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产业园区应聚焦智慧化招商与运营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0月26日,以“数字赋能 智慧天府”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加强产业功能区智慧化建设专场在新津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来自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园区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机构代表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功能区智慧化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最近几年,关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与智慧城市的讨论与研究呈几何倍数的增长。“目前从公共服务、公共治理的角度探讨得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和产业运营高度结合的少。”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表示。

在任浩看来,产业园区的智慧化建设,首先应理清园区智慧化的作用和范围。产业园区的智慧化需求可分成两部分。一是基础性需求,如物业管理中的门禁、停车口智慧管理,如办公管理中的访客系统等;二是关键性需求,即与园区产值及创新直接相关的需求,包括园区招商及园区产业运营中的智慧化管理需求等。

任浩指出,现在的园区智慧化仍然局限在智慧物业、智慧办公等基础性需求的满足,缺少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平台应该怎样智慧化的思考,尤其缺乏智慧化招商及智慧化运营的思考。

为实现深度的园区智慧化,促进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任浩表示,园区决策者必须进一步聚焦园区招商和运营智慧化的多个关键需求。

首先,随着市场变化,园区存在着重新确定主导产业及其升级问题,这关系到园区的生存。园区智慧化必须聚焦如何高效、精准地帮助选择园区主导产业。“这需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动态掌握园区自身产业基础条件、国内外产业分布、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任浩表示。

此外,在主导产业确定之后,园区智慧化应聚焦如何引进代表性企业。“通过分析园区企业现状、存在的优劣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招商。”任浩说。

与此同时,园区智慧化还应聚焦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园区是区域产业的集聚地,主要靠引进企业来发展,可是入园企业与园区并不是具有产权属性的隶属关系,但入园企业发展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到园区在相关产业中的规模和质量。

任浩指出:“现在税收、工商等信息由于行政条线不同,园区一般难以及时获取入园企业的经营信息。为此,园区智慧化应聚焦打破信息壁垒,帮助园区掌握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企业投资收缩与扩张动态、就业与税收情况等。”

最后,任浩强调,除了实现企业形式上的物理集聚,园区智慧化更应促进内涵式的化学集聚。“为此,需要通过智慧化手段掌握园区纵向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横向的生产性服务链之间、园区内产学研之间、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合作需求,促使形成有韧性、高质量的园区产业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