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危害丨或在未来影响气候

  【仪表网 仪表产业】导读:近年来,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已经被大众所知悉。
 
  微塑料通常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与“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的危害体现在其颗粒直径微小上,体积小意味着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微塑料非常容易和环境中已经存在大量的多氯联苯、双酚A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聚集形成一个有机污染球体。同时由于过于微小,微塑料十分难以察觉和过滤,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动植物和人类吃下。
 
  而2020年八月,《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大西洋海面以下200米约有1200万吨至2100万吨微塑料。
 
  为了防治微塑料污染,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手段。其中,中国2007年正式启动海洋垃圾监测工作,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监测范围。2020年7月,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这也就是俗称的“禁塑令”。
 
  然而,一直以为,我们对微塑料的危害认知基本集中在海洋和生物富集上,却忽略了空气中微塑料的存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近日,一篇论文向人们揭示了微塑料危害的另一方面。英国《自然》杂志本月20日发表的一篇环境学模型研究认为,大气微塑料或能通过反射阳光辐射对气候有微小的冷却效果,但是由于塑料持续在地球环境中累积,未来可能会展现更强的气候效应。这些发现是首次对大气微塑料的直接全球气候影响进行计算的结果。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劳拉·里弗尔及其同事在内的研究小组,使用气候建模判断常见大气微塑料的辐射效果。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的微塑料主要在大气底层散射太阳辐射,表明这些微塑料可能会对地面气候有微小的冷却效果。不过,研究团队也指出目前数据依然不足,这一效应的确切规模尚存不确定性。他们还发现根据不同假设,微塑料的变暖效应会抵消掉不少冷却效应。
 
  研究人员表示,填埋场和环境中塑料堆积的量,在接下去30年间会翻倍。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对气候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