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25年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河南将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集群

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将全面提速。河南也紧抓产业升级窗口,锚定“十四五”时期千亿元级、万亿元级的发展目标,于近日印发了《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未来5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和培育重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南重点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到2025年实现“三提升一优化”目标

《方案》明确,到2025年,河南将实现“三提升一优化”目标,即集群能级提升、创新能力提升、链条水平提升和生态持续优化。

集群能级提升。重点培育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万亿元级7个、5000亿元级3个,力争形成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先导布局3~5个未来产业链。

创新能力提升。围绕重点集群和千亿级产业链,统筹布局30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或创新联合体,实施3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广应用3000个以上集群创新产品,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链条水平提升。集群产业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安全化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供应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适配,基本形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稳固多元的供应体系。

生态持续优化。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实现融通共赢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高效衔接、深度耦合、协同一体,集群和链条要素供给保障更加有力,集群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根据《方案》,河南将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围绕先进制造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万亿元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千亿元级现代化产业链。培育装备制造集群、绿色食品集群、新型材料集群、电子信息集群、节能环保集群、现代轻纺集群、绿色建材集群、汽车制造集群、生物医药集群和现代化工集群等十大重点集群。其中,电子信息集群将围绕壮大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5G等千亿元级产业链,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光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链,积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卫星及北斗应用等未来产业链。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万亿元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汽车制造集群将重点培育整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千亿元级产业链,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到5000亿级,成为全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高地。

实施“六大行动”提升重点集群核心竞争力

按照“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的原则,《方案》指出,将实施“六大行动”,提升重点集群、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在创新强链行动方面,提升集群协同创新水平,优化集群创新布局,推动建设沿黄科创带,布局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发布“四基”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清单,强化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集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品研发。发布集群创新产品目录,完善落实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奖励政策,强化新品推广应用。建设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在数字融链行动方面,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提升集群产业链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施“5G+”“人工智能+”计划,推进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新基建,推动5G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建设,培育发展关联产业,推动企业上云,建设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等),打造一批5G、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

在转型延链行动方面,开展新技改提升行动,加快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发展绿色制造,提高集群清洁生产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按照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节点,实施制造业集群低碳减排工程,发布新一轮绿色园区(工厂)、供应链、产品指南。提高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水平,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节能环保和再制造产业。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精深加工能力,推动产业链向终端、高端环节延伸,鼓励传统资源型集群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型。

在多元稳链行动方面,实施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大企业将省域内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提高产业链和供应链本地配套率。加强产业链备份和灾害应急物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集群综合性和专业性服务商,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做强集群发展载体,提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鼓励发展中小微企业园和专业园区。深化与国内重点区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在招商补链行动方面,强化集群产业链式招商,绘制集群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梳理集群和产业链短板弱项,加强与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的交流合作,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与落地。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招商引资指南,有序引导各地承接产业转移。针对产业链缺失的关键项目、技术、平台和人才,鼓励各地探索试行招商引资“揭榜挂帅”制度,对引进的重大补短板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在生态畅链行动方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畅通供应链、保障要素链、完善制度链,构建集群产业链生态圈。制定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清单,强化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育。制定产业链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和“白名单”制度。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提高政府服务集群发展效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