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观点:
06年至今三次食品涨价潮,16-17年同为PPI向CPI传导。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9月我国CPI同比增长0.7%,PPI同比增长10.7%,PPI/CPI已经出现较大的剪刀差,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大幅上涨推动产品生产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扬,造成近期食品行业也出现了涨价潮。回顾历史,从2006年起,我国共出现了4次PPI的大幅上涨,也带动了食品饮料行业出现了4次涨价潮。16-17年第三轮涨价潮的情况与本轮最为相似,均是由PPI向CPI传导,我们分析了三次涨价潮中食品饮料公司的表现,探究上游原材料提价情况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公司提价后报表端改善及股价表现的滞后情况。
产品提价较原材料成本上涨滞后1-2个季度,龙头公司率先提价。受行业竞争及传导周期影响,产品提价较原材料成本上升存在一定的滞后期,通过研究啤酒、调味品、乳制品、休闲食品的三次涨价,我们发现公司提价节点相比成本上升的滞后期一般在1-2个季度。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品企业才会跟随性提价,一般跟进时间在3-6个月左右。以调味品为例,2017年1月海天率先提价后,美味鲜、千禾味业、李锦记均在2017年3月跟进,东古也在同年6月采取跟随性提价。
话语权强、品牌力强的企业通常为直接提价,稍弱的企业则是通过推新品或者换包装实现间接提价。不同公司提价方式不同,其中品牌力强的公司由于消费者认可度高,往往采取直接提价的方式,如海天、伊利等龙头企业。而对于品牌力较弱或者行业处于下行周期的公司,则会通过换包装、换规格的方式推出单价更高的新品,逐步替代老品,从而实现变相提价。
提价效应大约会在1年左右的时间体现,盈利能力改善的企业会迎来股价的长斜率上涨。报表端的滞后期大约在一年左右,主要表现为公司净利润率的提升。提价存在1年滞后期的原因在于:1)食品饮料作为快消品,其提价需循序渐进,分区域、分品类逐步执行,渠道库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2)原材料涨价波峰转至波谷的周期。股价方面,在提价消息公布当月,受消息催化影响,公司股价大多呈现上涨趋势,涨幅在5-30%之间不等。拉长维度来看,如果涨价效应持续并对公司盈利能力有显著改善,则会带来企业更大幅度的上涨,如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涪陵榨菜在提价消息公布后的一年内股价分别实现涨幅+86.9%、+78.8%、+77.5%。
销售费用偏低的企业提价后毛利率提升速度更快。针对食品饮料公司在三次涨价潮中的表现,我们发现以洽洽为代表的食品提价以后毛利率迅速上移,啤酒次之,牛奶最差。在相同的行业类目中,毛利率提升速度与销售费用率呈反比,以乳制品为例,毛利率提升速度: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三元股份>光明乳业,对比其销售费用水平:伊利股份<=蒙牛乳业
投资建议:2021年,在PPI与CPI剪刀差扩大的背景下,随着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食品行业再度迎来涨价潮。安琪酵母、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等公司均已发布提价公告,对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预计其他公司也将相继跟进。从历史复盘来看,提价后能够顺利传导至下游且盈利能力有改善的行业和公司能迎来提价后的二次股价上升,我们建议关注具有长期逻辑且竞争格局较好的食品行业和公司,例如啤酒、调味品,重点推荐海天味业、绝味食品,建议关注重庆啤酒、涪陵榨菜、洽洽食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