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滩区安居工程见闻:罕见秋汛来袭群众从容秋收

新华社济南10月21日电  题:山东黄河滩区安居工程见闻:罕见秋汛来袭 群众从容秋收

新华社记者王念、闫祥岭、陈灏

罕见的秋汛,黄河波涛汹涌。在“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县距离黄河水不到3公里的尚庄社区,滩区群众一改往年度汛时的担忧恐慌,正趁日头从容晒着粮食。

这是黄河1985年以来最大的秋汛。“好多年没遇到秋收时发洪水了!幸亏我们今年搬家了,要是还住在旧村,今年肯定有不少人家里进水,说不准还有塌房子的。”60岁的居民聂元记说,今年3月,全村整体搬迁进入新社区,夏汛、秋汛期间都没再出现房屋进水、路面积水问题,就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情景也一去不返。

聂元记的院子里,两层小楼窗明几净,桂花、吊兰、芦荟等绿植点缀墙边。推门进去,从装潢、家具到供暖、供排水都与城市家庭别无二致。他说:“上年纪的人都说,种地不交‘皇粮’已经是几千年头一回的大好事了,哪能想到国家还给农民建房。”

从茅草房、土坯房、砖瓦房,到住上以前从来没敢想的“小别墅”,像聂元记一样的黄河滩区群众,山东省有60万人。

远离洪灾实现安居,曾是一代代滩区人深切渴望却不可企及的梦想。由于紧邻黄河,“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多次上演,“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让黄河滩区基础设施差、群众日子苦。

2017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山东省下决心解决这个困扰黄河滩区数十万群众的难题,这也成为山东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

为做实做好这项工作,山东省组织开展了3轮摸底调查,摸清市县和群众需求期盼,反复核实迁建规模,在黄河入鲁的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5种方式,形成了滩区迁建的“山东模式”。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宋伟介绍,迁建工程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鉴、无成法可循,工程推进中遇到了规划编制审批、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土地保障、工程推进堵点等诸多困难。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些难题逐一解决,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省市县乡村同向发力,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全面完成。东明县所在的菏泽市是山东省黄河滩区迁建的主战场,菏泽市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亿元,历经5年奋战,新建村台社区28个、外迁社区6个。随着新居民社区陆续“交钥匙”,14.6万滩区群众圆了百年安居梦,开启了新生活。

尚庄社区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记者在这里看到,1200多栋两层小楼排成方阵、蔚为壮观,幼儿园、小学、医务室、超市等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一应俱全;硬化过的路边铺设了盲道,村两头各建有一个污水处理站。

“买啥都方便,超市饭店啥都有,不用跑大老远赶集了!”社区居民逯深岭告诉记者。和以前相比,新社区的超市、卫生室、学校都“鸟枪换炮”,过去要上城里才能办的事情,如今不出社区都能解决。

在社区医务室的远程诊疗系统上,济南一家三甲医院的3名医生正处于在线接诊状态;药房里,除了感冒药等常见药,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慢病的药也格外多。值班村医李庆波说,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医务室加强了这些病的备药。

距离医务室不远,社区幼儿园教学楼崭新醒目,操场平坦宽阔。园长赵明媛说,这里可以容纳200个孩子,今年秋季第一次招生,目前3个班一共有98名幼儿。她说:“以前很多孩子到城里上幼儿园,没想到今年能招到这么多学生。”

以往村民们要到镇上甚至县里才能办的一些审批和公共服务,如今在社区也能办理。尚庄社区便民服务站张贴的两张便民服务目录显示,企业登记等22个审批事项、医保办理等42项公共服务,都可以在这里办理或者代办。

在距离黄河入海口不远的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的旧村台改造工程已经完成,村庄整体实现村台加固,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绿化亮化美化都得以实现,弱电下地全覆盖。

“我们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流转土地、引进企业,发展中草药种植与休闲观光旅游,建设了田园综合体,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占明说。

记者从山东省应急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等部门了解到,黄河山东段即将进入落水期。虽然汛情导致了部分作物受灾,但由于防汛措施得力,未引发堤防工程险情和人员伤亡。

贫穷落后的“水窝子”,正一步步变为群众安居乐业的“金河滩”。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山东省还提出,将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融合,布局滩区产业发展,保障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