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发展多年,取得不少成果,却依然面临从盈利到技术的多重困难。AI开发格局的变化,又对从业者提出新的挑战。以科大讯飞(002230,股吧)为例的先行者,已经在20余年的发展中,为后来人作出了一定的示范,现在又提出齐心协力为行业打造基础设施,共同促进行业发展。各方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AI之花终有破土绽放之日。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AI是前几年的投资风口,时间更迭,AI概念在投资人眼里已经没有那么“性感”,在AI应用触手可及的今天,场景落地的实际效果可能是更多人迫切想要看到的。
特别是之前的“CV四小龙”先后递交招股说明书后,它们连年巨额亏损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更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质疑。归根结底,AI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慢回报的行业,需要耐心和坚定的决心,才能真正走下去。
当然,行业中已经有成功的前辈,给了后来人以信心。例如以语音合成起家,之后慢慢把业务扩展到AI其他分支的科大讯飞(002230.SZ),10月27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96亿,同比增长298.68%。做摄像头起家,现在版图覆盖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等的海康威视(002415,股吧)(002415.SZ),在第三季度同样净盈利。
除了盈利难,还必须承认,目前的AI发展依然面临重重困难,随着应用范围从简单的C端生活场景,扩展到B端的生产场景甚至G端更宏大的应用场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企业单兵作战的成本日益提升,企业之间、企业和技术人员、企业与政府的协同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刚刚举办的科大讯飞2021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开放平台2.0战略,表明此后的AI开发,绝不是开发者、企业用二维思维来想象市场空间,而是科大讯飞、行业龙头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构筑三维产业生态。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称,过去一年,其AI开放平台开发者数量从157万增加到265万,增速达到了69%,新增108万实名认证的团队,来源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丰富。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对AI开放平台的需求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AI的发展可能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01
人类迫切需要AI
“这是一个超越了人的想象力的时代,这是一个每天都充满着对我们认知颠覆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确有点梦幻,但却是一个最真实的存在。”10月25日,第四届“世界声博会”暨2021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开幕式上,安徽省省长王清宪用一段动情的话语描绘这个宏大的时代。
王清宪所言非虚,随着AI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正经历极大的改变。基于AI的脑机接口可以用于为残疾人制造智能义肢,让他们能享受更近乎于真正肢体提供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可以辅助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因材施教,有利于推行国家的“双减”政策;疫情防控期间,AI让机器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能在避免人与人接触的同时更快发现传染病,AI正为这个世界更有温度地赋能。
上述例子在技术上都已经实现。今年1024科博展上,能根据相关健康状况精准匹配与推荐科室的健康咨询AI系统会、过去一年协助修正了97万份基层诊疗初步结果的AI辅助诊疗系统等各项AI“黑科技”,都被展示在公众眼前,令人赞叹。
然而,AI的发展带来的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意识到,现阶段的AI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人类社会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AI。
有需求就有市场,AI赛道面前,依然是一片蓝海。目前讯飞开放平台设置了18个主要赛道,覆盖从教育、医疗、智慧城市到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在今年的A.I.开发者大赛中,报名参赛团队达到了22472支,同比增长了146%,可以说,在每个赛题中都有数千个团队在深入研发。
在过去一年讯飞开放平台新增的108万实名认证的团队中,有60%为工业生产制造领域。更多行业资深玩家,开始探寻AI赋能产业转型的旅程。
02
困难,但尽头有光
行业的机遇大家都看得到,但是AI赛道企业的发展困境也有目共睹。
首先是盈利难的问题。之前的“CV四小龙”先后递交招股说明书后,它们连年巨额亏损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更多人对这个行业产生质疑。陆玖财经曾在《AI四小龙:上市是面子,业绩才是里子》一文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四小龙”发展现状。
归根结底,AI是一个高投入、长周期、慢回报的行业,需要耐心和坚定的决心,才能真正走下去。
科大讯飞的方式或可值得借鉴。10月27日,科大讯飞发布了三季报。前三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收108.68亿元,同比增长49.2%;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31.4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5.49亿元,同比增长55.01%;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4.77%,扣非后净利润更是大涨298.68%。
科大讯飞1999年从做语音合成起家到后来底层的核心技术布局,从感知智能拓展到认知智能。只有生态才能生生不息,科大讯飞2010年开始布局语音产业生态,到现在实现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也正是其AI商业化路径的一个缩影。
同样能给年轻企业启示的还有海康威视,2001年成立至今,海康威视从一家做硬件的企业开始,逐渐发展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同科大讯飞一样,也是通过围绕一个核心逐渐向AI的其他分支发展,才有了现在的体量和盈利状况。
陆玖财经通过业内人士了解到,曾经的“CV四小龙”,现在也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均以计算机视觉为基础,但走向不同方向,比如商汤科技强调自己是“人工智能软件公司”,而旷视科技更重视AIoT解决方案。
AI企业的眼前基本都是未知领域,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道路的尽头,有光。
03
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向行业要价值
盈利难只是AI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AI应用范围从简单的C端生活场景,扩展到B端的生产场景甚至G端更宏大的应用场景,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企业单兵作战的成本日益提升,产业生态建设的多方协同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大数据、AI还是万物互联等领域,从基础研发到应用研发再到场景落地,很难由单一的巨头总揽全局,形成生态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在去年的科大讯飞全球开发者节上,刘庆峰曾表示:“一个企业的成功,绝不是单独成为一个帝国,帝国注定会衰落。只有愿意以自己为核心,开放出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形成生态体系,企业才能够生生不息地去发展。”
开放的成果可以用数字说话。过去一年,科大讯飞AI开放平台开发者数量从157万增加到265万,增速达到了69%,新增108万实名认证的团队,来源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丰富。
今年则是刘庆峰这一话语的执行与落地,在刚刚举办的2021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主论坛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开放平台2.0战略。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表示,在开放平台1.0时代,科大讯飞把单向的AI能力提供给开发伙伴;开放平台2.0时代,就是要面向产业数字化去深度挖掘行业的应用价值。此后的AI开发,绝不是开发者、企业用二维思维来想象市场空间,而是AI企业、行业龙头与开发者共同构筑三维产业生态。
在他看来,首先是由科大讯飞和行业龙头共同来打造行业的AI基线底座,这个底座能够把重要的专家知识融入进来,同时真正把技术或方案用到行业中去,适配不同的软硬件环境,针对多元化问题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让每一个人都站在AI的肩膀之上,迎接更伟大的全新时代到来。”是刘庆峰在1024大会上的发言,也代表了业内人士的心声。有了底座,技术人员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企业也能节约大量成本,把时间、资金和精力用在更高层的研究上,才是快速推动行业发展的解决之道。
行业快速发展,反过来又能为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更多的基底。在行业发展初期,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行业龙头越开放,它们自身就有可能更快收获更大红利。
04
政策支持
AI发展可能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面对如此重要且发展周期较长的行业,只靠一两家企业是不够的。企业抱团、共同谋发展至关重要,更大力量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在今年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一个企业要想长大,光靠企业自身显然是很难的,要有这种政府的扶持,也要找到市场的准确定位。整个生态系统其实从企业产学研用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把这个企业真的做好。科大讯飞是一个很典型的政产用学研结构比较好的市场型的这样一个企业。”
把科大讯飞作为“政产用学研”典型案例,是因为科大讯飞确实“命好”,生在近年来被冠以“最牛风险投资机构”雅称的合肥。合肥市政府秉持着“孵化行业龙头、培养产业生态”的长谋远虑,近几年对朝阳赛道企业的投资毫不手软,陆续有京东方、蔚来汽车、兆易创新(603986,股吧)等经典成功投资案例。对于“亲生”的科大讯飞,合肥市政府自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名产业专家告诉陆玖财经,类似AI智能等高新产业,在市场效率最大化之下,都必须是集群式发展,也就是所谓的产业集群,“这就导致一个萝卜一个坑,产业龙头被别人占住了,其他城市再抢产业,就很难了。”
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出台政策吸引AI企业和人才。比如上海最早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2020年杭州、重庆、天津效仿上海,相继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2021年济南也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资源池”。
城市之间对AI企业的争抢逐渐激烈,对于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意味着它们得到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变大。
国家层面的政策同样给予AI行业高度重视,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有39次提到了智能,另外在前沿科技攻关的重大技术方向,AI是排名第一。AI俨然是下一步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关键的驱动力。
“种子只有经历在黑暗土壤中的孕育和萌芽,才能够经历每一个寒冬持续怒放。无数开发者梦想种子在这里播种,期待听见人工智能花开的声音。”这是刘庆峰在2021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开幕式上所言,既描述了行业现状,又表达了科大讯飞对未来的期待。
这可能也是行业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玖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