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中国政府网2015全国两会特别访谈,我是主持人刘燕。李克强总理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一出,网民高度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政府和民众站在一起做民众关注急切的事,说民众喜欢能听的话儿。在亲民的文风背后,报告内容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温暖网民的心,也承载着老百姓的期待。中国政府网也在两会期间推出系列访谈,邀请到政府职能部门就所辖领域解读报告内容,回应网友关注的热点。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政府职能部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人民银行。我来介绍一下三位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 [10:1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 沈丹阳]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通过中国政府网跟大家交流。 [10:16]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姚余栋]各位网友大家好。 [10:17]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冯飞]各位网友好,非常荣幸。 [10:17]
[主持人]我们首先回应一个网民非常关心的话题。请姚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当前我们国家经济的总体形势是怎么样的?经济运行当中有哪些亮点? [10:18]
[姚余栋]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仍处于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是63.6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长7.4%,增速较上年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第一至第四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第一季度7.4%、第二季度7.5%、第三季度7.3%、第四季度7.3%,走势总体平稳。7.4%的经济增速,尽管较以往有一定程度回落,但仍然处在合理区间,与预期目标是一致的,也是世界各国中增长最快的。 [10:19]
[姚余栋]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的同时,我们还呈现出不少亮点。首先在经济结构上看,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二产业的7.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2%,比2013年又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动力结构看,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比较明显。 [10:20]
[姚余栋]从需求结构看,三大需求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从就业和收入看,2014年政府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热潮。大家知道2014年大约新增1300万人就业,比2013年多增12万人,没有任何国家在一年之内出现这么多新增的就业人数。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约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2014年以来劳动力市场继续呈需求略大于供给态势,各季度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1.09和1.1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所以说经济增速比以前略微减速,但是就业没有问题,可以说是相对充分就业,同时创业这个浪潮也是前所未有的。从发展质量看,2014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2313元每人,这是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提高7%;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8%,降幅较2013年扩大1.1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大降幅。就像《政府工作报告》说的,经济总体态势是稳中有进。 [10:21]
[主持人]就业、创业,您刚才给的这些数据我相信和网民的切身感受还是比较相关的,应该是比较一致的。网民确实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但是也关注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地区建立了自贸区,在我们国家本地也建立了,像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网民问到我们经常看到有自贸试验区表述、自贸园区表述,这有什么差别? [10:25]
[沈丹阳]自贸区这个概念是一个热词,从百度上可以搜出好几百万条相关信息。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自贸区了。这个自贸区既包括自贸园区,也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区域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可能不同的更多一些。相似之处是什么?都是有特殊的贸易投资政策安排,并且是一种开放的区域。不同的是什么呢?不同的是,自贸园区是一个国家在地区范围内设立并实施特殊贸易投资政策所形成的开放区域。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两个特点比较容易理解:第一,它所形成的开放是一种自主开放,第二,它所形成的特殊优惠政策是单方给惠。我们跟韩国、澳大利亚谈了自贸协定,也形成自贸区,这种自贸区跟自贸园区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所形成的区域,这种区域它要求相互开放。比如,我们跟韩国谈判自贸协定,目前已经草签完了,韩国对我要开放商品或者投资,我们对它也开放,要通过谈判达到相互给惠,就是这样一个安排。 [10:26]
[主持人]您跟大家再介绍一下中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还有哪些考虑?未来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 [10:29]
[沈丹阳]先说自由贸易园区。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中国自主开放的试验田,这个自贸园区运行已经有将近一年半时间,硕果累累,有28项改革举措在全国范围推广,有6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广。因此,去年12月份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天津、福建和广东新设三个自贸试验区,同时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区域范围,可能下一步还有一些政策安排会在上海进一步推广试验,这是一个情况。 [10:29]
[主持人]新增加的天津、福建、广东三个自贸试验区大家也比较关心,这三个自贸区有些什么新的政策?或者各自会有些什么特点?而且还会不会再有新的自贸园区? [10:32]
[沈丹阳]新设立的这三个自贸试验区是围绕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来规划设立的,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试验有了明显效果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础上,在它试点内容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那些政策措施和开放举措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在新的三个自贸试验区都要继续试验推广),进一步提出扩大改革和开放的创新措施。具体来说,广东自贸试验区要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作为重点,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动泛珠三角和内陆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天津自贸实验区致力于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合作转型升级,共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福建自贸试验区以深化两岸合作为着力点,将扩大开放与深化体制改革相结合,培育共同与制度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和台湾地区投资贸易便利、人员往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模式,打造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区。这就是三个自贸试验区各有侧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功能。 [10:39]
[主持人]根据这些定位,我们国家会出新的自贸试验区吗? [10:40]
[沈丹阳]我认为不排除今后还会有新的自贸区,但是现在至少还没有具体规划。 [10:40]
[主持人]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看到有这样的表述,就是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想请冯司长给我们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角度给我们解读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加法? [10:41]
[冯飞]互联网技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大规模应用,经历了20多年,所以我们要看互联网“加”什么。互联网+金融就是我们姚所长说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城市就是智慧城市,互联网+工业在德国称之为“工业4.0”。也就是说,把互联网技术和工业、制造业技术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结合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也有人称之为新一轮工业革命。 它的深刻影响我想有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都会发生一些重大变化,生产效率也会相应大幅度提高。二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都会出现,比如说制造业服务化,因此也成为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还有由此可能在国家间的竞争力上也会出现一些重要的变化。因此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要推进“互联网+”,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结合,对于解决我们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一些困境,实现制造业强国,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 [10:42]
[冯飞]实际上这样一个做法跟我们一贯倡导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工业化的阶段和特点,和德国、美国不尽相同,就是我们现在的工业化总体阶段还处在中后期,他们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在推进“互联网+”这样一个过程当中,肯定各国有各国的特点和特色,也有其战略的重点。比如讲,德国制造业比较强,但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对弱一些,软服务相对弱,它的目的可能更多是通过发挥其硬制造的优势,带动软服务包括互联网发展。那么美国恰恰相反,它的信息技术软服务很强,制造业近些年面临一些挑战和压力,它想发挥优势带动硬制造。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刚才讲到,我们3.0还没有完成,现在要抓住4.0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机遇,有我们自己的特殊之处。比如3.0这个问题,工业机器人应该说在其他国家应用多年,就拿一个数据来看,我们每万名工人机器人拥有量为20多台,德国200多台,日本、韩国超过300台,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一个追赶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有一个跨越发展问题,实际上对中国来讲是追赶和跨越并重,这是中国的一个特点。[ 10:46]
[主持人]说到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网友也会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器人没有其他国家运用的那么多,一方面是技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就业的问题呢? [10:52]
[冯飞]对,确实是这样的。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阶段,和劳动力成本,都是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和机器人应用这样一个关系,实际它对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和影响更大。比如国外有一家公司在研究中国问题的时候谈到,可能会因为机器人的应用而减少1000多万人的就业,但是由此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说工业机器人应用当中又涉及到软件开发,涉及到能够驾驭机器人的人才,新增的就业人口认为有3000多万人,因此它是一个就业结构的问题。 [10:53]
[主持人]好的。但是互联网技术它的发展远没有到尽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中,我们国家应该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呢?都在哪些方面呢? [10:58]
[冯飞]德国工业4.0的特点,是互联网无线互联应用,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企业的互联,包括企业内部的互联,还有端对端的互联。那对于中国而言,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不仅仅是德国,包括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因此全球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重要的制高点就是互联,特别是无线互联。所以我们讲制造业未来发展竞争制高点就是“三化”,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是竞争的制高点。因此,我们要在这个方面布局。对于工信部而言,我们从今年开始要开展为期三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也就是说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智能制造的试点,就是来体现中国的特色,我刚才讲了发展阶段的不同,我们的起点不同,以及我们的优势和劣势也不同于其他国家,所以要体现中国特色。 [10:59]
[主持人]说到互联网+,刚才您讲了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我想问姚所长一个问题,今年过年微信红包非常火爆,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是什么样的关系?传统金融会受影响吗?传统金融机构该怎么样应对互联网金融? [11:03]
[姚余栋]不要完全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理解成对立的方面,我们国家的企业创业人数特别多,企业数量去年新增1300万,加上存量,我们估计未来五年之后可能会达到1亿。这样一个企业规模,所以它有一个巨大的融资需求问题,同时也确实存在传统金融在服务超大规模企业主体的时候,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有时候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如果互联网+金融,我认为是一个补充的作用,不能说是取代的关系,不是那样的。传统金融提供的服务本身不够,正好需要互联网金融做一个有力的补充,不是颠覆作用。同时我们特别看重股权众筹等直接融资形式,我们觉得这对中国将来控制整体的杠杆率过快上升,同时给企业部门补充资本金还是有帮助的。 [11:04]
[主持人]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首次降息,距离上次降息3个月。那么此次降息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货币政策导向?预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11:09]
[姚余栋]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引导作用,进一步巩固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成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由于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直接对金融机构贷款实际利率产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时存款基准利率的进一步下调,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对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11:10]
[姚余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都在变化,而其核心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改变。《政府工作报告》里主要有四段话,我想把这几句话给各位网友分享一下,首先是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这是总体的一个调子。二是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一些,这个12%对供应经济流动性来说是比较充裕的。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四是加快资金周转,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几句话我觉得已经代表了今年的政策取向。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二是继续将宏观审慎管理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三是继续探索和完善定向调控,促进融资结构优化。 [11:11]
[主持人]网友“船头草”问,降低基准利率能否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 [11:16]
[姚余栋]这确实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给大家报一个数字。从2014年11月份利率调整之后,各商业银行迅速按照新的基准利率,相应下调了贷款挂牌利率和定价系统中的相关参数,银行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有所降低。以贷款基础利率,就是我们的LPR为例,LPR从2014年10月末的5.76%,降至2014年年末的5.51%,近期又降至5.3%,这是整体的测算,对于小微企业个体情况而言,不一定感受那么明显,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有走低。 [11:16]
[主持人]网友还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外贸易比重不高,这对我国经济会不会有影响? [11:26]
[沈丹阳]这个问题问的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是想问我们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不高?还是说对外贸易这几年增速不够高?如果说对外贸易占GDP比重不高,其实我们国家是很高了,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些经济学者担心过高,也就是说外贸依存度过高会不会有风险。这几年我们对外贸易依存度稍有下降,但仍然还是很高的。对外贸易增速为什么现在没有前些年那么高?大家知道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每年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是两位数,并且在20%以上。这两三年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是有所下降,比刚加入世贸组织那十几年降了不少,原来是20%几的增长,现在只有不到10%的增长,网友是不是担心这对经济有影响。 [11:32]
[沈丹阳]我觉得这位网友还是挺专业的,外贸对国民经济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讲“三驾马车”或者“三个火车头”来共同拉动或者推动经济增长,外贸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火车头或者一个推动力。外贸增速是不能降的太多。但是外贸跟其他的又不同,因为外贸发展涉及到世界经济,是外需和国内政策两方面因素在决定。之所以这些年会降低,主要还是全球经济不景气。我们去年对外贸易增速如果刨除前年异常增长的因素,是增长6.1%,但是全球外贸增速只增长3%,我们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 [11:42]
[沈丹阳]比起美国、欧盟、日本等等这些国家,我们的外贸增速也明显要快的多。横向一比,就觉得不错。跟自己比,确实是速度稍微下降。但这也是一种新常态。也就是说,中国外贸占到全球的份额是12.2%,这个份额是很高的,比刚改革开放我们只占全球贸易份额的1%都不到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到了这样一个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上一年度的全球市场份额我们占11.7%,去年大家觉得好像增速不快,可是又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一些主要市场上,我们占的比重更高,比如在美国,我们占比达20%以上。这也就是新常态条件下外贸的另外一个常态,也可以说是外贸新常态。今后外贸增速不可能那么快了,因为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就像一个集装箱车在高速公路上跑,你要跑的比小车快是不容易的,这也会引起人家的恐慌,所以增速势必要降下来,但是也不能降的太厉害。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外贸增速是6%,略低于GDP增速,但仍然是很高的一个“增速”。 [11:44]
[主持人]我们国家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进口消费品的需求确实在增强。海外购物太火爆了,商务部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让我们这些海外消费购买力回到国内来? [11:46]
[沈丹阳]现在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很火爆,更火爆的是中国人到海外不仅仅是旅游,还买东西,包括前段时间大家看到把日本马桶盖都买回来了,这是很多网友可能都关注并且在议论的一件事情。这个事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首先要以平常心来看这个事。现在中国人出去旅游,兜里有钱,去外面买点东西,这是比较正常的。出去总要买东西,这不光是中国人,你看九十年代的日本和台湾地区的游客到全世界旅游,他们也采购大量东西,包括台湾开放对大陆的旅游以后,可以允许到大陆参观,台湾游客也到大陆来买很多东西,这是一种旅游购物的心理。 [11:51]
[沈丹阳]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个现象,比如有的人就专门委托代购公司或者游客到国外买一些日常生活消费类的东西,这种现象很多,而且增长很快。去年有一个这方面的统计,令人印象深的有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去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第二个概念这1亿人次在外面的消费超过1万亿人民币。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人民币,平均一个人要花1万块钱人民币。就有经济学家说这个消费应该在国内消费,应该带动国内自己的增长。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可以在国内消费的就要在国内消费,包括在国外买进口产品,我们可以通过贸易公司把它进口进来,在国内来消费也比较便利。 [11:51]
[主持人]但是贵啊。 [11:52]
[沈丹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主持人说的贵,在国内买比较贵。同样那些进口产品,有人说价格高的还不是一点点,如果只贵10%、20%这是合理的,但是有的成倍的贵,那大家就觉得还应该在国外买。那为什么贵呢?贵首先就有成本的因素,就是我们国内的流通成本比较高。第二就是税,我们有关税、增值税、消费税,还有一些进口环节的费用和流通环节的费用。下一步就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跟韩国、澳大利亚都签了自贸协定,自贸协定达成以后大家互惠互利,我们的产品出口到韩国、澳大利亚,人家给零关税,80%以上的产品给零关税,他们的产品进来我们也给零关税。当然要分步骤实施,可能有一些明年就会给零关税,有一些可能要过若干年。减税要看是什么产品、什么产业,要一步步来,甚至有些还要通过谈判。我们现在也提出,开放是要谈的,相互要给惠,我给你开放,你也得给我开放,所以要有一个过程,大家要耐心等一等,尤其是消费类产品。很多国家都看重中国的消费市场,都想把产品销到中国来,那我们就得好好谈谈。 [11:52]
[主持人]那这个价格会降多少呢? [11:56]
[沈丹阳]现在有的产品就降下来了,比如新西兰奶粉,我们跟新西兰签订自贸协定以后,价格降到一半还不止。现在很多人到韩国买化妆品,中韩自贸协定就要正式签署,签署后一实施,这些产品价格就会大幅度下降,就不用大包小包从韩国往国内背。另外,国内消费环境,所谓放心消费、便利性等也是一个原因。便利不便利?诚信方面,假冒伪劣是不是国内比国外严重?国外买他心里就比较踏实,在韩国买的就觉得是真的。这也是国内下一步要重点来解决的。 [11:57]
[主持人]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看到“中国制造2025”这个词,也了解到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又花一年多时间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所以网友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把这个规划放到世界上来看,意味着中国制造或者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而且跟世界工业4.0比较起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12:00]
[冯飞]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大事,所以网友非常关心,对很多有投资意愿的网友来讲也是一个投资的机遇。正如您所讲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反复修改。大家知道我们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因为中国制造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说要经过三步走来实现我们中国制造强国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到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当中,再利用十年的时间我们夯实基础,在世界制造强国当中处在一个中等地位,就是提升我们的地位,第三步走就是在制造强国中我们基于领先地位,所以是一个长远的设想。在2025当中主要还是集中在近期十年要做什么,就是要跻身到制造业强国的行列当中。 [12:01]
[冯飞]主要是解决五个方面问题。一个方面问题是创新驱动,就是要解决中国制造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要转到创新驱动发展轨道上,解决一些重大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第二个是要质量为先,也就是说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含义是提高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二是发展质量和品牌。刚才沈主任讲到我们很多人购物到日本去卖马桶盖,但是又发现这是中国制造,制造能力有,但是我们没有品牌,没有被消费者所认可的品牌,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12:04]
[冯飞]第三是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我们制造业在全社会能源消耗当中占到70%,制造业的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影响到全局,同时也是通过制造业的节能减排来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所谓结构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一般的制造业来看,现在确实存在产能过剩,但是我们的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产业链要提升,我们在全球产业分工当中一直处在低端的位置上,能源消耗、单位增加值所产生这些消耗源于我们价值链比较低端。第五是人才为本,就是说要培育与制造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大量具有高技能能力的技术工人,我想这些方面构成了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全景,主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2:05]
[冯飞]德国人提工业4.0,我们提了多年的深度融合。实际上,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予以深度融合新的含义,就是刚才讲到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跟德国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德国的工业4.0也是关注装备,我们也是关注装备,而且是高端的装备。德国工业4.0关注的是互联网应用,我们也在互联网应用方面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来,所以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也体现我们的特点,阶段性的一些条件,同时还体现我们的优势。 [12:07]
[主持人]您刚才说中国关注装备,德国关注装备,中国装备的竞争力如何? [12:08]
[冯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都说产能过剩,实际再看一看我们很多装备,国内满足率是很低的,比如工业机器人,我们如果按照台数来算的话是25%,如果按照价值链比例,就是国内生产比例还很低,我们很多高端装备,国内的满足率很小的。比如像高端的传感器、数控都是要大量进口,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12:09]
[主持人]世界都很关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想知道商务部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使“一带一路”落地?这对沿途国家、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12:10]
[沈丹阳]“一带一路”这个战略不仅仅是跟中国有关的战略,实际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凡是有意愿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地区组织都可以参与。我们算了一下,包括中国在内“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组织放进来,还会更大。对中国来讲,这个倡议对我们扩大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也是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做?大家都很关心。 [12:11]
[沈丹阳]我们跟这6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比如说我们跟很多国家有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这种合作方式,要继续深化加强合作。我们在23个沿线国家设立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这些园区已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商务部将依托现有的双边合作机制,全力推进跟这些国家的合作,共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包括互联互通项目,投资项目、服务业合作项目。[ 12:16]
[沈丹阳]再一个就是我们要提高跟相关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相互市场开放,尤其是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多进口它的一些产品。刚才讲中国游客到哪儿都买东西,这个市场需求很大,所以这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推进的。投资也是,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首先要招的就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个方面我们也在探讨采取更加有利于扩大双向投资的措施。此外,也跟金融有关系,贸易、投资都要有金融支持才行。金融支持除了商业金融支持,还有一些政策性、战略性考虑,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也会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 [12:16]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访谈只能到这里结束。感谢三位嘉宾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12:21]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