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网络讲座:原子力显微镜高次谐波信号分析、提取及成像

摘要:

原子力显微镜(AFM)轻敲模式(TM)成像过程中,针尖与样品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会导致探针检测信号的频谱中出现各种倍频分量,即高次谐波信号。利用高次谐波信号的幅度/相位信息进行成像,可以表征样品表面精细结构和分析研究样品表面纳米力学性质。报告介绍了利用小波变换对高次谐波信号特性开展的分析研究,以及几种常用的对微弱高次谐波信号增强放大、提取的方法。最后,展示了研制的高次谐波成像系统及其在样品表征中的应用。


报告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

钱建强教授



钱建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显微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光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纳米测量方法与显微仪器技术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师从姚骏恩院士,研制成功国内首批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子课题、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先后研制成功基于自激励和自感知的石英音叉探针频率调制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液相环境频率调制成像系统,原子力显微镜高次谐波/多频激励成像系统。率先开展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方法研究,基于小波变换的原子力显微镜高次谐波信号分析。在Nanotechnology、 Ultramicroscopy、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并出版工信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关注“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众号查看首页文章进行注册即可参加。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