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两个文件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指导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落实文件精神和要求,2020年9月,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威海市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研”,完成了《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思考—威海市普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调研报告》。这个报告充分摸清和梳理了我市劳动教育的基本情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个文件的要求,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威海市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下一步我市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的政策设计,是实施好劳动教育的制度基础和行动指南。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目标要求。目标要求分两部分,一是工作目标要求: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建成一批优秀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健全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多方联动的劳动教育新格局;二是培养目标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第二方面:重点任务。围绕如何实现目标要求,《实施方案》突出7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一是全面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要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每学年可以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立集体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做好融合学科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的培养。二是积极探索体现问题驱动、知行合一、实践体验、感悟创新的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进一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三是通过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特色实践活动。四是研制具有威海特色的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和实践指导手册。《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任务建议清单》,分为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4个学段,包括校内劳动、家务劳动、校外劳动,共列举了78项劳动教育活动项目;市、区市两级教研部门将分学段、分场域研制编写《威海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五是加快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市、区市教研部门要配备至少1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研员,各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遗传承人等担任中小学劳动教育外聘实践指导教师。六是健全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中小学校要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区市和学校要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智慧教育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中小学学科考试命题包括中考要逐年增加真实情景中劳动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七是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统筹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镇地区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城区学校可与乡村学校联盟。《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威海市中小学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为建设、遴选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了标准。
第三方面:保障措施。为确保两个目标的实现和七项任务的完成,《方案》明确了五项保障措施。一是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各级教研部门和中小学学校要提高劳动教育站位,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专业研究和精细实施。二是通过培育先进典型、开展成果展示、课题成果交流等形式,强化示范引领和宣传推广。三是做好安全保障。各区市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层面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四是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五是加强督导考核。将区市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本级政府(管委)教育履职评价,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引领学校扎实推动劳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水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