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实现高碳城市低碳发展——访榆林市副市长王华胜

  以“智慧能源聚榆林 低碳发展引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13日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幕。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500多家参展商参展,设置智慧数字、智能制造、低碳发展、新能源等六个展区,展品涉及高新技术、智能智慧、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诸多前沿领域。

  创始于2006年的榆林煤博会已经成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行业盛会和观察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的窗口,也一路见证着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

  本届煤博会期间,我们就展会相关情况、“双碳”目标下榆林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等问题专访了榆林市副市长王华胜。

  以煤会友 打造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本届煤博会的特色和亮点有哪些?

  王华胜:榆林煤博会已经走过十六个年头,见证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崛起,见证了榆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榆林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本届煤博会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围绕“双碳”设展更优化。六大展区全面展示了煤炭绿色智能开发、清洁高效燃烧、现代煤化工及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等方面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二是展会规模层次双提升。煤博会首次在榆林科创新城举办,规模和层次较往年都有很大提升。展览展示面积较去年增加2万平米,参展企业增加110家,均为历年最高。

  三是宣传展示灵活更有效。本届煤博会有近46家中外媒体100多名记者申请参与报道。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办展的方式,举办“云上煤博会”,采用VR、3D、5G直播等技术让煤博会走进更多展商和群众的视野。

  四是活动内容丰富更充实。本届煤博会围绕“双碳”目标下化石能源低碳转化等主题,同期举办13个专场活动,是历届煤博会专项活动最多的一次。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凝聚智慧,为榆林煤炭及能化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指点未来路径。

  聚焦“双碳” 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双碳”目标下,榆林如何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王华胜:榆林是传统能源大市。长期以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明确提出“双碳”任务目标背景下,煤炭成为减排的重点,加快煤炭消费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榆林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深度实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推进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加强能源梯级利用。面向碳达峰目标,实施终端用能电能替代工程,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中心,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通过技术创新,对煤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难脱碳行业实施流程再造示范,实现源头减碳、末端固碳,降低原料煤、燃料煤消耗。

  二是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规模。未来我们将按照向外输出与就地消纳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原则,示范推广大容量、高塔架、轻量化、智能化风电机组,建设百万千瓦级“牧光互补”“光伏+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光伏+矿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到2025年风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突破2400万千瓦。利用丰富的氢能资源,将榆横工业区氢能产业园打造为生产装备基地、科创新城氢能特色小镇打造为应用创新中心,构建制氢、纯化、储运、加氢站、氢能汽车生产、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全力打造“西部氢谷”。

  三是积极推进清洁取暖。以建设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为契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热则热、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多能互补”,同步完善供热管网建设、气源保障及管网联通、电网升级改造等综合保障设施。到2025年,中心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县城清洁取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66.4%。

  四是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控“两高一资”项目,新建项目必须达到能耗限额先进水平;全面梳理排查建成、在建“两高”项目,有节能潜力的实施改造升级,未达到能耗限额标准的停工整改。同时加快提升节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2021年建成能耗智慧管控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能耗在线监测全覆盖。

  多措并举 实现高碳城市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窗口期,榆林面临着哪些挑战与机遇?下一步如何布局?

  王华胜:当前,如何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关系、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榆林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处在“四期”叠加时期,即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期、前期“两高”项目的消化期、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倒逼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四期”叠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具体来讲,我们将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一个目标、实施六大工程。一条主线,就是以高碳城市低碳发展为主线。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多能融合的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六大工程具体是指:

  一是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工程。携手中国科学院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共建科研创新基地、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教融合基地。我们将充分发挥中科院的技术、人才优势,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开展一批颠覆性技术示范,以创建能源革命示范区为牵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能源保供工程。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石油增储稳产、天然气持续增产,推动煤层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实施煤制清洁燃料产业化示范工程,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到2025年,煤炭产量控制在5.5亿吨左右。原油产量达到1200万吨、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00亿方左右。

  三是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发展工程。高水平推进“12363”战略,构建“煤头化尾”全产业链,打造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排头兵。积极实施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示范,加快探索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

  四是新能源倍增工程。通过新能源资源开发,撬动装备制造、镁铝深加工、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光伏、风力发电,“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2600万千瓦。

  五是能源消费革命工程。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达标规划,“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强度降低19%。创建全国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试点示范城市;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示范,打造“零碳”产业园;开展用能预算管理,率先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培育氢能全产业链,打造“西部氢谷”。

  六是能源体制改革工程。深入开展煤炭矿业权清理整顿,健全煤炭资源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建设;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建立健全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尤立 高梦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