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转发《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近期,市防指组织召开了全市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部署会议,明确了工作基调,提出了六条工作要求;市防办制定了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十二条主要措施并印发了《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的通知》(渝汛办〔2021〕16号),现将该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文件精神抓好落实。
重庆市大足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6月10日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做好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的通知
渝汛办〔2021〕16号
各区县(自治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根据分析研判,今年我市洪旱并存、旱涝交替、伏旱明显,又喜迎建党100周年,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把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下去、见到实效,市防指组织召开了全市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部署会议,明确了按照2020年应对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和2006年应对百年一遇旱灾标准“防大汛抗大旱”的工作基调;明晰了思想上“两重视”、工作上“两部署”、预案上“两方案”、库容上“两兼顾”、力量上“两联动”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压紧扣实责任、精准预报预警、抓好隐患治理、加强应急应对、注重联防联控、提升防洪救灾能力六条工作要求;市防办制定了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十二条主要措施,现一并印发你们,请结合贯彻会议精神抓好落实。
附件:1. 全市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工作部署会议六条要求(根据录音整理)
2. 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十二条措施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6月3日
附件1
全市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
工作部署会议六条要求(根据录音整理)
一、压紧扣实责任。防汛抗旱工作要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已经调整强化,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市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办公室主任由应急部门、水利部门分管负责人担任,区县比照执行。近期,各区县防指要提请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防汛和抗旱工作,进一步完善机构调整之后的运转机制。指挥部负责牵头抓总,防办做好统筹协调;水利部门重点抓好预防,以防为主、防中有救;应急部门重点抓好救灾,以救为主、救中有防。水利部门和应急部门要珠联璧合,水利部门分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可以指挥应急的力量;应急部门分管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可以指挥水利的力量;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履职。防汛抗旱是国之大责、民生所系。各部门各区县要在责任面前主动靠前、工作面前主动上前,宁可抓重、不能抓漏。对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区县要将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延伸到乡镇一级,要确定乡镇一级的办事机构。区县、乡镇、村(社区)换届时,不能出现责任真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四重”分片包干责任制。要将防汛抗旱工作河长制重要任务,各级河长办要加强与各级防办的联系沟通,各防办要把防汛抗旱的有关任务交给河长办,由河长办交给各级河长。重要汛情发生时,各级河长办要将信息第一时间报告河长,河长要第一时间靠前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各级要建立防汛抗旱“叫应机制”。汛期,各级防指要建立定期工作调度机制,临强降雨天气或灾险情时,要即时进行工作调度。
二、精准预报预警。要做到实时监测、天天预报、预警到人。气象、水利、水文、应急部门要加密雨情、水情、旱情、灾情监测频率,提高发现率和准确率。各级防办在汛期每个月月初要组织月度趋势分析,临灾时要进行加密会商。气象部门要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共享APP的安装普及,市防指各成员单位的防汛责任人和联络员要全部安装。各区县要迅速推广,确保第一时间共享信息。气象、水文部门要提高预报精度,预报要具体到区县、时段。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基层预警力量,以渝东北、渝东南为重点,新增3000个村级预警工作站,力争今年将气象预报到村的数量增加到5000个。要把智能短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用好,对高风险地区要第一时间预警到人。
三、抓好隐患治理。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把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清楚、管控到位。水利部门加快推进11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病险水库安全度汛。同时,要在主汛期前完成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各责任单位要对防洪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风险点风险进行再评估,能治理的要尽快治理销号,短期不能销号的要针对性制定应急预案。水利部门要运用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联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住建部门要加强中心城区108个城市内涝点整治,避免今年出现“看海”现象。城市管理部门要组织环卫工人做好水篦子和排水沟渠清掏,公安部门要做好城镇内涝点积水区域的交通管制和人员疏导,严防因内涝导致交通事故人员伤亡。中心城区以外的各个区县,也要开展城镇易涝点排查,建立台账,有效排除内涝隐患。规资部门牵头,做好1052处临江临河地灾隐患点监测预警。一旦形成了堰塞湖,乡镇(街道)要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水利部门要制定技术处置方案,有序排险除害。
四、加强应急应对。市防指牵头编制了全市应对类似2006年百年一遇大旱灾、应对类似2020年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和堰塞湖防范应对三个指导方案,各个区县对照三个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有关乡镇也要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各区县的工作方案、工作措施要突出管用,要让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知道面对灾害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验证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气象部门要分区域划分暴雨、洪水、干旱、地灾、内涝风险等级,遇到极端天气和灾害事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分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全市救援队伍要枕戈待旦,前置到灾害高风险地区。各个区县、市级有关部门要备足防汛抗旱物资装备,宁可有备无用、绝不可用而不备。水利部门要科学调度运用工程防汛,严格执行水库(水电站)汛限水位管理制度,严禁汛期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各区县要针对今年可能发生的旱情蓄好水。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无法通过工程措施解决饮水问题的高山地区、喀斯特地貌地区、采空区等特殊区域,要动员群众通过水池、水窖蓄水,有条件的地方新挖水坑、水池蓄水,发生旱灾的时候要组织救援队伍、抗旱服务队及时送水,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采取送水到户保障用水。
五、注重联防联控。市气象局、市水利局、市应急局等部门要加强与临近省,特别是贵州、四川的联动合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灾害共防、应急联动。市水利局要积极争取水利部、长江委支持,做好与四川、贵州等有关方面的沟通,科学开展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市内水库(水电站)的调度,坚持电调服从水调。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发挥国家直管优势,与上下游省份每日共享雨水情信息。各区县也要与相邻地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增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六、提升防洪救灾能力。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22号)落实,补齐防汛救灾短板。市水利局牵头做好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提升重庆中心城区防洪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39号)的督查,指导区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区县城市防洪标准,在6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市政府。区县水利部门要科学确定场镇、涉水旅游景区和村(社区)防洪标准,提高防洪能力。
附件2
防大汛抗大旱“两线作战”十二条主要措施
一、防大汛,保安全
(一)确保水库安全度汛。水库主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大坝安全鉴定,已鉴定为病险水库的要依法依规限制运行。严格汛限水位管控,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加强巡查检查,加强值班值守。及时修订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二)确保“防洪风险点”群众安全。水利部门要在防洪重点区域及薄弱环节风险点(简称“防洪风险点”)设立2020年历史罕见特大洪水水位线标识,依据洪水风险图明晰淹没范围、转移人口、转移路线和安置场地;加强洪水监测预报,精准预警到人。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干部包户包人转移避险责任制,确保群众安全。
(三)确保不发生重大山洪灾害亡人事件。水利部门牵头划定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明确涉及河流、村组、人口;排查河道管理范围违章建筑和人口,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监管责任,细化处理措施,确保群众安全;做好山洪灾害自动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维护使用,第一时间发出转移预警信号。
(四)确保堰塞湖上下游群众脱险。规资部门要列出容易形成堰塞湖的高风险地灾点清单;水利部门要对高风险地灾点上下游影响区域内群众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影响人口和水利设施;区县(自治县,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以下统称区县)防指要组织规资、水利(水文)、应急部门等编制堰塞湖应急抢险预案;乡镇(街道)要及时组织上下游群众转移避险。
二、抗大旱,保供水
(五)靶向预报干旱天气。市气象局对全市旱情作出了预测,有19个区县气象干旱30-42天,有8个区县高温天气35-42天。各区县气象部门要加强干旱监测和滚动预测,开展本区县的干旱评估和风险预警,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各区县防指要组织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在气象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历史旱情,对乡镇(街道)干旱灾害作小尺度研判。
(六)精准测算缺水量。水利部门要根据气象预报信息,结合历史旱情和现实水源工程,计算出每个区县、每个乡镇(街道)缺水量、饮水困难人口,制作花名册。针对性落实供水保障措施,确保不出现大面积人饮困难,确保不出现大面积停产停业。
(七)编制应对类似2006年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工作方案。市防指要牵头编制全市应对类似2006年百年一遇特大干旱指导方案,区县防指要牵头组织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相应编制工作方案,干旱高风险乡镇(街道)要相应制定工作措施。
(八)突出抗旱应急。气象部门要做好人工增雨准备;水利部门要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准备;应急部门要做好抗旱物资装备准备,一旦遇灾,组织动员救援队伍抗旱;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干旱期间人饮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农业抗旱夺丰收工作;高山地区、采空区等无法通过工程措施解决供水的,各乡镇(街道)组织送水至集中供水点,缺乏劳力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家庭,要送水到家。
三、统筹汛旱,两线作战
(九)实行“一把手”工程。主汛期,各区县党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要研究部署一次防汛抗旱“两线作战”工作,研究解决防汛抗旱重大问题,消除根本隐患。发生重大灾险情时,包片(乡镇)区县领导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
(十)落实水旱灾害防治“三个责任人”。落实水库(水电站)、防洪风险点、重要堤防、涉水工程、城镇(乡)内涝点、涉水旅游景区、临江临河地灾点、山洪灾害监测点等水旱灾害防治“三个责任人”。由主管部门行文明确责任人,在当地主要媒体公示;由管护单位在现场设置公示牌,建立责任人履职台账。
(十一)科学调度水工程。水利部门要统筹上下游、干支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拦洪错峰。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针对可能发生的旱情,通过引、提、拦、蓄等措施为抗旱准备充足水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原则做好水资源调配,变害为利。
(十二)开展督查和调查评估。市政府督查室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汛抗旱防地灾综合督查;市防指组织开展防汛抗旱专项督查。应急部门要根据水旱灾害调查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和工作办法,分级开展水旱灾害调查评估。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