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统筹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优化-招标采购导航网

   在2021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专家建议——统筹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优化


  “面向‘十四五’,如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统筹推进京津冀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优化发展?如何针对京津冀产业链‘锻长’‘补短’,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10月16日,由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碳排放权服务中心、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联合主办的2021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石家庄市举行。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围绕“双碳”目标引领京津冀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各抒己见、共商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方案。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徐英在致辞中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入关键阶段,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途径。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在“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低碳增长”主题报告中介绍,就碳生产力而言,京津冀地区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内碳生产力较低。他认为,“双碳”目标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治本之策是低碳发展,低碳发展的核心是低碳增长,低碳增长的核心是提高碳生产力。


  他建议,规划4条京津冀世界级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包括先进铁基材料、金属制品、装备制造(重型)等产业链(集群);汽车(新能源、智联、专用)、轨道、航空等交通运输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链;生物医药、食品、健康等产业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产业链。他说,打造京津冀世界级产业链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当务之急是制定京津冀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应打破京津冀行政区划限制,精准绘制京津冀统一的产业链图谱,分别形成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清单、主要配套企业清单、补短板突破环节清单等。


  全国100家最高耗能企业,河北钢铁企业占11家。如何平衡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是摆在河北面前重大且迫切的任务。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学谦认为,“河北能否实现‘双碳’目标关键看钢铁。”


  他说,实现“双碳”目标是河北钢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倒逼河北钢铁行业必须加快改造升级,实现低碳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河北必须充分利用好低碳政策,有力推动河北产业改造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的结构调整能大大促进低碳的效益,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实质是产业创新化、创新产业化。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介绍,非首都功能疏解为三地产业“链式”发展奠定基础。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实现了优化配置,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中心,天津、石家庄为创新次中心的创新网络。不过,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仍存在协作水平有待提升、缺少完备的制造业支撑等问题。


  他建议,京津冀可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考虑设立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相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三地产业链对接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GDP分计、税收分享等跨行政区域难题;实行三地产业主管部门责任人轮值机制。结合10大高精尖产业,探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可围绕特定区域产业链的“缺链、断链、弱链”等问题列出责任清单,以责任清单实施进度作为“链长”的考核指标。同时,打造3—5个城市群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关键节点城市。如石家庄、衡水具有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集聚的基础条件,沧州在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发展优势,保定在输配电设备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可通过提升这些城市的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内创新转化环境,吸引北京相关技术成果在上述城市落地。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表示,产业的价值链关系同碳排放关系相对应。基于产业链,要通过科技研发来实现减碳,通过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产业结构的空间转移确保“双碳”战略的有效实施。他建议,建立京津冀产业链集群双碳基础设施,包括以产业链集群为基础的碳计量和碳监测体系、碳互联网等碳基建体系、碳治理体系、双碳政策和规划体系、协同创新联盟(体系)以及区域互助合作体系。(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