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1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高新区开幕。会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2020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也同步揭晓。
“2021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分为“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及“园区单项竞争力排名”,单项竞争力又分为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及合作竞争力5个方面。其中,在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第四,与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方阵;在园区单项竞争力排名中,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三。
据了解, 自2013年以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已开展7次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持续关注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发展情况。本次《报告》对完成问卷调查的121 家国家级高新区、81家国家级经开区、13家省级及其他园区(总计215个园区)进行各项竞争力排名。
成都高新区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方阵的关键,在于该区构建了成果转化创新策源能力,并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聚集了赛诺菲、吉利德、美敦力、阿斯利康、赛默飞、艾尔建、波士顿科学等医药企业3000余家,吸引7个诺奖团队和100余个国家级团队,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一类新药品种48个。
全国首创校地合作“事业合伙人”模式
为生物医药企业打造发展“加速器”
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产业园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正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的成果。
2018年诞生伊始,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校地合作模式:“政府建载体、川大引项目”的共建模式,“工作同协调、项目共把关”的共管模式,“成果转股权、支持换期权”的共享模式,“知识变产品、教授做股东”的共服务模式。该模式使之成为成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就在一个月之前,百年贝雅、赛璟生物、奥睿药业、川康金格、科瑞欣医药5家企业入驻前沿医学中心,并正式开业。截至目前,这里已导入华西医学大数据中心等37个高水平研发项目,12个川大教授转化项目,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等16个重大产业项目;吸引2名院士级人才,8名国家级人才,入驻技术性人才近2000名。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给生物医药企业带来了什么?百年贝雅公司负责人樊渝江告诉记者:“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团队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目前正在进行定制式3D打印人体组织模型、个性化定制骨科手术导板、颅颌面骨缺损修复植入体等I、Ⅱ、Ⅲ类医疗器械的开发。”
樊渝江说,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围绕“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为公司项目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打通了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全国首家新药创制试点示范基地
为生物医药企业构建全链条技术创新平台
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新药研发方面,药物评价至关重要。
四年多前,科技部、国家卫计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三方签署的一项协议明确,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依托,共同建设全国首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四年多来,这一试点示范基地的一期建设顺利完成,已突破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技术等在内的29项关键技术,累计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879项,使成都高新区构建起了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科研型功能平台,支撑着区域内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华昊中天Ⅰ类抗肿瘤新药优替德隆注射液、微芯生物Ⅰ类新药西格列他钠获批上市。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构建形成了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中试放大等覆盖新药研发的全链条技术创新平台。”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平台、海枫生物有效性评价平台、西点科创大动物试验平台、康诺行中试生产平台等重大平台的建设,解决了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重大问题、突破制约从研发链到产业链的核心关键瓶颈技术、创造更多从0到1的“硬核科技”和从1到N的转化成果。
其中,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可提供化学药、生物药、疫苗、中药、细胞产品、基因治疗产品等非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药代动力的全套研究评价。
数据显示,成都华西海圻迄今已完成全球300多家制药企业或机构、1200多个药物的评价,其中创新药600余个,包括西达本胺、康博西普等我国在淋巴瘤、眼睛黄斑变性等领域实现零突破的新药;支撑我国60余个新药在美国FDA、欧洲药品局注册。所完成评价的药物,无一因技术原因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美国FDA退审。
“现在,成都高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服务链的生态圈,这种服务链也带动了疫苗产业、细胞治疗产业发展,包括很多创新的品种抗体疫苗、高端的医疗服务产业等。除了加强平台能力的建设,还要把临床研究也整合进来,就基本上打通了生物医药从研发链到服务链到产业链的转化。” 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莉表示。
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提供全方位支持
“我们从2012年两三个人到现在几百个人,发展这么快,离不开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成都先导创始人李进告诉记者。
2020年4月16日,57岁的李进让成都先导成功登陆科创板。成立八年,成都先导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先导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样本。成都高新区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与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深耕生物医药行业。”李进说。
继成都先导上市后,成都高新区企业苑东生物、欧林生物相继在科创板上市,海创药业科创板IPO已过会,倍特药业创业板上会已通过,三叶草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成都高新区还积极推动康诺亚生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企业的相继上市,是成都高新区为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的缩影。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构建了生物医药投融资合作平台,目前已聚集成都市内外超50家专业基金和近100名投资人。同时,针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轻资产、无收入、重研发等明显特征,成都高新区率先推出了“Bio品种贷”“Bio入园贷”“Bio人才贷”“Bio融资贷”等系列信贷产品。累计推动全国股权投资机构为成都高新区医药企业提供近50亿元融资。
“近年来,我们把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机制,围绕产业生态圈和科技创新生态链,搭建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搭建了政务服务‘绿色通道’。”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为生物医药企业培植成长“沃土”
“早晨到生态公园跑步,上午在花园般的实验楼上班,中午约朋友去绿道旁的茶吧喝茶,晚上到附近的永安湖畔散步。”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刚这样度过一天。
而他脚下配套完善的生物城,五年前还是传统农村的模样。五年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变化可谓迅猛。
这座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西部(成都)科学城 “一核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功能区。通过产业集聚,这里正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成长的“沃土”。
今年3月19日,赛默飞联合创新实验室正式开放运营,该实验室由生物城与世界500强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共建,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共享检测服务平台,助力项目研发落地。
世界500强企业的持续落地,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飞速发展的缩影。五年来,这里已累计落户项目150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其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构建成型,产业链不断健全,创新链更加完善,供应链日趋专业,要素链持续壮大,价值链深度整合。
“生物城15分钟生活服务圈基本成型。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遵循“人城产”建设逻辑,以构建“五链融合”生物产业生态圈、建设国际宜居品质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实施路径,已建设超300万平米生态公园,打造了40万平米人才之家,落户了成都市首家国际舟钓路亚基地,人才公寓“首开即售罄”,万汇小学、诺博幼儿园正式开学,西南最大数字化医院京东方开业,一大批优质商业陆续开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