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东营专场,围绕“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刚才也提到,近年来,东营坚持以创新推动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王晓军: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坚持创新优先,是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今年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专家评估组验收。重点实施了“四大行动”:
一是实施创新园区能力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创新带动作用,去年9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综合发展考核评价居全省第3位,9个开发区全部实现了争先进位。按照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思路,高标准建设东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黄三角农高区、西部—东营高新区、北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型园区,构建“东南西北”创新主体格局。比如,南部黄三角农高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承担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国家使命。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有5.5亿亩,解决盐碱地种子和耕地问题,对于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56家国家级科研力量和资源,引进专家人才团队116个、713人,与中科院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突破耐盐碱特色动植物分子生物育种等8个“卡脖子”技术,正在打造可推广、可借鉴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构建盐碱地农业“科技引擎”。
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聚焦优势产业创新需求,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模式,着力建设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高铁装备等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比如,稀土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燃料电池、制氢等领域,但关键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2019年,我市国瓷公司联合天津大学和潍柴动力、威孚高科、云南贵研等行业领军企业,由10名院士领衔,建设国内唯一的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稀土催化研究院。首创“以院带园”模式,配套建设稀土催化产业园,实行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总投资55亿元建设稀土功能材料、蜂窝载体等9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目前,研发的稀土催化剂、三元催化衬垫技术打破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美国3M等国外垄断;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后处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设计,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德国巴斯夫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剂专利壁垒,保障了国六标准下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
三是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东营民营经济实力强,骨干企业数量多,今年有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均居山东省首位,其中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与重庆一样多,超过21个省市自治区。我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市政府设立3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采取直接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2020年扶持总投资70亿元的120个技改项目,撬动社会投资63.6亿元,今年推进项目52个、总投资47.9亿元,一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华泰集团突破1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造纸生产全过程水污染控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动人口总量与质量“双提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东营人口净流入16万人、增长7.8%,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比例达22%,居全省第3位。2020年,东营位居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第47位、山东省第5位。特别是为补齐高校科教资源短板,市委、市政府与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策划沟通,依托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东营科教园区,推动石油大学教科资源在东营有序布局、融合发展。今年3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定位于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理工类为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今年新学年正式开学,共录取新生2511人,后续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8000至1万人;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今年首批入驻研究生500余人,同步启动硕士、博士点建设及相关科研工作,3年内达到1000人培养规模,届时东营将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同时具备本、硕、博教育的市。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今年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请问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围绕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做了哪些工作?
许明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统领,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促进了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东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究政策文件,迅速展开各项前期工作。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提高保护管理水平。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赋予自然保护区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综合执法;编制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
三是坚持系统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坚持“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实施互花米草治理、海草床种植,逐步恢复潮间带原生生物种群。
四是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架设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115个),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以贝类为主的水生生物恢复,就地保护生物种群。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2019年以来新增加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湿地生物稳定增长,湿地生境总体改善,湿地功能进一步增强。
中国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刚才也提到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请问东营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必昌:“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关键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东营生活工作的人,会切身感受到生活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幸福感。高品质生活内涵很丰富,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东营高品质生活的四个特点:
首先是收入高。2020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204元,位列全省第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300多元,比全国高1万多元;东营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很高,人均支出1.4万元,居全省第2位;东营人民手里的存款也比较多,人均储蓄达到10.8万元,居全省第2位。收入高与就业好是紧密相关的。东营民营经济活跃,占到全市经济的60%,就制造业这块,民营经济占到了95%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中,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95%以上。我们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规模大的优势,与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在当地民营企业就业,“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时,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71.4%,居全省第4位,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量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就业,他们通过进城务工、进厂打工、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
第二个特点是美食多。美食体现了高品质生活的品位。东营是沿黄、沿海城市,临河靠海的绝佳生态,孕育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滩羊、黄河口大米、黄河口海参等系列名优特产,是久负盛名的“百鱼之乡”“中国对虾之乡”,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各类美食活动精彩纷呈。比如我们的黄河口滩羊,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年出栏量达到220万只,黄河口滩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安全,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再比如我们的黄河口大闸蟹,黄河三角洲良好的水质、丰茂的水草,带来了大闸蟹独特的品质和超高的营养价值,与其他大闸蟹相比,黄河口大闸蟹磷、锌等微量元素和必需脂肪酸、游离氨基酸都要更加丰富,目前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到26.1亿元,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现在正是吃大闸蟹的时节,大家可以通过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选购,也可以亲自到东营现场品尝我们的美食。
第三个特点是环境美。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自然底色。我们深入开展“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和水系连通工程,城市内湿地星罗棋布,休闲绿道串联生态公园、街头游园连接居住小区,全市湿地率达到41.6%,中心城区湿地率37.5%、绿化覆盖率42.3%,城区鸟类有200多种,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每一位到东营的宾朋,都会切身感受到东营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第四个特点是寿命长。健康长寿是生活品质高的重要体现。我们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2020年东营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05岁,高于全省2岁,高于全国3.25岁,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行列。我们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家,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有健全的养老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单位市、县两级全覆盖;我们有全省领先的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十六连增”,失业保险待遇“十七连增”,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标准全省第1,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
高品质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今后,我们将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