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征稿】《洁净煤技术》“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专题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必须长期坚持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道路。我国80%以上的煤炭通过燃烧使用,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是煤炭低碳清洁利用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对我国2050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全部煤电机组实现低成本污染物超低排放,重金属污染物控制技术全面应用。加强燃煤低碳利用技术研发,实现燃煤高碳能源的低碳化清洁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举措。

  

  《洁净煤技术》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被爱思唯尔Scopus、美国《化学文摘》CA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21年,《洁净煤技术》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77种化学工程类期刊中跃居第3位。作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已策划出版了“碳中和技术、煤高效超洁净排放技术、煤化工VOCs排放与治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洁净燃烧与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等多个热点专题/专刊,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进步,《洁净煤技术》编辑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创新”项目组成员,拟于2022年第10期共同策划出版“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专题,特邀华中科技大学李鹏飞副教授、赵永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义军教授共同担任专题主编,集中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共同研讨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的最新进展、理论成果及未来方向。欢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领域的广大同仁积极投稿。

  

  一、专题报道方向

  

  征收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相关稿件,包括但不限于:

  

  1. 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技术;

  2. 燃煤低碳化利用技术;

  3.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4. 燃煤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

  5. 燃煤细颗粒污染物控制与脱除技术;

  6. 燃煤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

  7. 其他相关新技术。

  

  二、论文内容要求

  

  1. 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综述不少于10000字,研究论文6500字以上。

  

  2. 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具体论文格式规范请参考《洁净煤技术》近期刊登的文章,文章可从《洁净煤技术》官方网站(www.jjmjs.com.cn)免费下载。

  

  三、投稿方式

  

  1. 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

  

  2. 邮箱投稿:baiyana8023@163.com(专题专用邮箱),邮件请注明“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

  

  四、论文截稿日期及评审要求

  

  1. 专题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原则上具有高级职称。

  

  2. 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通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的论文方可发表。

  

  3. 论文截稿时间:2022年7月1日。

  

  五、联系方式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李鹏飞副教授,E-mail:pfli@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永椿教授,E-mail:yczhao@mail.hus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义军教授,E-mail:zhaoyijun@hit.edu.cn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常明然,E-mail:changmingran@chinacs.org.cn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白娅娜,Tel:010-87986452,E-mail:baiyana8023@163.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2021年10月

附件:《洁净煤技术》“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专题征稿通知.pdf

  

  附件1

  

专题特约主编简介

  

  李鹏飞,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于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19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湖北省楚天学者。作为主持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武汉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燃烧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16篇;被引用超过1800次,H指数23;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富氧燃烧及无焰燃烧领域出版书籍4部;授权发明专利14项。

  

  赵永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前沿青年团队负责人。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环境保护燃煤低碳利用与重金属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能源低碳清洁利用相关研究。国际燃烧学会会员、美国大气污染物管理协会AWMA会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员、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环保技术与装备专委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专委会委员、《Scientific Reports》(IF=5.133)编委、《Applied Sciences》(IF=2.679)编委、《燃料化学学报》青年编委,《洁净煤技术》中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义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哈工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分别于2004年、2006年和201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赴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访问合作研究。主要从事零碳能源技术研究,包括零碳燃料燃烧、生物质能利用、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统、核热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企业合作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附件2

  

  《洁净煤技术》投稿须知

  

  1.来稿应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数据准确、文字精炼,不涉及保密内容,对署名无争议,且无剽窃、抄袭、篡改、一稿多投(发)等学术不端行为。

  

  2.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字数在6000以上,其要素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引言、研究对象与过程、结果及讨论、致谢(可选)、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取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项目基金资助论文须标出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3.摘要写作参考GB 6647—1986《文摘编写规则》(摘要)撰写,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对象、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以报道性摘要为佳,建议采用如下格式:[目的]为了……,[方法和过程]采用(提出)……方法(技术),对……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结论]。摘要一定要突显论文的创新性与独特性,400~600字为宜。

  

  4.引言部分以1000个汉字以上为宜,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以文字叙述为主;引言内容一般以文献综述或技术发展历程为主线,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其次说明当前的研究现状、已取得的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比较本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不同之处,最后引出主題,说明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与意义或拟解决的问题;引用相关参考文献时,标注一定要细化,不得笼统标出(如[1-5])。

  

  5.图表要求:要求图片清晰可辨,数值模拟图请彩色印刷,过于复杂的图形请合理简化;非照片图形的背景色均用白色;曲线图要求图例清晰规范、横纵坐标物理量/单位书写正确;图中文字若为英文务必翻译为中文;表格设计应采用三线表格式,文中图、表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名均需中英文对照。

  

  6.参考文献著录要求:文后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20条(期刊文献须中英文对照);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 ]以上角形式标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专利、会议论文集等均可作为文献,不可引用未公开发表的内部资料;期刊文献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姓名(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其他文献著录格式请参考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或本刊已发表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来稿做必要文字修改、删节,若作者不同意,请在投稿时说明。

  

  8.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出电子版、网络版,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包括上述所有形式)一次性付清,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以上述形式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

  

  投稿前,请作者认真阅读《洁净煤技术》投稿须知。如有任何疑问,欢迎来电咨询,Tel:010-87986452,E-mail: baiyana8023@163.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