统,运用AI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水利项目交易主体招投标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及时发现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部门:市水利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12.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6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行业系统、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通意见建议征集栏目,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提升服务。(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责任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政务服务
1.推行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在开展“双全双百”工程推进100件高频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的基础上,开展个人出生、身后等“一件事一次办”,简化事项办理流程。6月底前开展“事项联办”和“一链办理”主题式服务,实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12月底前,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爱山东”掌上服务等平台设置服务专区,线上实现“一网通办”,线下实行“一窗受理”。(牵头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
2.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水平。9月底前,推动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实行动态调整和同源管理,确保同一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平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办法》。(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3.提升“一网通办”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深度,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100%,可全程网办率不低于90%。(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4.深入开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跨域通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部署,6月底前落实第二批107项“全省通办”事项,12月底前落实第二批74项“跨省通办”事项。尽快梳理与京津冀交流频繁的通办事项,发挥先发优势、区位优势,争取在全省率先接入京津冀区域通办圈。12月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市域通办”。(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5.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完善提升市政务服务平台,提高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运行支撑能力,加大政务数据统筹管理和共享应用。加强公共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统一身份认证等系统性能。配合省大数据局建设市政务服务平台业务统一调度系统。(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
6.全面推动电子证照建设应用。持续推动证照证明数据统一归集和管理,构建关联个人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卡包”,深化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执法检查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证照、证明材料“免提交”。9月底前,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不动产权证等34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全市推广应用。全力打造“无证明城市”。(牵头部门:市大数据局、市司法局、市审批服务局)
7.推广电子印章应用。6月底前,基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现有企业电子印章系统,建设德州市企业电子印章系统,为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办理提供有效支撑,逐步实现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活动中的普遍应用,并探索将电子印章应用延伸至商业领域。(牵头部门:市大数据局)
8.完善数据共享管理。建设完善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5月底前,深化与省平台级联对接,争取实现更多省级数据资源实时向我市的共享应用。建立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应用机制,逐步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业务数据统汇统管。(牵头部门:市大数据局)
9.探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依托山东数据交易平台,构建公共数据资源有偿使用的新模式。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监管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交易规范化、标准化。(牵头部门:市大数据局)
10.推行分领域“一窗办理”。在健全完善“一窗受理”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分领域“一窗办理”,推动更多事项即收即办、受审合一。6月底前,优化业务流程、制定服务标准、梳理“一窗办理”事项清单。探索建立“一窗办理”的运行机制,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12月底前,60%的业务实现“一窗办理”。(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1.加强市县乡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9月底前,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标准,通过优化功能布局、科学设置窗口领域、精简完善业务流程、梳理制定业务手册等,指导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运行。(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2.提升全市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水平。9月底前,制定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代办标准,规范帮办代办服务。在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基础上,强化“吐槽找茬”和窗口无权否决机制宣传力度,完善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为老年人及残障人士提供服务保障,不断提升线下服务水平,打造良好的办事和服务环境。(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3.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网。持续完善全市政务服务网站和移动端服务功能,优化栏目布局,丰富涉企服务。9月底前,建立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实行“一企一档”“一人一档”,提供精准化服务应用和政策推送。(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
14.加强政策优化集成服务。8月底前,完成省市县三级政策标准化梳理,实现政策最小颗粒度拆解,建立惠企政策库;9月底前,完善德州“政策通”平台,实现涉企政策智能精准推送,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达率;12月底前,通过信息共享、系统筛选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申即享”,惠企惠民政策资金精准落实,切实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
15.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加强全市村(社区)便民服务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5月底前,实现山东省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对村(社区)100%覆盖。6月底前,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强化与邮政、金融等网点业务合作,在各网点设置“政务服务通办厅”,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嵌入银行智慧柜员机,实现政务服务“多点可办”。(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6.全面推行网上“中介超市”制度。梳理编制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优化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规范简化中介服务机构进驻和审核流程。6月底前,研究出台网上“中介超市”管理办法,实行对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零门槛“申请即入”。(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17.打造政务服务地图。创新推出既有空间位置又有服务事项、既能查询又能办事的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地图,全面整合服务渠道、事项、数据等线上线下资源,开发拓展智能搜索、一键导航、监督评价等功能,以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大程度利企便民。(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1.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即将出台的《山东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等知识产权法规的普法宣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2.完善知识产权非诉纠纷化解机制。4月底前,对接德州市法院,建成德州市知识产权保护诉调对接工作室;5月底前,组织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6月底前,实现案件网上流转和办理。(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市司法局)
3.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加强与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分中心对接合作。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与协助机制,提高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知识产权纠纷防控意识和纠纷应对能力。(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4.完善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防控。7月底前,出台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防控项目管理办法;9月底前,确定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防控项目,建立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防控体系。(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5.加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9月底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市场关注名录。(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6.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惩处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侵权假冒重点市场整治工作方案,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7.加强知识产权社会共治。推动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和信息互通,9月底前,推动建立1-2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8.优化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争取我市纳入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试点;支持企业开展专利导航。(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9.完善全市知识产权运营体系。9月底前,积极对接山东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向我市创新主体推送高价值专利,促进高价值专利在我市转移转化,逐步完善全市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10.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组织企业参与全省专利优先审查行业目录,推动优先权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高价值发明专利倾斜。(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11.持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8月底前,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推动商业银行在产业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中授信业务。实现知识产权(专利)质押金额较上一年度增长30%。(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德州银保监分局)
12.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7月底前,制定全市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保险、风险补偿申报指南,优化业务流程;8月底前,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风险补偿工作机制;贯彻执行省专利价值评估评价地方标准。(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责任部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德州银保监分局)
13.积极落实压减专利优先审查和专利费用减缴备案审查时限政策。5月底前,完成与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积极引入知识产权服务大厅资源。积极向企业推荐专利优先审查和专利费用减缴备案政策,压缩专利审查周期,降低企业专利申请成本。(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14.打造“一窗通办”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积极申请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德州受理窗口,推动全市知识产权综合业务、商标业务窗口全面开展商标注册、质押登记等申请受理业务,积极争取纳入全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试点。(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市场监管
1.完善随机抽查工作机制。8月底前,健全抽查事项清单、科学制定抽查计划,规范抽查工作流程,广泛应用省政府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2.推进联合随机抽查工作常态化。充分考虑检查事项的耦合性和监管职责的关联性,将更多的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5月底前,依据《山东省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二版)》,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和抽查标准,明确抽查工作规范,确保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落到实处。(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3.强化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的结合运用。8月底前,建立完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依据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指标,进行综合比对、科学筛查,统一梳理、统一分析、统一预警,自动产生风险等级,科学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确定双随机抽查的范围、对象和频次。对风险等级高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对风险等级低的企业降低抽查比例,提高问题发现率,提升监管精准化。(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4.提升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率。督导市县两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全面规范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加强依法行政和法治能力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法治思维、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实现执法信息及时公示。(牵头部门:市司法局)
5.持续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持续优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中国(德州)”网站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全面性、实时性和准确性。将行业主管部门推送的企业违法失信行为及时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通过“信用中国(德州)”网站公开公示,记入失信主体信用记录,倒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推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联合奖惩”和“信用核查”系统接入县级政务服务大厅。(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6.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建立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信用档案,构建政务失信长效机制。开展失信政府机构清理整治,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全力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7.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事前信用核查、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公示、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等全流程信用监管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大力推广应用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履约践诺监管系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评价结果的共享共用。系统梳理联合奖惩清单,全面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联合奖惩大格局。(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责任部门: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8.探索创新监管方式。研究、制定、落实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政策,积极争取省级试点。(牵头部门:市政府办公室)
9.推行柔性监管方式。根据省级行政机关“不罚”“轻罚”清单动态调整情况,指导全市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结合工作实际,动态调整“不罚”“轻罚”清单,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牵头部门:市司法局)
10.探索推行非现场监管。建立健全非现场监管系统,全面、持续地收集、监测和分析被监管机构的信息,针对被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制定监管计划,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现非现场监管。(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
11.加大诚信兴商宣传。加大诚信兴商宣传,积极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推进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新闻媒体等发布相关新闻和工作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牵头部门:市商务局)
12.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按照优化省“互联网+监管”数据中心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配合做好推动开展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监管数据汇聚工作。(牵头部门:市大数据局)
13.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常态化。9月底前,对照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监管事项目录清单,逐项核查监管数据录入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监管数据质量。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信息模型,全力做好线索的处置和反馈工作,不断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常态化、精准化、长效化。(牵头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局)
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
1.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9月底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以上。(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2.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专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年度绩效评价,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10月底前,根据全省统一安排,积极推荐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3.加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聚焦“541”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科学布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2月底前,布局建设一批市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4.推进校地融合,支持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科创园区。加大大学科技园培育力度,汇聚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面资源,积极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教育体育局)
5.深化科技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对以股权投资方式助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基金,单个企业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的,给予企业不低于投资额2%、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6.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活动政策体系。10月底前,落实好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政策。持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7.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市场化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企业深入对接大院大所,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含)以上或研发经费总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并经市科技主管部门备案认定的,按照实际交易额的10%给予企业最高200万元的资助。(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8.优化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服务。9月底前,修订出台《德州市外国专家管理服务办法》,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建立相对完善的外国人才服务体系。(牵头部门:市科技局;责任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外办)
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
1.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行动。加快高层次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出台德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规范,做好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关键事项”。(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加强高层次人才体系建设。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设,优化“一网一库一平台”信息化系统,提升“德州惠才卡”服务功能,推广使用“德州惠才卡”电子卡。(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德州银行)
3.支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德州发展。深化“假日专家”工程,研究制定《德州市“假日专家”薪酬补助实施细则》,支持用人单位柔性引进各类人才。(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强化院士服务保障措施。8月底前,严格落实省强化院士服务保障的有关措施,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动员符合条件企业申报聘任院士工作,全面提升院士服务保障水平。(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5.提升市场化引才服务水平。落实《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 6月底前,制定出台我市《德州市企业市场化引才补贴实施细则》,强化企业引才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6.激发市场化人才服务活力。8月底前,修订完善《关于加快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更加务实高效的支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激发市场化人才服务活力。(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市财政局)
7.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11月底前,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措施。(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市教育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8.规范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审批。9月底前,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管理人员从业经验、培训工种数量等方面设定的不合理审批要求进行清理,按照全省统一审批标准,优化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审批环境。(牵头部门:市审批服务局;配合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9.提高职业技能评价信息化服务水平。用好企业自主评价平台系统,及时审核并上传自主评价企业备案信息,实时更新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数据,提升平台使用质效。9月底前,实现山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管理服务系统升级后的本地化应用,进一步优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流程,为自主评价企业申报备案提供便利。(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
配套措施-优化外商投资服务
1.利用好省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外资项目企业,申请省重大外资项目奖励。帮助企业提出申请并履行各项申报手续。根据省财政确定的奖励项目,市县财政按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低于1%的比例予以奖励。(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2.参加省举办的外商投资促进活动。组织参加省举办的“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RCEP山东机遇专题活动、欧盟专场活动和2021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贸促会)
3.抓好省级重点外商投资项目签约落地。跟踪调度省级重点外商投资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到资。(责任部门:市商务局)
4.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全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作用,每日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市县协同、分级分类限时办理,“一企一策”协调解决外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外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德州海关等)
5.落实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根据《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答疑服务,提升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信息比对确认工作效率,及时将鼓励类项目确认信息发送海关,协助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征关税政策。(责任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德州海关)
6.完善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合法、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完善投诉工作规则,依法受理外资企业投诉事项,加大协调处理力度,推动投诉事项妥善解决,切实维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贸促会)
7.利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组织参加省级举办的“选择山东”系列活动,将“选择山东”平台作为我市招引外资和宣传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牵头部门:市商务局;责任部门:市投资促进局)
|
抄送:市委有关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市委(总支),市工商联。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30日印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