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唐瑭 记者 李楠 文/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快速发展,为基础设施的建造、运营与维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机遇。10月16日,“第二届全国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学术论坛”开幕式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土木、交通、建筑、城市规划、测绘、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的500余名专家,围绕相关前沿话题展开探讨。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效率偏低等问题。将基础设施与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学科,不仅将加速提升传统学科的高新化程度,而且将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支撑我国向基础设施建造强国迈进。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设立八大分论坛,主题涵盖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机场)、区块链与智慧工程管理、BIM/CIM和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造机器人与智能化装备、数字孪生与智慧运维、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创新等方向。同时,现场发布了9场大会报告,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知名企业负责人的64位专家做了特邀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出席会议。
“我国基础设施体量巨大、建造与运营成本昂贵,其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缪昌文在致辞中指出,土木学科应以交叉融合传统基建与前沿信息技术为特色,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核电、智慧市政、智慧建筑、智慧地下空间、智慧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造与运维开展重点研究。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本次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卢春房指出,各类建筑结构、铁路公路、管网线路等基础设施可承受强震、强风、雪灾、火灾、爆炸、冲击等偶然随机荷载,受潮湿、锈蚀、冻融循环等不确定工作环境影响。我国有海量的新建和既有基础设施,其高效建设、运营、管养不仅可产生巨大经济产值,也是涉及到我国经济社会高效有序发展的重大工程问题。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东南大学相关学科群聚焦“新基建”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在“融合基础设施”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了良好基础,并取得系列高水平技术产品成果。2021年,“东南大学基础设施智慧建造与运维云平台”“东南大学东禾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软件” 成功发布上线。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创新部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十个一级学会联合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智慧建造与运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联合承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