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金金(九卦金融圈专栏作家)
来源 | 九卦金融圈
编辑 | 郑斌
美编 | 杨文华
9月下旬,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一则《多家银行将减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收费》新闻中,一家全网展业的数字银行——新网银行映入人们的眼帘。
在10月14日,网商银行发布了数字供应链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大雁系统,提出了从“1+N”到“1+N2”。可见,互联网银行的地位和创新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互联网银行在服务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优势,对主流银行起到重要的互补作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零接触服务”使得互联网银行的科技优势彰显。互联网银行在过去几年中,精耕细作,快速发展,有起有伏,有过机遇、有过挑战,这一新兴模式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01
起步虽晚
发展很快
互联网银行最早发展于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客户消费理念和习惯改变、网络技术发展等因素驱动下,1995年10月,首家无实体网点的纯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成立,SFNB是在互联网上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首家银行。随后英国、日本、欧盟、新加坡、香港等相继确立了互联网银行制度。
互联网银行在中国的历史短暂,起步晚,但是发展快,2014年到2016年间,国内的主要互联网公司获得了银行牌照,开始成立互联网银行,其中主要的代表就是以腾讯为主要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阿里巴巴为主要股东的浙江网商银行和以小米科技为主要股东的四川新网银行。作为首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也是新兴互联网银行。
由腾讯发起设立的微众银行在2014年7月24日获批筹建,于2014年12月16日获得银监会批准正式开业,成为我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开启了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之路。
我国第二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于2014年9月29日获批筹建,在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
新网银行在2016年6月获批筹建,于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成为我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
这三家互联网银行是我国起步最早的互联网银行,也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互联网银行。与主流银行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们依赖数字技术起家,纯线上运营模式,这三家新兴银行背靠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规模的用户,既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营销对用户进行导流,也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全方位画像,有自己的目标受众和个性化产品。
02
业绩分化
头部明显
微众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借助腾讯旗下的社交工具在社交平台的垄断地位,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具有天然优势,其推出的“微粒贷”目前已经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
网商银行利用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丰富的交易数据与信用信息,主要服务于小微客户和三农群体。对于农村用户群体,网商银行发展“旺农贷”产品服务。对于小微企业信贷方面,网商银行依托阿里体系庞大的供应链客群和电商用户,有助于“网商贷”信贷产品的发展;同时,网商银行设计“信任付”产品,针对小微经营者采用先采购后付款的服务。
新网银行在客户定位方面,主要服务于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三农”客户,新网银行针对个人设计“好人贷”产品,针对企业设计“好商贷”产品,采用“随借随还”模式,具有“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全信用”特征。客户全程线上自主操作,既符合常疫情时代下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要,也兼顾了小微群体自雇运营为主、无暇线下申贷的客观事实。
百信银行陆续推出养殖贷、供货贷、银税贷、百票贴等系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充分发挥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已累计获得转贷款21亿元,为全国近千个生猪养殖户和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有效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从2014年12月微众银行的成立,至今在七年的时间内,民营银行的获筹建数量达19家,民营银行在助力普惠金融过程中蓬勃发展。
从近期已披露业绩的民营银行中,民营银行的业绩分化明显,头部银行增速快,而个别银行甚至是负增长。
截至目前,开业时间最晚的江西裕民银行亏损,净利润“前三甲”仍然是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新网银行,其中微众银行以49.57亿元的净利润“领跑”,是第二名的4倍左右。
数据对比
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2020年业绩反而大幅度上升,两家银行营收同比增长超三成。净利润方面,网商银行略微增长,微众银行同比增超两成。
就盈利能力看,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前者营业收入是后者的2.3倍;净利润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倍。新网银行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28亿元,环比增长39%,不良率较2020年末下降0.15%。经营整体稳中向好,资产规模、效益与发展质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
03
科技金融
融合服务
互联网银行是金融科技的一面镜子。“科技立行”是互联网银行的战略方向,互联网银行是科技和银行服务的融合,依托互联网金融科技开展各项银行服务,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和办理,节省了建设网点银行、开拓相关业务所必需的成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了银行新的内涵。
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说,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和研发是头等重要的。只有线上平台稳定安全的发展,才能保证互联网银行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银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
网商银行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中后台人员占比77%,并率先将核心系统架构在金融云上;
微众银行过去3年里,累计研发投入接近30亿元,科技人员占比接近六成,首创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
新网银行从成立以来,就将数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行发展之基和立命之本,据公开信息,在19家民营银行中,新网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靠前。
网商银行利用淘宝、支付宝、阿里巴巴B2B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大量信用数据和行为数据,为这些小微客户发放“金额小、期限短”的纯信用小额贷款。
微众银行借助腾讯旗下的社交平台精准触客,引入自有资源,对客户价值和需求深入挖掘,逐渐形成了以社交平台为主导的业务模式。
新网银行得益于其建立开放银行的科技发展战略,依托小米科技等股东资源,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开放金融平台,将银行服务模块化并通过技术接口进行输出,让客户成为需求提出者、服务开发者,极大促进了其主营业务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家银行背靠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规模的用户,开创了独特的业务模式,既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营销对用户进行导流,也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全方位画像。客户定位都聚焦于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等普惠领域,更具消费金融特征。
三家互联网银行重线上、轻线下,都不设立实体网点;
对场景和流量依赖度高,
主要服务微小客户,对大中型主流银行进行业务上的补充。
04
普惠金融
独具特色
近年来,中国小微企业贷款市场已悄然发生变化,互联网银行开始挑起重担,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力军”,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毋庸赘言,任何一个企业,都处在一条或多条供应链上,在金融科技高度发展、产业数字化加速的情况下,市场自发创新供应链金融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互联网银行科技实力雄厚,勇于开拓创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的互联网银行利用科技手段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通过线上触达、大数据风控和人工智能,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开创了中国独有的创新模式,树立了普惠金融的世界范例。
10月14日,网商银行发布基于数字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大雁系统”,海尔、华为、蒙牛、旺旺等超过500家品牌首批接入。大雁系统是网商银行基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开发的一套数字化产品矩阵,以解决小微企业在供货回款、采购订货、铺货收款、加盟、发薪等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
今年6月,网商银行完成了“晟微2021年第十五期微小企业贷款流转财产权信托(支持绿色)”的发行,据悉,这是国内第一单支持小微绿色发展的信贷资产流转计划。既丰富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场景,又为我国践行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贡献了金融力量。
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和民营银行,一直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努力为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价格合理、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2017年,微众银行推出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业贷”,为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提供普惠、便捷的融资服务,在践行普惠金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微众银行微业贷已辐射27 个省和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227万家,累计授信客户73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7100亿元,客户中约60%的企业客户系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首贷户”。
据笔者了解,目前市面上符合额度50万以下、“随借随还”模式的信用类普惠金融产品非常少,而新网银行推出的“好商贷”产品便是一款“随借随还”模式的个体经营数字信贷产品,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审批,做到了秒审秒贷,为客户节约了申贷和用信时间成本。
“好商贷”产品能够高度适配小微客户“短、小、频、快、急”的用款需求,满足小生意人精打细算的诉求,产品上线以来,获得了小微商户的纷纷好评。截至2021年6月,新网银行累计发放小微贷款207.59亿元,2021年上半年累计发放小微贷款79.65亿元。
互联网银行一直行走在普惠金融的路上,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离不开互联网银行的支持,这也为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中小微企业既是传统金融较难全面覆盖的地方,又是国家大力扶持的领域,这一领域是未来互联网银行的试金石。
05
摸爬滚打
道阻且长
我国互联网银行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迅猛,规模增长飞速,但发展趋势也存在不确定性,在这条道路上,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摸爬滚打在所难免。
1、账户受限
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个人账户Ⅰ类银行账户的远程开户仍未放开,这使得采用纯线上运营模式的互联网银行无法办理Ⅰ类银行账户。用户在互联网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需要绑定其他银行的Ⅰ类银行账户做身份验证进行开户,其存款账户均为Ⅱ类银行账户。
2、拓客困难
互联网银行不设实体网点既是优点也是劣势,一方面降低了运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在账户开立、人员配备等难与主流银行相媲美,加之对主流银行信任的倾向根深蒂固,势必使得品牌的普及成难题,客户遇到问题无法直接到网点解决,完全依靠客服人员,目前无法达到服务的高效。
加上由于管理部门的文件要求,要求互联网银行只能遵循“一行一店”的设立原则,不允许互联网银行异地经营,并且要求其只能在本地设立一家总行营业部的线下营业网点。
3、推广考验
2020年,对于互联网银行是一场久违的考验。租金贷、套路贷、P2P存管业务,还有一系列监管新规等,又给互联网银行肃本清源,重新审视的机会。新兴的互联网银行在线上精耕细作还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品牌宣传上花大心思,在风控上加大防范。
4、新规管控
2020年四季度以来,监管部门不断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以及异地吸收存款的行为。在互联网存款新规落地、第三方平台全线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为了摆脱负债高度依赖同业的局面,互联网银行借助线上渠道吸收存款,利率普遍高于主流银行,此前有些银行推出“智能存款+”,此类存款的利率水平在4%~6%之间,远高于定期,且可灵活支取。由于利率偏高,扩张速度很快,央行进行窗口指导,“智能存款”被叫停。线上存款业务的如何开展成为互联网银行发展困境。
从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看,互联网银行的业绩分化明显。头部互联网银行继续上升,但是其他银行还在水面下,负债来源压力、贷款压力、拓客是当前互联网银行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管理层频繁换血、股东治理问题突出、业务接连被罚等一系列乱象,是互联网银行发展不稳定的诱因。
06
科技引领
拓疆场景
1、科技引领
互联网银行天生与科技有关,离开了科技,互联网银行无从谈起,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银行在科技领域的追求一直孜孜以求。只有科技才能使互联网银行变得更轻型,组织架构更敏捷,集合线上快捷支付的便捷与主流银行的安全和保障于一体,带来数字化全新功能体验:
7×24小时不间断全天候营业、
贷款快速批核手续、手机一站式服务,
利用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和金融创新,
为长尾客户处理业务,特别是在疫情下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处理业务等诸多优势。
科技是互联网银行的立行之基,缺乏网点的土壤,互联网银行在品牌塑造上只有走线上渠道,让客户体验更便捷、更安全、更智能的银行服务,才能体现互联网银行的价值,在数字金融的引领下,在科技的支撑下,互联网银行的脚印会更加坚实。
2、场景流量
互联网银行运营模式是采用“轻资产、低成本”。头部三家互联网银行都背靠互联网企业,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微众银行背后的腾讯微信及WeChat月活12.5亿 ,QQ移动终端月活5.9亿;网商银行背后的阿里支付宝国内年活跃用户达9亿,全球用户约12亿,淘宝天猫平台月活跃用户为9.39亿;新网银行主要合作平台携程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的机票、景点出行用户,美团上有非常多的外卖餐饮用户,还有很多基于生活场景的平台APP,每天都会产生丰富的用户数据与流量。
互联网银行可以根据垂直领域的需求提供信贷,其中比较典型的业务包括微众银行尝试从社交场景向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拓展,主要产品为“微车贷”、“微租贷”等;网商银行针对平台商家的“网商贷”等;新网银行依托金融开放平台,已经与电子商务、移动通讯、乳业、二手车等多个场景平台进行深层次的跨界融合。只有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才会有流量,才会有客户资源。
3、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银行主要合作对象是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的上下游是一条巨大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合作,从而将与该企业有业务来往的小微企业全部建立显性或者隐性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往往由该核心企业承担,而互联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更小,但触达的小微企业更多。微众银行“微业贷”供应链金融产品具有不依赖抵质押物的特点,做到精准、有效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2020年,新网银行与苏宁金融就“数字供应链金融”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依托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通过全线上化、全数字化的业务模式,共同服务苏宁产业生态内的数十万家中小微企业。
网商银行近期推出大雁系统,基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关系,解决小微企业在供货回款、采购订货、铺货收款、加盟、发薪等生产经营全链路的信贷需求及综合资金管理需求。
互联网银行不仅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便捷、安全、普惠的金融服务,而且为自身业务发展创造了源头活水,我国的小微企业体量大,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结语
互联网银行依托股东资源,打造开放型金融平台,将银行业务进行模块化打包,提供外在接口,实现业务需求者和供给者的自由对接。
在其发展过程中,互联网银行有天然的优势也伴随着无可避免的缺陷,品牌缺失、风控薄弱、监管限制等都要求互联网银行在未来的道路上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市场、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与主流银行形成线上线下互补。
参考文献:
龚志强、蒋劲强. 金融科技视角下互联网银行风险特征与发展制约[J]. 西南金融,2020.7
王勋、黄益平、苟琴、邱晗.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金融机构:中国经验与国际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21.9
宋宛霖.新网银行互联网运营模式案例研究[D]. 西南大学,2020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