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行业规范化提速。
投资要点
对比此前《征求意见稿》,整体变化不大。《执法指南》重点打击情形由《征求意见稿》的十条调整为九条。其中,此前提及的“生活美容机构等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应由监管部门及时通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任规划更加明晰;对于“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的情况,特别强调了“利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社团或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其他内容基本保持了不变。对涉及“医生”“专家”的医美广告,仍然维持了此前的要求。
医疗美容行业及行业广告严监管常态化。从《执法指南》的具体打击情况来看,细则要求对医疗美容终端机构的监管并不陌生。此前八部委《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就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规范医疗美容服务信息和医疗广告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目前,专项整治活动已过半,集中行动阶段接近尾声,即将进入12月总结巩固阶段,医疗美容行业及行业广告严监管常态化。
行业规范化提速,机构品牌价值凸显。《执法指南》的落地,标志着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化进一步提速。短期来看,《执法指南》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医美行业现有的获客途径,尤其是对于新医美机构的获客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将增加老牌终端机构的品牌价值,新客的获取也将更加依赖于机构的品牌力。随着医美渗透率的提升,行业也将由供给寻找需求时代,过渡到需求决定供给时代,机构的品牌价值或将凸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