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报将从3分钟提升到1分钟这份《规划》明确了!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2021年6月11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市地震局10月15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解读《规划》的重点内容。

《规划》立足于“十三五”时期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成果,在全面分析“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到2025年和2035年的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主要目标,明确了提升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震灾风险防治能力、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依法管理防震减灾能力、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增强地震科技和信息化支撑等8个方面主要任务。

规划重点项目

推进实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整合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和地震应急救援业务数据,基于地震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开放API 和Web地图服务等新技术,建设1个市级防震减灾服务云平台

推进实施成渝双城经济圈地震安全保障工程,在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地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要工程建设区建设30个地球物理观测站点,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能力;在超过200米的超高层建筑和特大桥安装地震加速度计,服务于重要设施的健康诊断与风险预警;建设大型油气田、矿山微震监测台网和大型水库强震动监测台网,服务于风险防控与安全生产;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震灾害动态风险数据库,开展重点功能板块活断层探查;对接国家地震科学实验场工程,建设川渝地震实验基地。

主要发展指标

本规划期内将实现重点地区(主城大都市区、三峡库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其它地区达到2.0级;1分钟实现辖区2.0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正式速报;灾害性地震事件发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30分钟产出地震智能预测结果,1小时提出震后趋势意见,2小时派出现场工作队;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地震安全保障工程的核心项目建成运行等预期指标。

公共服务发展预期

本规划期内通过实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市级防震减灾服务云平台,推动提升多个面向、多个层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

一是面向政府地震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震前防御、震时响应和震后救灾与恢复重建决策服务,实现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在线共享、深度加工与智慧应用,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分类产出信息接入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震现场实景调用机制,为抗震救灾提供震时情景信息。

二是面向社会公众,拓展地震速报、预警信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公众服务,提升服务的时效性与便捷性。地震速报的产出速度将更快,从现有的3分钟自动速报提升到1分钟自动速报。同时将在现有的地震速报基础上增加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服务渠道将大大扩展,除现有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外,市民将可从预警终端、应急广播、电视、手机app、融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地震速报、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信息。

三是面向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大坝等重要设施,强化监测预警、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健康诊断等专业服务,提升我市地震灾害本底安全水平及灾害防御能力。

四是面向“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和重要活动,强化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的地震安全保障等专项服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